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红书包 >
熟悉的旋律,那些经典军歌中有这些历史记忆……
日期:2018-11-28 13:38:07         文章来源:中国军网微信

近日,由CCTV-7推出的大型音乐文化节目《我爱唱军歌》正式收官,在节目播出过程中,我们能感受到军歌独特的艺术感染力给人的积极向上、昂扬奋进的强大力量。在抗战年代,歌曲更是振奋人心,鼓舞人们前进的重要力量源泉。

聆听那些我们所熟悉的经典军歌,那高亢的旋律、昂扬的斗志如今依旧令人心潮澎湃。它们早已超越了歌曲本身,里面包含着的,是时代的奔走呼号,是无数爱国志士的激情呐喊。

让我们走进这些经典军歌的历史记忆,探索它们不朽的秘密……

《黄河大合唱》

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

每每听到《黄河大合唱》高亢激昂的旋律,流淌着中华民族血液的儿女们总能热血澎湃。

纸和笔,一个小窑洞,两斤白糖,六天六夜。不朽的经典之作诞生了。

星海1.jpeg

这是冼星海在上海(资料照片)。 新华社发

1935年,冼星海从巴黎毕业回国,决定用音乐参与抗日救亡运动。他先到上海,参加了抗日救亡运动。然而好景不长,随着上海被占领,冼星海又面临着何去何从的抉择。1937年10月,应周恩来等人的邀请,冼星海从上海来到武汉,后来武汉沦陷,他辗转到了延安。到了边区,正赶上进行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很快,他的首部大合唱作品《生产大合唱》创作完成。但他依旧希望能在中国民乐的基础上融入西洋音乐,创作出中西合璧的民族大合唱。

青年诗人光未然的到来即将促成一个经典曲目的诞生。1939年的一个晚上,冼星海与抗敌演剧三队的同志探望因为骨折正在修养的青年诗人光未然。光未然是冼星海在上海时认识的老朋友,两人合作过多首歌曲。光未然就着桌前的油灯给大家朗诵了一首自己的新诗作《黄河吟》,灵感来源于他两渡黄河,以及在黄河边行军打仗的亲身感受。朗诵完毕,窑洞内掌声四起,也让冼星海产生了创作的冲动。随后,冼星海和光未然商量,把《黄河吟》改写成八首乐章组成一个大合唱,并最终命名为《黄河大合唱》。

5bfe35ba9e347.jpeg 

光未然和冼星海

开始创作时,冼星海感冒了,他的妻子钱韵玲,为丈夫准备了一块小木板,冼星海就坐在炕上写。尽管发着高烧,冼星海的创作却没有受到影响,他一边唱一边写,不知不觉写了60多页手稿。在创作最辛苦的时候,冼星海没有别的要求,只希望妻子为他做一些“甜点”激发创作灵感,但当时的延安哪里有什么“甜点”可吃,钱韵玲就想,实在不行,就买点白糖蘸着吃吧。但找了一圈也没有买到。后来光未然知道了,特意托人借来二斤白糖给冼星海送了去。创作的时候,冼星海每创作几句就抓一把白糖放到嘴里,然后又飞快地在纸上写下了一串音符。冼星海思如泉涌,创作出了中国音乐史上一部不朽的作品。

5bfe2b3d77d81.jpeg 

《黄河大合唱》

很多人不知道,其实《黄河大合唱》是糖水化成的美妙乐曲。为了尽快完成《黄河大合唱》的创作,冼星海拖着病体,整整熬了六天六夜,1939年3月31日,一部不朽的经典之作《黄河大合唱》诞生了。

冼星海的努力让抗敌演剧队的同志们激动不已,大家开始加紧排练。首演那天,陕北公学礼堂座无虚席,合唱团的队员们脱去了棉袄里的夹衣,精神百倍全情投入,仿佛真的化身成了黄河的船工,在与那惊涛骇浪搏斗,台下的观众也激动得把手都拍疼了。

1939年4月末的一天,冼星海接到了中共中央通知,让他在5月11日举办的鲁艺建校一周年纪念晚会上,演出《黄河大合唱》,毛主席也要参加这次活动。冼星海又激动又担忧,虽然《黄河大合唱》的首演非常成功,但冼星海却依旧觉得演出整体气势上还弱了些,他认为是伴奏的乐器不够造成的。但在物质匮乏的边区,要想组织一个完备的交响乐队,根本不可能。当时距离演出只剩下不到一个月的时间。

为了营造黄河的大浪滔滔,打击乐器不可缺少,演出前,冼星海就让人将鲁艺学院的勺子、叉子收集起来,装在瓷缸里备用,并让人演出的时候看他的手势,他手势一做,就抱着瓷缸拼命摇,让“哗啦啦”的声响伴着管弦锣鼓齐鸣,发出呼啸奔腾的浪涛吼声。

5bfe2b9871154.jpeg

冼星海(前)指挥鲁艺学员演唱《黄河大合唱》 资料图片

1939年的5月11日,鲁艺建校一周年纪念晚会拉开了帷幕,当毛主席走进礼堂时,全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冼星海穿着灰布军装,绑着绑腿上场指挥。演出快要结束的时候,毛主席激动得站起来鼓掌,连着喊了三声“好”。

《黄河大合唱》演出的巨大成功,让它成为了延安各大演出和晚会的保留节目,毛泽东用它招待了美国记者斯诺、爱国华侨陈嘉庚等。到延安参观访问的美国女作曲家霍夫曼观看后演唱后敬佩地说:“中国这个巨大的不可抵御的中华民族,正像一个猛狮发出怒吼,这吼声预告着一个新中国将诞生。”

5bfe2bf4dac8f.jpeg

冼星海

这首歌不仅受到延安军民广泛的赞扬和欢迎,还通过全国各地来延安参观学习的人,广为传播。当时,油印歌本供不应求,不少人用手抄的方式,将《黄河大合唱》带出延安。它在抗战时期是一面旗帜,更吹响了中华民族团结抗战的号角,时至今日唱起,仍有一种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万众一心不可战胜的力量喷薄而出,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人。

而冼星海也做到了他曾经的誓言:“我是一个音乐工作者,我愿意担起音乐在抗战中伟大的任务,希望着把洪亮的歌声震动那被压迫的民族,慰藉那负伤的英勇战士,团结起那一切苦难的人们。”

《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

向前!向前!向前!

1988年7月25日,对中国人民解放军来说是意义重大的一天,因为,他们有了属于自己的铿锵旋律。这一天,时任中央军委主席的邓小平,专门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签署命令,将它正式定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为什么是这首人们耳熟能详的进行曲?这与它背后的故事不无关系。

5bfe2c8e53085.jpeg

资料图

1937年“七七事变”后,中国共产党向全国发表了坚定的抗战宣言。一时间,全国各族人民心向延安,大批爱国青年和进步学生,怀着抗日救国的爱国情怀和革命热情奔赴延安。身背曼陀罗和小提琴的朝鲜青年郑律成也在其中。郑律成出身在朝鲜,他的几个哥哥姐姐都很早就来到中国,在中国参加了黄埔军校,参加了北伐战争,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33年春,郑律成也来到了中国,后来到了延安。当时的延安虽然生活艰苦,但人们内心的激情浪漫却难以抑制,郑律成也充满了创作热情。

5bfe2cb08f372.jpeg

5bfe2cbb1313c.jpeg

资料图

1939年,郑律成经人引荐认识了一个被称作“博士”的人,也就是公木。公木为人诚恳,又写得一手好诗,“博士”这个称谓也由此而来。两人的性格都很腼腆,但这两颗火热的心碰撞到了一起——因为共同的目标。一个作曲家,一个诗人,他们决定共同为八路军歌唱。之后,郑律成常常催促公木作词,并且向不太懂音乐的公木普及关于音乐的知识。公木因为工作繁忙常常没空写,郑律成就把公木平时写的手稿翻了个遍,把能找到的诗都给点缀上了音乐。

1939年春,《黄河大合唱》在延安广为流传,郑律成很受鼓舞,他向公木建议也一起写个大合唱。他们商量后决定,就写八路军,写八首歌。公木在作词上不是科班出身,于是便一直向郑律成讨教。每写一点就拿给郑律成看,两人讨论过后又反复修改,直到两人都满意了才行。不到十天,公木就创作出了《八路军军歌》《八路军进行曲》《快乐的八路军》《炮兵歌》《骑兵歌》《冲锋哥》以及《军民一家》七首歌词,加上之前创作的《子夜岗兵颂》,完成了和郑律成一起创作八首歌的约定。

 5bfe2cf11257d.jpeg

郑律成和公木

虽然不到十天公木就写出了七首歌的歌词。但一开始他是犯难的,他希望歌词中能充分表现八路军战士的英雄气概,但他脑海里的画面还不足以让他写出令人满意的作品。而就在他无从下手的时候,平型关战役的场景突然出现在了他的眼前。他心情激动地写下了“一旦强虏寇边疆,慷慨悲歌上战场,首战平型关,威名天下扬”的诗句。

拿到歌词后,郑律成兴奋不已,立即开始谱曲。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延安艰苦的条件下,没有钢琴也没有手风琴,郑律成便摇头晃脑地哼唱,打着手势,把能发出声响的物件都用上:桌子、椅子、木头、石块……这些都是郑律成谱曲用的乐器。他还会哼出调子给公木听,公木觉得好,便记下来,若有意见便重新创作。就这样,经过两人呕心沥血的琢磨,最终《八路军大合唱》的全部编曲完成了。之后郑律成便开始教唱,那时,四处都能听到“向前,向前,向前,我们的队伍像太阳”的歌声。

 5bfe2d9033ce1.jpeg

郑律成教唱《八路军大合唱》

《八路军大合唱》在延安演出之后得到了中共中央领导们的热烈赞扬,而且,歌曲不仅在延安的山岭间回荡,还传唱到了前方,传唱到了各个根据地。《八路军大合唱》中的《八路军进行曲》旋律浑厚深沉,歌词蕴含了无穷的力量,把八路军为民族解放奋斗的精神,用铿锵有力、热情奔放的语言表现了出来,激励抗战时期人们英勇杀敌,歌曲成为了一股强大的精神力量。

1945年8月,日本帝国主义投降,抗日民族战争转变为人民解放战争,八路军发展为人民解放军。1946年,《八路军进行曲》被更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并把原歌词中大多具有抗日战争年代背景和色彩的歌词做了改动,但它依然是进军的号角,描绘着中国人民解放军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的形态。

 5bfe2dacbfd22.jpeg

《八路军进行曲》被更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

从1939年诞生到几经修改最终确立,这首歌伴随着人民军队的成长和壮大,也见证了人民战争的胜利。战争年代它传唱于大江南北,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热血青年一路向前;和平时期,它雄壮的旋律同样诠释了人民军队的光辉形象。

《新四军军歌》

东进!东进!我们是铁的新四军

5bfe2dda0e4ba.jpeg

叶挺独立团英勇善战,不怕牺牲,战功卓著。这个团所在的第四军收到人民群众赠送的“铁军”盾。

抗日救国的前线,有一支部队所向披靡,被人们称为“铁军”。属于它的《新四军军歌》用豪迈的歌词,书写出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用嘹亮的歌声,传颂着永不磨灭的战斗精神。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南方八省14个地区的红色游击队,改编成为了新四军,由叶挺、项英领导,吸引了许多爱国人士,也包括了一批知识分子。这批知识分子的到来,提升了部队的文化生活,创作了许多抗日救亡战歌。1939年2月23日,周恩来受中共中央委托,前往皖南云岭新四军军部视察,也奏响了《新四军军歌》诞生的前奏。

5bfe2dec78ca9.jpeg

年轻时的陈毅

就在周恩来抵达的第二天,新四军为周恩来举办了一场欢迎晚会。嘹亮的歌声此起彼伏,从江南前线回来的陈毅也被拉上台唱歌,他用法语高唱了一曲《马赛曲》,欢迎周恩来这位与他一起留法勤工俭学的老同学、老战友,他的演唱将晚会的气氛推向了高潮。大家听后都纷纷感慨,要是新四军也有一曲自己的《马赛曲》该多好。

后来在军部首长的讨论会上,大家提出,应该创作一首军歌来鼓舞士气,振奋全军。周恩来提议,将这个重任交给陈毅。陈毅的父亲是个文人,琴棋书画无所不通,尤擅书法。受父亲的影响陈毅自然兴趣广泛,年轻时因五四运动又开始追求新文学、新诗、新小说。加之他天资聪颖勤奋好学,因此学识颇丰。他好诗文,每有感慨也必以诗来表达,即使在生死存亡之际也掩不住诗兴,曾经在被国民党军队大围剿的生死关头写下“绝笔诗”《梅岭三章》,他的诗赋才华和无畏气概在其中展露无疑。

5bfe2e45a46cd.jpeg

《梅岭三章》

在接受委托后的一个多月时间里,陈毅在繁忙的作战间隙构思了歌词。他写了新四军继承北伐战争时国民革命军第四军、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和坚持南方三年游击战争的红军游击队前后十余年的光荣传统;写了新四军的政治信仰、作战方针、军民关系等。歌词共3段,35行,名为《十年》,里面这样写道:“光荣的北伐行列中,曾记着我们的威名。我们继承着革命者受难的精神,在南国的罗霄山,锻炼成为钢铁的孤军。这里有革命的反帝的歌声烂漫,飘扬海外、散播农村。我们送出了抗日先遣的万里长征,我们留下来坚持斗争,招引那民族再团结,雄鸡破晓,伟大的抗日之声。”

但是,我们现在听到的《新四军军歌》并不是这个歌词。原来,当年陈毅创作完成的词被送到军部后,在项英的主持下,军政治部的人开始对初稿进行了认真的讨论研究和修改,将内容精炼,同时突出了向敌后进军的思想,形成了如今广为传唱的《新四军军歌》。为了集思广益,大家还把初稿和改后歌词都在《抗敌》杂志上刊登,以听取意见。陈毅后来知道了歌词的修改,看后表示同意,歌词这才最终确定。“陈毅原词、集体改词”就是《新四军军歌》歌词作者的最适当表述。

 5bfe2e525b131.jpeg

何士德

歌词已定,曲子请了当时年仅29岁但已是国内知名作曲家的何士德来谱。何士德1939年来到了皖南新四军军部,在新四军战地服务团和文化队从事音乐工作,被新四军将士们誉为“我们自己的音乐家”。他拿到歌词后,立刻感觉到这首歌寄托着全军将士的希望和寄托,于是冥思苦想,很快谱出了第一稿——一首具有民歌小调风格的曲子。何士德后来回忆说,他动手作曲前考虑到广大指战员多数是南方农村来的,他们唱惯了南方的民歌,且红军唱的也多是民歌风格的革命歌曲,于是就尝试着用接近民歌风格的曲调谱了第一稿。曲子谱好后进行了试唱,袁国平和朱镜我在听后觉得流畅悦耳,但是战斗性不强,在民族存亡的紧急关头,新四军还是需要高昂雄伟的曲调。同时,新四军军部政委还向何士德转达了一项具体重要的意见,歌词第一段的最后一句 “东进!东进!我们是铁的新四军”一定要重复两次。后来何士德又修改了两次,最终形成了今天的《新四军军歌》。

5bfe2e66854e0.jpeg

《新四军军歌》

在新四军军歌歌词中写道:“光荣北伐武昌城下,血染着我们的姓名,孤军奋斗罗霄山上,继承了先烈的殊勋。”说明新四军这支队伍与北伐战争以及北伐战争中的革命队伍有着不解之缘。当年北伐军攻占武昌后,由于叶挺独立团的英勇善战,不怕牺牲,战功卓著。1927年1月,这个团所在的第四军荣获人民群众赠送的“铁军”盾,叶挺对独立团的将士们说:“我们为什么能够建立这样的伟大的战功,主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因为独立团是共产党的军队,因为有了共产党,我们才能成为铁军。”这是叶挺坚定理想信念的体现,也是“铁军”精神的核心。

5bfe2e7b8296b.jpeg 

资料图

八年抗战,新四军进行了两万四千余次战斗,毙伤俘日军、伪军47万多人,自己也做出了重大牺牲。而这支《新四军军歌》雄壮激昂的歌声,汇成了强大的声浪,响彻华北华中的战场,一直陪伴着这支“铁军”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

作者:宗禾君

责编:何利军

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