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红书包 > 有问必答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理论有哪些?
日期:2019-09-02 14:39:13         文章来源:中国国情网

一、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的基本内容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发展道路的理论,概括地说,就是以乡村为中心,在乡村中建立和发展红色政权,实行“工农武装割据”,在长期的斗争中积聚和发展革命力量,待条件成熟时夺取全国政权。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的核心内容是以乡村为中心的思想。

1.中国革命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中国民主革命的中心由城市转到乡村,不是一个简单的地理空间的变动问题,而是如何结合中国革命实际,将革命的立足点放在何处的战略问题。毛泽东在实践的基础上,论证了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把工作中心放在乡村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1)从中国社会的性质来看,中国民主革命必须从农村的武装斗争开始。毛泽东指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可以利用资产阶级政党的民主制度,从中心城市发动和平斗争开始,再转变为武装夺取政权。

(2)从中国革命的性质与特点来看,农民占全国人口的绝大多数,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

(3)从敌我力量的对比与分布来看,革命力量必须深入农村,发动农民,建立巩固的农村革命根据地,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壮大革命力量,改变敌强我弱的形势,最后夺取全国政权。

2.“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及其相互关系。

所谓“工农武装割据”,就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以土地革命为中心内容,以革命根据地为战略阵地三者密切结合的红色政权建设的总概念。

武装斗争是“工农武装割据”的主要斗争形式。土地革命是“工农武装割据”的中心内容。农村革命根据地是“工农武装割据”的战略阵地。 以上三者,相辅相成、密切联系、缺一不可。

3.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的伟大意义。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探索中国革命道路过程中形成的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无论在中国革命史上,还是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发展史上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的开辟,实现了中国革命由城市向农村的历史性转变,揭示了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规律,是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惟一正确道路。(2)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的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暴力革命的学说,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做出了独创性的贡献,为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人民解放斗争提供了重要经验。(3)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的理论,是马列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光辉典范,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重要标志。

二、农民问题与土地革命

以乡村为中心,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就必须重视农民,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

1.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

关于农民革命的理论问题,是毛泽东一生中最富有创造性的重大贡献之一。1925年,毛泽东开始从事农民运动,先后发表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国民革命与农民问题》和《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等文章,阐明了农民问题的极端重要性。

2.土地革命的路线、方针和政策。

为了彻底解决农民土地问题,变封建土地所有制为农民土地所有制,在中国革命的不同阶段,中国共产党实行了不同的土地政策。

(1)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28年12月,毛泽东主持制定了党的历史上第一个土地法——《井冈山土地法》,第一次用法律形式肯定了农民获得土地的神圣权利。(2)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为有利于全民族抗战,在1937年召开的洛川会议上,决定将土地革命政策改为减租减息政策。(3)解放战争时期,为了巩固解放区根据地,满足农民土地要求,1946年5月4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清算减租及土地问题的指示》,即《五四指示》,标志着把减租减息政策改为没收地主土地分配给农民的土地改革政策。为了争取战略进攻迅速胜利,1947年10月,中共中央制定并公布了《中国土地法大纲》,这是一个彻底的比较完善的土地纲领。 (4)新中国成立后,在新解放区的土地改革运动中,实行保存富农经济的政策,有助于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三、人民军队建设的基本原则

(1)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人民军队的惟一宗旨。

(2)党指挥枪的原则。

(3)人民军队建设还包括必须坚持的政治工作的原则。政治工作的基本原则是官兵一致、军民一致、瓦解敌军和宽待俘虏的原则。

(4)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

所谓人民战争,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人民军队为骨干,广泛动员人民直接、间接参与战争,开展以人民武装斗争和其他各种斗争形式相结合的全民战争。

关于人民群众与革命战争的关系。毛泽东认为,革命战争必须与民众相结合,革命战争是群众的战争,只有动员群众才能进行战争,只有依靠群众才能进行战争,他还认为,民众是战争胜负的决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