首页 革命纪念馆 长征路上

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馆

  • 发布日期:2018-09-14
  • 阅读次数:2103
  • 来源:360百科
  • 收藏:
  • 分享:

简介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馆,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馆位于县城东门,中央红军长征第一渡是中央红军渡过于都河出发长征的八大渡口之一,毛泽东、周恩来、博古等中央领导人及其由中央机关组成的第一、第二野战纵队就是从这里迈出长征第一步的。是为纪念中央红军长征出发而建立的专题性纪念馆,始建于1986年,并于2004年新建搬迁至于都县城东门渡口中央红军长征第一渡纪念碑园东侧。纪念馆占地面积5.75亩,建筑面积1100平方米,展厅二层。纪念馆以长征前夕中央红军在于都主要活动以及中央红军长征历程为主线,陈列采用文字、图表、照片、沙盘、油画、实物、模型及声、光、电等现代化手段,实事求是地展现中央红军主力部队集结于都,开始长征的历史,再现中国革命大转折及苏区人民支援红军的历史场景。

布局

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馆以中央红军集结于都及中央红军长征历程为主线,以长征前夕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在于都开展系列革命活动为载体,采用丰富、翔实的革命历史文物资料和沙盘、图表、画、实物及声、光、电等现代化手段,再现了中央红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的历史背景,体现了中央红军气吞山河,勇往直前的革命英雄主义,讴歌了伟大的长征所凝聚的伟大的长征精神。

纪念馆分四部分展现:

第一部分:1929年初,毛泽东、朱德率领红四军主力离开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向赣南闽西进军,实行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创立革命根据地,建立革命政权。同年4月在于都建立了赣南第一个红色政权--于都县工农兵革命委员会,于都革命形势迅速发展,成为中央革命根据地的中心区域。

第二部分: 1933年,蒋介石亲自指挥50万国民党军对中央苏区发动第五次“围剿”。王明“左”倾冒险主义领导者采取消极防御的战略方针,命令红军实行阵地战、堡垒战,导致反“围剿”作战屡战失利,苏区日益缩小。1934年10月初,国民党军队推进到中央根据地腹地,10月10日晚,中共中央、中革军委机关由瑞金出发,向集结地于都开进。10月16 日,中共中央、中革军委率8.6 万中央红军从于都渡河,开始长征。

第三部分:中央红军告别苏区,突破四道封锁线后,于1935年1月在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结束了“左”倾教条主义错误路线在中央的统治,确立了毛泽东在中共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遵义会议后,中央红军在新的中央领导指挥下,战胜了国民党军队重兵围追堵截和张国焘的右倾分裂主义错误,克服了无数艰难险阻,完成了史无前例的伟大长征,打开了革命战争的新局面,为中国革命奠定了胜利的基础。

第四部分:长征胜利是无数红军将士流血牺牲换来的。他们用生命和鲜血凝聚的长征精神,在亿万人民心中树立了一座无与伦比的丰碑。长征时期,党在政治上不断成熟,红军在质量上不断提高,锻造和产生了一批杰出的领袖人物,长征胜利,保存了大批经过千锤百炼的革命干部和骨干,为以后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可靠的组织基础。红军长征以其传奇的色彩闻名于世界。

长征是历史上无与伦比的革命壮举,是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工农红军创造的人间奇迹,是中华民族一部惊天动地的英雄史诗。长征将永远铭刻在中国革命的丰碑上。

《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基本陈列》以中央红军长征前夕在于都的主要活动以及中央长征历程为主线,以中央红军集结于都出发长征为重点,以苏区军民艰苦奋斗及军民雨水关系为内容。陈列展览分为“出击赣南开辟苏区”、“集结于都出发长征”、“浴血奋战长征胜利”、“长征精神代代相传”四个部分。

珍贵藏品门板:由杉木制成,通高174厘米、宽72厘米、厚5厘米,系农村中普通的单页门。此门板是1934年中央红军战略转移时,在于都河西门渡口搭浮桥用过的,是研究中央红军长征历史的重要实物资料。1986年征集。

行军锅:铜质,圆形,口径82厘米、底径55厘米、高40厘米。口沿有一对铜系并有铜环。1934年秋,中央分局和中央政府办事处机关来到于都黄麟地区进行革命活动时使用。1968年征集。

历史

关于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纪念馆历史典故:于都是一块红色的热土,是第二次革命战争时期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中央红军长征主要集结地和出发地。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正是从于都开始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合作共赢的延安红云资源生态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