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红书包 > 党建生活
依靠改革激发创新活力
日期:2020-09-23 15:26:16         文章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作者:王赟鹏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近年来,从经济发展到社会治理,各领域的新事物、新做法、新探索不断涌现。在重要战略机遇期,要紧紧依靠改革,把握需求导向和问题导向,把我国科技队伍蕴藏的巨大潜能释放出来,推动政府职能从研发管理向创新服务转变,更好激发创新活力。

从国家急迫需要和长远需求出发,真正解决实际问题

2020年9月19日,在2020中关村论坛发布会上,一项防范窃听的量子直接通信技术,受到金融商业、医疗隐私等领域人士的广泛关注,成为我国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升的一个缩影。

提出新理论、开辟新领域、探索新路径……越来越多的自主创新,从国家急迫需要和长远需求出发,着力解决实际问题。更具源头性、根本性的设问正成为自主创新的主标靶。

回顾70多年科技创新历程,我国科技体制、制度改革克服阻力,除弊鼎新,在创新中破冰前行,始终紧紧围绕着国家经济社会的需要,从“向科技进军”到“面向和依靠”,到“支撑和引领”,再到“坚持需求导向和问题导向”,为激发科技创新活力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障。改革每迈出重要一步,就会使“第一生产力”释放出巨大活力和能量。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现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科学技术解决方案,都更加需要增强创新这个第一动力。同时,在激烈的国际竞争面前,在单边主义、保护主义上升的大背景下,我们必须走出适合国情的创新路子,特别是要把原始创新能力提升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努力实现更多“从0到1”的突破。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我国科技事业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革,重大创新成果竞相涌现,一些前沿领域开始进入并跑、领跑阶段,科技实力正在从量的积累迈向质的飞跃,从点的突破迈向系统能力提升。

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发展面临的国内外环境发生深刻复杂变化,我国“十四五”时期以及更长时期的发展对加快科技创新提出了更为迫切的要求。从国际层面看,人工智能、大数据、生物技术等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蓬勃发展,我们迎来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同我国转变发展方式的历史性交汇期。从国内方面看,我国创新体系整体效能还不是很强,科技创新资源分散、重复、低效的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有利于基础研究的良好科研生态还没有完全形成,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实现产业化、创造市场价值能力不足,科研人员开展原创性科技创新的积极性还没有充分激发出来。

当前,我国现代化建设还面临许多亟须解决的现实问题。农业方面,很多种子大量依赖国外,农产品种植和加工技术相对落后,一些地区农业面源污染、耕地重金属污染严重,粮食安全保障形势紧迫;工业方面,一些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部分关键元器件、零部件、原材料依赖进口,很多“卡脖子”技术问题亟待突破;能源资源方面,对外依存度高,油气勘探开发、新能源技术发展不足;生态环境方面,水土流失、污染严重等问题刻不容缓;社会方面,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人民对健康生活的要求不断提升,生物医药、医疗设备等领域科技发展滞后问题日益凸显。这就要求我们,对能够快速突破、及时解决问题的技术,要抓紧推进;对属于战略性、需要久久为功的技术,要提前部署。今后,我们要在依靠改革激发科技创新活力的道路上阔步前进,努力革除那些不利于科技创新的束缚和障碍,着力改善科技创新生态,激发创新创造活力,给广大科学家和科技工作者搭建施展才华的舞台,使科技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出来。

各级领导干部要落实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创新成果不断涌现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以及各级领导干部要认真贯彻党中央关于科技创新的决策部署,落实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遵循科学发展规律,推动科技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并转化为现实生产力。领导干部要加强对新科学知识的学习,关注全球科技发展趋势。

加强对新科学知识的学习,要求领导干部着力掌握当代科技基础知识和基本观念。要时刻警醒,登高望远、居安思危,避免出现“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的窘境,要向科学技术要生产力、创造力、战斗力。科学知识的丰富对于提高领导干部的科学素养尤为重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面对一穷二白的国防基础,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们始终关注世界科技发展态势,主动向各领域专家请教,虚心学习,结合当时国情作出了推动新中国科技进步的战略决策,最终将导弹和原子弹研制成功。如今,我们的各级领导干部承担着执政兴国、执政为民的重要职责,肩负着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重要使命,更要通过读书学习,认清科学发展大势、把握科学发展规律、统领科学发展全局、创造科学发展业绩。

加强对新科学知识的学习,要弘扬科技调研之风。调查研究的过程,是领导干部提高认识能力、判断能力和工作能力的过程,领导干部不论从事哪一方面工作,都应始终坚持和不断加强调查研究。科技调研不仅能够深化科学创新认知,而且能够运用科学知识和科学观念提高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本领。此外,还要在调研过程中设身处地了解科技工作者的工作环境与科研压力,为其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与生活环境,有效保障知识产权政策与科技强国战略的顺利实施。

科技知识浩如烟海,领导干部通过学习并非一定要达到某一领域的专业水平,而是要通过学习和关注全球科技发展趋势,及时了解科技发展的最新成果和前沿趋势,探究科技发展的内在规律,从而培养科学思维能力,增强运用科学方法观察世界和处理问题的能力。为此,领导干部要站在科技时代潮头,积极扩展科技资讯获取渠道。尽管我国科技整体状况仍落后于世界传统的科技强国,但是“风物长宜放眼量”,我国科技已经在越来越多的领域实现了从跟跑到并跑、再从并跑到领跑的蜕变。面对我国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广大领导干部绝不可学到一点就沾沾自喜,绝不可刚迈出一步就固步自封,需要不断增强使命感、责任感,保持勇立潮头、时不我待的精神状态,追踪了解科技前沿。必须努力克服困难、挤出时间多学科技知识,明确目的、带着问题去学科技知识,敢于创新、变换思维巧学科技知识。在此基础上,坚持学习与思考、学习与运用相结合的重要原则,做到读书活、活读书、读活书,将科技知识的学习真正转化为工作能力和工作方法。

转变政府职能,为创新者创造良好环境、提供基础条件

宁夏启动科研资金“包干制”改革试点,赋予科研人员更大自主权,激发科研人员创新活力。这是当地为深入推进科研领域“放管服”改革而采取的一项具体举措。

此次改革试点,赋予项目负责人对科研经费的支配权和自主使用权,强化项目负责人主体责任。同时,宁夏科技厅将对“包干制”改革试点采取“规矩在先、责任自负、科学抽查、违规必究”的管理方式,着力破解科学研究路径不确定性和经费管理具体化之间的矛盾,为科研经费使用“松绑”,提升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转变政府职能是科技改革的重要任务。很多产业链供应链都需要科技解决方案,能够提供这种解决方案的只能是奋战在一线的千千万万科技工作者和市场主体,政府要做的是为他们创造良好环境、提供基础条件,发挥好组织协调作用。鉴于此,转变政府职能要着眼国家创新体系建设这一目标、抓住理顺政府和市场关系这一关键、突出科技和经济结合这一重点、紧扣激发“人”的积极性创造性这一根本,把科技创新活力更加充分地激发出来、释放出来。

要加快科技管理职能转变。多年来,我国政府科技管理职能改革围绕促进科技创新不断向前推进、不断优化。特别是近年来,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行政审批改革等一系列重大改革付诸实施,转变职能力度进一步加大。当前科技管理职能转变已经进入攻坚阶段,必须触及深层次矛盾,解决深层次问题,“改革已经改到了政府管理者自己身上”,应该把更多精力从分钱、分物、定项目转到定战略、定方针、定政策和创造环境、搞好服务上来。

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通过选取试点,先行先试,由点到面,加快科技管理职能转变已经显现出效果。如今,在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1+6”科技新政,搭建了跨层级、跨部门的协同创新平台,推动构建一流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国家科技体制综合改革试点城市江苏南京的“九条政策”,在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激发科研人员创新活力、统筹配置科技资源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大创新成果。中国特色的国家创新体系正在形成——5G、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前沿重大目标,正按照市场化运作方式,以企业为主体,走出一条市场经济条件下“举国体制”的创新之路。

要加快推进科研院所改革。科研院所的改革与创新,是科技创新的基础和保障,可以充分激发创新活力,为自主创新营造良好氛围,培育创新土壤,让创新人才竞相涌现,让创新成果像长蘑菇一样自然生长出来。实践证明,依靠改革激发科技创新活力和实现创新驱动发展,必须加快推进科研院所改革,赋予高校、科研机构更大自主权,给予创新领军人才更大技术路线决定权和经费使用权,坚决破除“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这是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加速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加强科技同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的重要保障。

(作者单位:北京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编辑:白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