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熟知的军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被誉为“红色经典第一歌”,多年来久唱不衰,在许多重大场合经常演奏。如1984年,在美国洛杉矶举办的第23届奥运会上,当中国体育代表团步入会场时,现场响起了中国人十分熟悉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旋律。接着,中华台北代表队入场,《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曲调再次响起。
鲜为人知的是,毛泽东对这首歌情有独钟,他曾多次领唱《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这是他一生中多次领唱的唯一一首歌。
1971 年8 月15日至9月12日,毛泽东到南方巡视期间,为了反对和防止党内分裂,他反复强调要增强团结,遵守纪律。他多次与南巡随行人员和参加座谈的同志一起唱《国际歌》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毛泽东说:“你们不光要唱《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你们还要讲解,还要按照它去做。”“‘一切行动听指挥,步调一致才能得胜利’。这一条非常重要。步调不一致,分成两派,怎么样能得胜利呢?”
然后,他逐句讲解了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内容:三大纪律的第一条,八项注意的第一条和第五条最重要,“如果都能记清,都能这样做,那全国人民拥护又欢迎,这样我们多好呀!”
1973年12月12 日,毛泽东主持中央政治局会议,宣布八大军区司令员对调,会上建议与会者演唱《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由他来亲自领唱。
毛泽东之所以对《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情有独钟,是因为这首歌来自于最早的革命实践,而且,毛泽东是这首歌歌词最初的原创者(后来几经改编)。
但不少专家认为,毛泽东制定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渊源于曾国藩治军的《爱民歌》。
“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形成、发展经历了一个较长的时间过程,从1927 年10 月三湾改编时提出的“三大纪律”,到1947 年10月10日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关于重新颁布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训令》,前后经历了20 年的时间。
红军当年进行三湾改编时,为了让红军战士区别旧军阀军队,毛泽东特别制定了“三大纪律”。
1928 年夏,毛泽东又补充了“六项注意”:一、上门板;二、捆铺草;三、说话和气;四、买卖公平;五、借东西要还;六、损坏东西要赔。“上门板”、“捆铺草”,是因为当时部队住宿时,常借用老百姓的门板作铺板,借用稻草作铺草。各家的门板高矮大小不一,部队撤走时不物归原主,一大堆门板就对不上号,故规定了上好门板、捆好铺草再走。
毛泽东向部队宣讲《三大纪律六项注意》(浮雕)
为了让“三大纪律六项注意”深入人心,毛泽东开始让部队教唱《红军纪律歌》,歌词是:上门板,捆铺草,房子扫干净。说话要和气,买卖要公平。损坏东西要赔偿,借人东西要还清。
这一招果然效果很好,许多文化程度不高的战士,通过唱歌,将“三大纪律”牢记在心了。后来,“六项注意”又增加了两项,即“洗澡避女人”“不搜俘虏腰包”。“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就这样产生了。
20 世纪30 年代,《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这首歌很快在红军战士和群众中传唱开来,历经红军、八路军、新四军、人民解放军等时期,歌词内容也做了相应的改变,一直传唱不衰。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于1950年和1957年两次对《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歌词进行修改。在1957年出版的《解放军战士》杂志第14 期上,正式刊登了《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标准歌词,这也就是现在所唱的歌词。
其实《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曲调来源也可追溯到多首歌曲。
战争年代,由于曲创作人员极少,许多歌的曲调就直接来源于现有的民歌、老军歌,或者外国歌曲。《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曲调也是如此,它来自于鄂豫皖苏区民歌《土地革命完成了》,但该民歌也是借鉴了其他曲调,那就是冯玉祥部队的《练兵歌》。
在土地革命以前,冯玉祥曾任河南督军,部队长期驻扎在河南。冯玉祥练兵,平时很注重对官兵进行精神教育,其中唱歌是重要的一项活动。唱得最多的是这首《练兵歌》。由于经常在部队传唱,歌词容易领会,曲调也很简单,很快就在后来的鄂豫皖苏区流传开来了。鄂豫皖苏区民歌《土地革命完成了》就是采用此曲填词的。
据考证,《练兵歌》的曲调也非原创,同样是根据已有曲调重新填词的。那么它的曲调又来自哪里?
原来,冯玉祥部队的《练兵歌》曲调来自于张作霖的《大帅练兵歌》,而《大帅练兵歌》曲调来自于张之洞《军歌》中的《大帅练兵歌》。但这还不是曲子的源头。《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曲调可以上溯到袁世凯新军的《大帅练兵歌》。
1894 年,袁世凯受命在天津小站练兵,但那些农民出身的士兵大多不识字,这么多的条令、规章,根本记不住。
在这种情况下,新建陆军参谋营务处总办、翰林徐世昌(曾任民国大总统)编写了包括《大帅练兵歌》在内的一系列军歌,以帮助士兵记住条令和军纪。
徐世昌选择了一首普鲁士军歌的曲调来为《大帅练兵歌》填词。这首普鲁士军歌原名《德皇威廉练兵曲》,非常适合队伍行进时齐唱。而《德皇威廉练兵曲》是袁世凯所聘请的德国教官传入中国的。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如涉侵权,请联系后台删除。延安红云编辑:纪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