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党建生活

党建成为牵引中车高速前进“火车头”

日期:2019-06-18    文章来源:《党建》杂志 作者:刘化龙    

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是国有企业的“根”和“魂”。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取得了长足进步。习近平总书记十分关心中车的发展,2015年中车成立以来,他先后三次视察。中车把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深入实施新时代高铁先锋工程,坚持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毫不动摇,使党建工作成为引领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火车头”。

坚持政治引领,争做强根固魂笃行者

中车党委牢固树立“抓好党建是最大政绩”的理念,切实发挥党委领导核心和政治核心作用,在企业改革发展重大问题上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确保中车作为中央企业的“政治底色”。一是坚持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作为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制定了《关于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推动中车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决定》,明确了做强做优做大32项工作任务的具体举措。二是在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上下功夫。集团党委以组织领导到位、学习培训到位、宣传引导到位、督查指导到位、推动工作到位努力实现学习的全覆盖。集团牵头组织了8期专题培训,13期政工干部、总部员工、基层党支部书记示范培训,各级领导干部带头讲党课,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贯彻到每一名党员。三是切实提高政治站位,把总书记指示精神与企业发展紧密结合。中车强化政治担当,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站在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全局高度谋划企业发展,坚定做强做优做大、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信心和决心,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应有的贡献。

坚持先锋引领,争做特色品牌的塑造者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从严治党要在国有企业落实落地,必须从基本组织、基本队伍、基本制度严起。中车贯彻落实全国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工作会议精神,把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各环节,把企业党组织内嵌到公司治理结构之中。一是启动实施党建“金名片”建设,深入实施新时代高铁先锋工程,全力塑造谱系化党建品牌。连续四年,每年一个主题压茬开展“同一个中车”主题教育活动、党建建强提升年、提质换挡年、成效跃升年等专项行动。二是培育中国高铁工人精神,积极探索党组织凝心聚力的有效方法。培育并形成了以“产业报国,勇于创新,为中国梦提速”为核心内容的中国高铁工人精神,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爱国精神、创新精神、民族自信精神、精益精神、服务精神。中国高铁工人精神彰显了中车人十年磨一剑的坚韧和执着,涌现了中车人的工匠故事,如“摘下机芯技术皇冠”的工程院院士丁荣军、“一枪定下世界速度”的李万君、“工人博士”罗昭强等。三是落实“四同步、四对接”要求,健全完善党建工作责任制,选优配强基层党组织负责人,深入开展党组织书记抓党建述职评议,充分发挥党建工作责任制考核评价“指挥棒”作用,有效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使党建工作由“软保障”变为“硬约束”。四是坚持和完善“双向进入、交叉任职”领导体制,明确党委会前置决策35个事项清单,理顺了加强党的领导与完善公司治理的关系,推动党的建设与经营发展深度融合。五是全面落实“党建进章程”要求,中车系统内各层级289个独立法人企业全部将党建工作要求写进章程,明确党组织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中的重要地位。

坚持使命引领,争做强国战略的担当者

习近平总书记视察中车时指出,高铁是我国装备制造的一张亮丽的名片,成为我国对外经济技术合作的“抢手货”,要抓住机遇、乘势而上。中车牢记总书记的嘱托,践行“上为大国重器、下担产业引擎”的使命责任。一是主动对接和落实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制造强国、交通强国战略,已发展成为全球规模领先、品种齐全、技术先进的轨道交通装备供应商。2018年,中车实现营业收入2300亿元,利润总额125亿元,连续7年获国资委业绩考核A类企业。2019年,中车被国资委列为十家打造世界一流示范企业之一。二是高端装备引领行业发展。以复兴号动车组为代表的轨道交通装备,推动中车在全球业内从“追赶者”到“领跑者”的角色转换。中车研制的系列高速动车组已经投入运营11年,速度等级、在线数量、行车密度、运营能耗、平稳舒适度等指标均达世界先进水平。目前,我国高铁日均开行2000余对,满足了人民群众高效快捷、安全舒适、体面尊严的出行需求。三是研发能力不断增强。目前,中车拥有14个国家级研发机构、21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5个海外研发中心。作为国家科技体制改革的试点企业,中车牵头组建了第一个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国家高速列车技术创新中心。四是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目前已在全球26个国家和地区设立75家境外子公司,产品出口到全球105个国家和地区,基本覆盖“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大力实施“本地化制造、本地化用工、本地化采购、本地化维护、本地化管理”模式,推动实现从“走出去”到“走进去”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