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追记天津市优秀共产党员、天津市模范公务员王连山
王连山,男,汉族,1970年8月出生,河北省唐县人,1989年3月入伍,1993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95年12月起从事检察工作,历任天津市蓟县人民检察院反贪污贿赂局侦查一科科员、副科长、科长、正科级检察员、一级检察官;多次荣获天津市检察院先进检察干警、天津市检察机关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2017年12月转隶到蓟州区纪委监委,任第一执纪监督室副主任。
2019年2月25日,王连山同志在外出办案返程途中突发心脏疾病,经抢救无效,因公牺牲。
(一)
2019年5月5日,中共天津市委作出决定,追授王连山同志为天津市优秀共产党员、天津市模范公务员,并号召全市党员干部向王连山同志学习。
此前半个多月,天津市纪委监委在全系统开展学习王连山的活动,蓟州区纪委监委还举行了王连山事迹报告会。
这个普通的纪检监察干部的牺牲,何以引发如此大的震动?连日来,记者在蓟州区采访王连山生前友好、同事、家人,他们的深情回忆,时常令人泪目。这个被人们称为“反腐尖兵”的汉子,生前活得那般荡气回肠,让人肃然起敬。
(二)
对纪检监察干部而言,“两个维护”不仅要做到,而且要做好。寻常事见忠诚。
也许,岁月能改变一个人的人生态度,但信仰坚定的人,忠诚和无私的品格是融入骨血中的,无论时光如何流转,其追求崇高的本色永远不会改变。
追寻王连山的思想和行为轨迹,可以得到清晰的印证。
1993年6月,王连山在部队服役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在《入党志愿书》中写道:“要始终听党话、跟党走,永远做忠诚于党和人民的好战士,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奋斗终生。”
1995年12月,王连山从部队转业到蓟州区人民检察院工作。入职宣誓时,他代表新入职检察官发言:“从今天起,我就是一名人民检察官,我要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决不做违背良心的事,决不辜负党和人民的信任,决不亵渎人民检察官这个神圣的称谓。”
2017年12月28日,王连山转隶到蓟州区纪委监委工作。他把这次转隶视作人生最大的转折。党的十八大以来开启的全面从严治党伟大征程已经走过六个年头了,随着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检察院的部分职能要整体转隶到纪委监委。时任蓟州区人民检察院反贪局侦察一科科长的王连山,与28位同事一起转到区纪委监委工作。他被任命为区纪委监委第一执纪监督室副主任。他为能亲身参与到这场伟大变革而自豪。他告诫自己:“纪检监察机关是政治机关。”“要把忠诚坚定、担当尽责、遵纪守法、清正廉洁的要求落实在行动中。”
入党、从检、转隶,是王连山人生的三大转折。这些铿锵的话语,是他在每个转折关口写下的自励警句。
转隶之后,从单纯的执法者到执纪执法者,角色变了,职能也变了,他自问:面对全新的“考场”,全新的“考卷”,我将如何作答?他在学习笔记中写道:“面对新时代、新使命,要不断强化党性,不断端正心态,不断更新知识,保持本色。要更加严明纪律,更加严肃态度。”
做到“两个维护”,是纪检监察干部的首要职责,王连山深刻领会“两个维护是具体的,不是抽象的”要义,他说,对纪检监察干部而言,不仅要做到,更要做好。捍卫“两个维护”,不仅要贯穿于工作,还要贯穿在日常生活中。他的一位生前好友讲起这样一段往事:有一次,几个老朋友一起吃饭聊天,有人拿一社会现象发牢骚讲怪话。王连山当时就红脸了,对那个人严加申斥,说:你也是党员干部,怎么能这样讲话?“四个意识”哪里去了?因为是熟识的朋友,为了缓和气氛,王连山又端起茶水,走到那个人跟前说,我这样提醒你完全是为你好,来来来,咱俩以茶代酒干一杯,以后千万记住,说话要从心里过。咬耳扯袖、红脸出汗,火候掌握得恰到好处。王连山就是这样一个人,忠诚老实、爱憎分明,眼里从不揉沙子。
王连山留下的最后一篇工作日记,定格在2019年2月1日。当天,他参加监督区委老干部局党委班子成员的民主生活会,这也是他转隶一年多以来,参与监督的第四场民主生活会。记者注意到,在那篇日记里,关于民主生活会的监督要点,他都用粗重的笔迹做了标注。在一份学习材料上,他在“落实‘三个着力’”“建设五个现代化天津”“实现高质量发展”“有责必问问责必严”等内容的表述下,画了重点线,旁边标注“执纪监督,政治保证”的字样。
蓟州区纪委监委执纪监督一室主任周志辉说,这些日记是连山留给我们的念想。寻常事见忠诚。这里袒露着他对事业的挚爱,对使命的执念。
(三)
监督的目的是挽救人而不是查办人:我们采集的每个证据都决定了一个同志的政治生命。
转隶到纪委监委之前,王连山一直在蓟州区人民检察院反贪局工作,工作对象都是“犯罪嫌疑人”。转隶之后,他所在第一执纪监督室负责联系33个街镇和委办局,工作的对象都是自己的同志。从执法者变为执纪执法者,工作要求有了本质不同。第一执纪监督室负责处理问题线索,这些线索,有的是信访举报,有的是巡视移交。王连山十分仔细核查所分管的每一条问题线索,他清楚:对问题线索的核查,目的不在处分某一个同志,而是要尽可能教育挽救同志,避免小错酿大错,不使“好同志”变“阶下囚”。因为我们采集的每一个证据,都决定了一个同志的政治生命,必须慎之又慎,严格依纪依规。2018年10月,市委巡视组移交来区属某单位主要负责人的一条问题线索,要求在规定的3个月内查实并给予准确答复。核查的任务交给了王连山。纪委领导问他:这个人你很熟悉,要不要回避?王连山说:蓟州区大多数处级领导我都熟悉,都回避,干脆别干了。请组织放心,我一定严格依纪依规查清问题。
这条线索指出该领导干部两个问题:一是违规占用办公用房,二是违反组织纪律。初核阶段第一次谈话,那位领导干部情绪很大,认为纪委是小题大做。王连山说:你先对照一下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党章党纪划出的红线,想想错在了哪里。第二次谈话,王连山拿出了事先调查的证据,给他讲道理:那间办公室里有你的很多私人物品,钥匙也一直在你自己手里,你也有自己的办公室,这不是违规占用是什么?你在干部任用上没有严格执行议事程序,这是不是违反组织纪律?我今天是代表组织跟你谈话,是纪律谈话。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违反组织纪律,首先就没有做到“两个维护”。如果你现在还不能认识到自己问题的严重性,迟早会犯大错误,到那时后悔就晚了。语重心长的一席话,直说得那位领导干部眼眶湿润,真诚地表示接受组织批评教育,认真整改错误,并在谈话笔录上签了字。事后,这位领导干部受到党纪政务处分。
王连山平时不善言谈,但办起案子来却是一个谈话高手,他敢啃硬骨头也总是能啃掉硬骨头。2018年4月,蓟州区查处第一例留置案。该案案情错综复杂,突破的关键在于要采集到完整的证据链。区纪委监委成立专案组,并由王连山牵头对相关当事人谈话和调查取证。领受任务后,王连山迅速制定了谈话方案,确定了主攻方向。区纪委常委、时任专案组组长李海山回忆:当时,留置对象百般狡辩,拒不交代问题。王连山从外围谈话中获取了一条重要线索,留置对象在某镇任职期间,镇办某企业一经理曾经送给他两件象牙制品、一件黄金制品,还有几万块钱。王连山连夜驱车几十公里,找到了那个行贿人,采集了笔录和物证,这成了整个案件的关键突破口。在铁的事实面前,留置对象再也无力狡辩了,如实交代了贪污百万元公款和受贿10万元的违纪违法事实。这起全区关注的“留置第一案”,全部审查调查工作仅用时45天,王连山前后共谈话12人次、讯问31人次、询问27人次。所有审查调查的证据严密无误,被司法机关审判时依法采信。受贿者与行贿者都受到了法律惩处,创下纪委监委融合之后高效办案的范例,彰显了监察体制改革的巨大效能。
转隶仅一年时间,王连山参与处置了80多条问题线索,查办了多起案件,还为多名同志澄清了不实举报。2018年,被评为蓟州区纪委监委优秀公务员。室主任周志辉说:就在他去世前,我们还在一起办案,我问他是不是很有成就感?他说他体会最大成就感不是获得什么荣誉,也不是查办了多少贪官,而是挽救了多少同志。你想啊,那些问题线索如果稀里糊涂地回复,不就把同志毁了吗?他对纪检监察工作的意义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四)
没有破解不了的熟人监督难:监督者要敢字当先。你越是干净,人家就越是敬重你。
王连山干的是“最得罪人”的工作。他的同事们说,在这个山区小城,“熟人监督难”是个困扰。你可能时常要面对说情的人和无所不在的关系网。在与腐败分子明枪暗箭的较量中,王连山也遇到过说情风、关系网的干扰,甚至金钱的利诱、人身的威胁。但他从未动摇退缩。他认为,“之所以有熟人监督难的恐慌,说到底是有本领恐慌、意志恐慌。监督者要敢字当先。你意志坚定,敢撕关系网,敢破圈子,敢拆码头,不搞好人主义,你就不怕困扰。”
他带过的同事刘川回忆:王连山办起案子来,确实有一股不怕鬼不信邪的狠劲儿。有一回,王连山接到信访举报,反映某银行一职员涉嫌职务犯罪。启动调查程序后,来了个“说情人”,要他“高抬贵手”。这位说情人是某机关退休干部,银行职员的亲戚,王连山跟他非常熟悉。当时大家都觉得,这回王连山遇到绕不过的坎儿了。王连山却很镇静,心平气和地对说情人说:论资历,您是我的前辈,平时也没少教育我秉公办案的道理,怎么一遇到自己的事就犯糊涂呢?您的这个亲戚,身为公职人员,涉嫌职务犯罪,贪占了许多人的养老钱、救命钱,既触犯国家法律,又违反社会正义,如果今天放他一马,群众会怎么看我们执纪执法的人?党纪国法会怎么处分我们?您是老党员、老干部,这个道理,您比我清楚吧,大是大非面前,可千万不能做傻事啊。在整个调查取证过程中,王连山顶住了压力,很快查实了案情,使犯罪嫌疑人受到了法律惩处。
还有一回,王连山负责查办某村党支部书记涉嫌巨额受贿案。这个村支书在该村土地整理过程中,收受了承包商80余万元贿赂。调查取证过程中,有人找王连山说情,并送上一个厚厚的“信封”,希望能大事化小,从轻处置。王连山严词拒绝:老百姓最痛恨身边腐败。咱们蓟州区还有那么多乡亲生活困难,他一个支部书记,怎么忍心牺牲村民的利益换取个人的好处?这样的腐败分子不查办,良心怎么过得去?最终,这个“小官巨贪”受到严肃惩处。
曾为军人的王连山,在生活中是个极重战友情义的人,但办起案子来,是真能拉得下脸来。有一起案子,涉及他一位战友的直系亲属,战友上门说情,还送来烟、酒等礼品,订好了饭店,请他吃饭。王连山坚决拒绝,并向这位战友讲明利害关系,说服战友积极配合劝其亲属主动到案举证。
刘川说,连山老师办案子铁面无私,但被他“怼”过的人却并不恨他,反而更敬重他。我觉得这很不可思议,问他是怎么做到的,他解释说:干咱们这个工作,不得罪人不可能,但自己必须干净。你越是干净,人家就越是敬重你。关系再亲,亲不过纪律;人情再重,重不过法律。这个道理,是个明白人都不会糊涂。刘川说道,现在回想起来,我都觉得连山老师是我面前的一座山,我总是在仰望,难以超越。
王连山值得仰望的,正是这种维护党的纪律和国家法律尊严的毫不动摇的坚守。忠诚干净担当,写在了他每一天的日常,每一步的征程。
(五)
纪检干部要以身许党许国:有时会远了朋友、冷了亲情,但却暖了百姓。
在王连山的心里,“担当”,从来都是分量极重的存在。王连山的同事们说,大家办案子都希望跟他在一组,因为没有他突破不了的案子。但很多时候又不希望与他同组,因为但凡他主办的案子,不到结案就一天也歇不下来,大有不获全胜决不收兵的劲头。
在调查天津某国企负责人涉嫌受贿案时,为了调取证据,王连山往返奔波河北、山西、山东等地20余次,行程1万余公里,时常是连夜自驾,就为了赶在早晨上班前找到证人。在查办某村党员干部受贿案时,需要传唤一名关键证人。该证人是一名流动菜贩,平常在京津冀一带收购蔬菜水果,在蓟州区没有固定居所。为找到此人,王连山四处侦察,得知此人曾在蓟州区某农贸市场出现过。他判定,既然来过,就还会再来。于是,他每天天不亮就去农贸市场蹲守,终于在第七天早上,找到了这名关键证人,使案情真相大白。
“办铁案”是王连山的工作标准。有时,为了一条稍纵即逝的证据,他会睡不着觉。同事小蒋回忆,有一天晚上9点多钟,他突然接到王连山的电话:某案需要马上取证,你赶紧跟我走。当晚,王连山带小蒋去了北部山区的一个镇办企业,与案件当事人谈话取证,20分钟左右返回。在回来的路上,小蒋不解地问王连山:这么晚跑这么远的路,就为这个简单的笔录啊!王连山听出了小蒋话里有话,对小蒋说:办案取证,不在简单复杂。一句话的证言也可能决定一个案子的走向。取证一定要及时,错过了时机,证人也可能变卦,甚至销毁证据,案子可能就无解了。我们办每件案子,必须办成铁案。
由于王连山精通侦察,善于突破复杂的案件,转隶一年多,他在查办案件方面发挥了很大作用。在蓟州区纪委监委,你若见不到王连山,那么他要么在办案,要么在办案的路上。这种不舍昼夜、永远在路上的付出,已成常态。王连山的妻子说,他与同事在一起的时间,比陪老婆孩子的时间多。转到纪委监委后的这一年多,他出差的时间比在家多。家的分量,总不如他的案子重。
在儿子眼里,王连山从事的工作很神圣也很神秘,他也从未奢望王连山能有时间多陪陪他。去年,儿子大学毕业,要联系工作,王连山又说,正忙案子呢,一天也没陪儿子去找工作。儿子知道,在老爸的心里,天大的事也不如他的案子大。
王连山18岁参军离家,转业后留在驻地工作,对远在河北唐县的父母无暇照料,这让他很感愧疚。为弥补这份愧疚,他坚持每隔两三天就给父亲打电话,逢年过节,也一定要挤出时间回去看看,但每次回去也只是短暂停留。老父亲问:你咋这么忙呢?他说:正办案哩,离不开啊。
王连山患有高血压病,有一天正上着班,他突然满脸涨紫,同事刘川几乎是把他绑到了医院,一查,高压170mmHg。王连山收起体检报告,让刘川不要告诉别人。刘川说:他是怕领导知道后强迫他休息,怕家人为他担心,干扰了他办案。
纪检监察干部要守得住清贫,还要耐得住寂寞。王连山对此有自己的理解:要经得起利益的诱惑,扛得起铁打的任务。有时会远了朋友、冷了亲情,但却暖了百姓。
这是王连山对职业的感悟,也是纪检监察人的写照。
忆及过往这些片断,王连山的妻子泪眼婆娑,她说:连山从没兑现对我和儿子的承诺,要做的事总是因为案子半途而废。他总说,等退休后再好好陪我们。可是,他再也陪不了了,走的时候连一句话也没留下啊!
对家的承诺从没兑现,但对党的承诺,却诤诤可鉴。蓟州区委常委、区纪委书记、区监委主任李龙动情地说:无论是做检察官还是做纪检监察干部,在王连山同志身上,一以贯之地保持了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奉献、特别讲政治的本色。他真是在兑现以身许党许国的誓言。
(六)
他走了,我们只当他出差去了……
王连山走了,走得那么令人猝不及防。2019年2月25日下午,王连山开着他的私家车,与室主任周志辉、同事李文涛一起到区检察院对接一个重要案件,返回途中,突发急性心梗,医院虽全力抢救,终未能挽回他的生命。妻子接到噩耗,手机一下子滑落到地上……今年是他们结婚25周年,他的妻子在朋友圈发文:匆匆25年,那时,你英姿勃发出现在我的面前,让我毫无防备,瞬间走进我的生命里!今天,你依然让我毫无防备,走得无声无息,不带走一片云彩!匆匆如此,老公啊,我承受得起吗?
至今,王连山家里还保持着他那天早晨出门时的样子,茶几上,摆着他爱吃的水果和一只紫砂杯──这是儿子上班后用第一个月的薪水给他买的;阳台窗户下的矮几上,摆着一盒香烟,一个烟缸──他写材料时,总会坐在这里抽烟、思考。他的妻子说,睹物思人,我们就当他出差去了……
王连山走了,走得让人痛惜不已。周志辉、李文涛痛心地说:当时我们就在他身边,没能把他救过来,这些日子,我们没有一天不在想他。看着王连山用过的电脑和留下的工作日记,周志辉说,这是他留给我们的念想,我们总觉得他还在身边,就当他是出差去了……
这一趟远行,终是永别!2019年2月27日,天津市蓟州区殡仪馆。悼唁大厅里,白菊环绕,哀乐低回。从四面八方赶来的人们,向安卧在鲜花翠柏丛中的王连山做最后的告别。48岁,24年,他把最美好的年华,奉献给了这场必须打赢的斗争,践行了忠诚干净担当、以身许党许国的誓言。鲜红的党旗覆盖着他曾经不知疲倦的身躯,贴着他那一腔赤胆忠心。
中共天津市委追授决定中这样评价王连山:他理想信念坚定、对党忠诚,把为党和人民工作作为毕生追求,在每个工作岗位上都尽心竭力、务实奉献,直至生命最后一刻。
从军人到检察官再到纪检监察干部,20多年里,无论岗位如何转换,王连山一直本色不褪、初心不改,用短暂的一生,书写了一曲奋斗者的人生壮歌。
于无声处树丰碑,遗范激励后来人。在这片英雄辈出的土地上,就像许许多多为人民牺牲的先辈们一样,王连山把纪检监察战士的忠魂本色,留在了秀美的蓟州山川,留在了多情的津沽大地,留在了人们不尽的追思中。他的精神,将激励更多的人,以更加坚韧不拔的毅力,将全面从严治党和反腐败的伟大斗争不断向纵深推进,换来清风正气,海晏河清。(作者:杨寿清)
责任编辑:贠慧芬
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