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文件库

中国人民解放军大事记——1940年

日期:2019-11-04    文章来源:学习强国    

1940年

1月2日  晋西北八路军第120师新358旅和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协同作战,在临县地区南北两路合击国民党军赵承绶部,14日攻占临县县城。

1月5日  第四战区部队在广东反击日军,于是日克英德后,连克清远、从化等地。

1月24日  是日到3月19日,中共吉东、北满省委的代表举行联席会议,鉴于抗联各路军的困难处境,决定采取保存实力、逐渐收缩的方针,将各路军缩编为10个支队。第1路军缩编为第1、第4、第7支队;第2路军缩编为第2、第5、第8支队;第3路军缩编为第3、第6、第9、第12支队。4月,第3路军完成缩编;4月和翌年2月,第2路军完成第2、第5支队缩编;第1路军因远在南满,联系中断,仍以几个方面军番号活动,直到1941年3月才将第2方面军一部缩编为第1支队。

1月28日  中共中央发出“集中一切力量为发展武装建立根据地而斗争”的指示。指出:这是最主要的任务,要使干部明白,没有伟大革命武装与伟大革命根据地,抗日胜利是不可能的。

同月  豫鄂边区游击部队及地方武装,整编为豫鄂挺进纵队,李先念任司令员,朱理治任政治委员,下辖5个团队和3个总队,共9000余人。

2月1日  新四军游击支队改称第6支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为彭雪枫,副司令员为吴芝圃,参谋长为张震,政治部主任为萧望东。

2月2日  中共中央批准成立晋西北军政委员会,贺龙任书记,关向应任副书记,统一领导晋西北和绥远大青山地区的党政军各项工作。

2月6日  八路军总部为统一太行山以南及豫北地区的作战指挥,决定将第344旅等部合编为八路军第2纵队,左权兼任司令员,黄克诚任政治委员。

2月9日  日本大本营决定撤销第21集团军番号,编成华南方面军,司令官为安藤利吉中将,司令部设在广州,下辖第22集团军(由第5师另2个独主混成旅组成),部署在广西南宁地区。方面军直属第18、第38、第104、第106师,部署在广州地区。

2月10日  中共中央军委向全军发出《关于开展生产运动的指示》,要求各部队依不同环境、条件,开展生产运动,做到一面战斗,一面生产,一面学习。遵照军委指示,凡条件许可的部队,都展开了生产运动。

2月14日  贺龙率第120师5个团由晋察冀边区返回晋西北,配合新军打退了阎锡山部的进攻。

同日  八路军第115师代师长陈光、政治委员罗荣桓指挥所部主力攻克鲁南费县至滕县公路上的要地白彦(今属平邑县),全歼守敌伪军,切断了费滕公路。继而与来犯的日军展开争夺战,共歼日伪军800余人。

2月15日  中共中央派代表萧劲光、王若飞到秋林与阎锡山谈判,后双方达成和解协议,划定以汾阳、离石至军渡之公路为界,以南为晋军活动区域,以北为八路军和新军活动区域。至此,晋西事变结束。

2月23日  东北人民抗日联军第1路军总司令兼政治委员杨靖宇率部在濛江地区(今吉林靖宇境内)与日军激战,英勇牺牲。

3月4日  新四军第4、第5支队和苏皖支队主力,向进攻安徽省定远以南大桥地区的顽军进行坚决反击,一举攻占定远城,随后取得高塘铺、松树刘等战斗的胜利。歼顽军第12游击纵队大部、第10游击纵队一部共2000余人。

3月5日  八路军第129师集中13个团的兵力,于平汉路西磁县、武安、涉县、林县间发起自卫反击作战。至8日,共歼国民党顽固派朱怀冰部及其他游杂武装万余人。5月上旬,中共中央派朱德与第一战区司令长官卫立煌会晤,双方商定,以临(汾)屯(留)公路和长治、平顺、磁县之线为界,以南为国民党军防区,以北为八路军防区。至此,国民党顽固派发动的第一次反共高潮被彻底打退。

3月9日  日军独立混成第2、第15旅及伪军各一部共9000余人向晋察冀边区的平西抗日根据地实施春季“扫荡”。八路军冀热察挺进军在地方武装配合下开展游击战,14天与日军作战30余次,毙伤俘日伪军900余人,击落日机1架。23日,日军被迫全线撤退。

3月11日  毛泽东在延安党的高级干部会议上作《目前抗日统一战线中的策略问题》的报告,提出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反对顽固势力的策略;强调以斗争求团结则团结存,以退让求团结则团结亡;必须坚持有理、有利、有节的原则。

3月20日  第八战区副司令长官傅作义发起五原战役,指挥第35军等部反击侵占五原的日军,至22日攻克五原。26日,日军复陷五原。4月1日,傅作义部再克五原。五原战役结束。此役歼日军3000余人。

3月21日  江苏省主席兼鲁苏战区副总司令韩德勤集中8个团共万余人兵力,向新四军第5支队后方安徽东部半塔集地区发起突然进攻。新四军部队及地方游击队奋起抗击,至29日,共歼韩德勤军1000余人。

3月30日  汪精卫与日本侵略者经过一系列密谋之后,在南京成立伪政府,自任“行政院长兼国民政府代理主席”。随即将一部分国民党军队投敌部队改编为“和平建国军”,简称“和平军”,分布于浙江、江苏、安徽、河南、山东等省的敌占区。

同月  八路军第115师独立旅与东进纵队第5支队等部合编为新的第343旅,杨勇任旅长,萧华任政治委员。

4月1日  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发出关于目前在华北、华中之方针的指示:八路军应极力缓和与国民党军队的磨擦;新四军应坚决而有计划地进行自卫战;八路军应抽调兵力南下增援新四军。

4月3日  八路军重建鲁西军区(机关由第343旅旅部兼),萧华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杨勇任副司令员。后将鲁西、鲁南部队整编为运河支队和沂河支队。

4月6日  中共中央发出瓦解敌军工作指示,要求健全全军旅以上的敌军工作部和地方党的敌军工作委员会。

4月10日  日军第27、第110师和独立混成第15旅共3万余人、伪军6000人,分路对冀中抗日根据地进行“扫荡”。冀中军区部队以营连为单位,在县区武装配合下,避开锋芒,跳出合围圈,侧击日军一路,或打敌之交通线,袭击据点,伏击“扫荡”日军。至5月底,毙伤日伪军3460余人。日军被迫撤回原据点。

4月14日  日军第12集团军及伪军各一部共8000余人对鲁南之抱犊崮山区进行“扫荡”。八路军第115师以内外线相结合的作战方针,先后作战30余次,共毙伤俘日伪军1000余人。5月初日军被迫撤回原据点。

4月16日  八路军第2纵队政治委员黄克诚率第344旅等部挺进冀鲁豫边区,与冀鲁豫支队等部合编,仍称第2纵队。杨得志任司令员,黄克诚任政治委员,下辖4个旅。

4月22日  日军为巩固长江防线,调集第13集团军万余人“扫荡”皖南地区。新四军第3支队经10天的反“扫荡”作战,共毙伤日军900余人,迫敌撤退。

4月30日  第18集团军总司令朱德、副总司令彭德怀,新四军军长叶挺、副军长项英等发出讨汪(精卫)救国通电。

同日  冀鲁豫军区成立(八路军第2纵队兼),黄克诚兼任司令员,崔天民任政治委员。

同月  八路军第120师在陕西葭县(今佳县)兴办师修械厂,除修理武器外,还制造地雷和手榴弹。

5月1日  枣宜会战开始。日军第11集团军为解除第五战区主力对武汉的威胁,集中3个师、另5个师各一部,以及战车50余辆,飞机约100架,分三路分进合击:南路第13师及第15师、第22师各一部,由钟祥沿襄河东岸进攻;中路第39师及第6师一部由随县沿襄花公路(襄阳一花园)进攻;北路第3师及第34师、第40师各一部由信阳北进。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指挥第2、第11、第29、第31、第33集团军等部共26万人,以少数兵力节节抗击,主力迅速向日军包围圈外转移,待机破攻。

5月4日  中共中央向东南局发出《放手发展抗日力量,抵抗反共顽固派的进攻》的指示。指出:在一切敌后地区和战争区域,要强调同一性,不应强调特殊性,应不受国民党的限制,独立自主地放手扩大军队和根据地。

5月5日  八路军第129师在太行、太岳抗日根据地2万群众和民兵的配合下,发起了白(圭)晋(城)铁路破击战。至7日,破坏铁路50余千米,炸毁桥梁50余座,歼灭日军350余人。

5月7日  日军第11集团军一部占领唐河。

5月8日  日军第11集团军一部占领新野;一部攻陷枣阳。

5月10日  第五战区部队将日军第11集团军各部反包围于唐白河一线,并展开反击,以第2、第31集团军由北向南,第29、第33集团军由南向北,第39、第75军由西向东,合击日军。激战至16日, 毙伤日军2万余人,收复唐河、泌阳、明港、枣阳、信阳等地。

5月16日  在襄东地区被围的日军一部向南突固,第五战区右翼兵团总司令兼第33集团军总司令张自忠率第74师等部截击,在宜城南瓜店陷入日军重围,壮烈殉国。

5月21日  日军再陷枣阳。第五战区部队撤向唐河西岸。

同月  八路军第129师整编部队,编成第385、第386旅,新编第1、第4、第7、 第8、第9、第10、第11旅。

同月  新四军江南抗日义勇军东路司令部在常熟徐家浜改称江南抗日救国军东路指挥部,谭震林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部队整编为7个支队。

6月1日  日军第11集团军占襄阳,3日陷宜城,6日陷荆门,9日占沙市,12日占宜昌。17日,中国军队收复宜昌,旋又被日军攻占。双方沿江陵、宜昌及当阳、钟祥、信阳以北之线形成对峙。枣宜会战结束。

6月7日  日军第1集团军一部连同伪军共2.5万人,对晋西北抗日根据地以分进合击战法进行“扫荡”。八路军第120师和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等一部,在贺龙、关向应指挥下,以游击战为主,相对集中主力,寻歼孤立分散之敌,展开反“扫荡”作战,历时1个月,与日军作战250余次,毙伤日伪军4490余人,俘日军11人,使晋西北抗日根据地进一步得到巩固。

同日  太行、太岳、冀南军区成立,陈赓、陈再道分任太岳、冀南军区司令员,王新亭、宋任穷分任政治委员。第129师师部兼太行军区领导机关。

上旬  国民党顽固派企图将黄河以南的新四军、八路军挤到黄河以北。 中共中央令八路军第2纵队主力迅速南下,协同新四军发展与巩固华中敌后抗日根据地。

6月28日  江苏省主席兼鲁苏战区副总司令韩德勤煽动苏鲁皖边游击军总指挥李明扬、副总指挥李长江集中13个团的兵力向驻泰州西北郭村的新四军挺进纵队进攻。挺进纵队奋起自卫,将其击退,为团结抗日,将俘虏700余人全部释放。

7月5日  中共中央发表《为抗战三周年纪念对时局宣言》,指出:英勇抗战的三周年证明,日本帝国主义是必然要崩溃的,最后胜利必然属于我中华民族。同时指出:现在是中国空前投降危险与空前抗战困难的时期,号召全国人民团结起来,为克服投降危险和战胜困难而斗争。

7月8日  粟裕率新四军江南指挥部机关和主力部队北渡长江,越过日军多道封锁线,到达吴家桥地区,与挺进纵队、苏皖支队会合。

7月16日  中国政府外交部发表《关于滇缅路运输问题的声明》,斥责英国政府屈服日本压力,封闭滇缅路3个月,断绝中国国际交通线。

中旬  新四军江南指挥部改称苏北指挥部,陈毅任指挥兼政治委员,粟裕任副指挥,刘炎任政治部主任。苏北部队统一整编为第1、第2、第3纵队,共7000余人。苏南新四军部队重组新的江南指挥部。陈毅率新四军苏北指挥部所属部队,由郭村地区开赴黄桥,建立抗日根据地,29日击溃国民党顽固派军队的拦击,进占黄桥、古溪等地。

7月22日  八路军总部向晋察冀军区、第120师、第129师下达以破袭正太铁路为中心的《战役预备命令》,并报中央军委。命令指出,为打击日寇之“囚笼政策”,争取华北战局更有利的发展,影响全国的抗战局势,决定趁目前青纱帐与雨季时节,彻底破坏正太铁路若干要隘,消灭部分日军,收复重要据点。对其他铁路线,特别是平汉、同蒲等铁路应同时组织有计划的总破袭,配合正太铁路的作战。各部限于8月10日完成各项准备。

同月  八路军第2纵队第344旅、新编第2旅主力奉命由冀鲁豫边区南下,与新四军第6支队于涡阳县新兴集合编为八路军第4纵队,彭雪枫任司令员,黄克诚任政治委员。

同月  八路军野战政治部创办《前线》月刊,彭德怀撰写发刊词。

同月  日军华南方面军改由日军大本营直辖,准备对东南亚地区作战。

8月20日  百团大战开始。八路军在人民群众配合下,向华北日军交通命脉正太、同蒲、平汉、平绥铁路线发起大规模破袭战役。是日至9月10日,为战役第一阶段。晋察冀军区部队向正太铁路东段发起攻击,一度攻入娘子关,歼日军一部;破坏井陉煤矿及铁路和桥梁。 第129师对正太铁路西段发动攻势,克据点、车站多处,使正太铁路西段陷于瘫痪。第120师切断同蒲铁路和晋西北一线的主要公路,攻克据点多处,并一度攻入五寨县城。同时对平汉、平绥、北宁、津浦、德石等铁路及日军据点进行广泛破击与袭击。

8月24日  江苏省主席兼鲁苏战区副总司令韩德勤以20个团的兵力向姜堰、曲塘、海安一带的新四军发动进攻。

8月25日  日军从白晋(白圭一晋城)铁路、同蒲(大同一风陵渡)铁路南段和冀南、冀中调万余人增援正太铁路。

同月  八路军第4纵队第2旅、第4旅第7团以及苏鲁支队、陇海南进支队、新四军第6支队第4总队在皖东北地区合编为八路军第5纵队,黄克诚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下辖3个支队共9个团近2万人。

9月1日  国民政府任命张治中为军事委员会政治部部长。

9月5日  日伪军万余人开始“扫荡”皖东抗日根据地。新四军江北指挥部以一部就地分散游击,主力跳出合击圈,积极寻机反击。17日,反“扫荡”结束,共毙伤日伪军600余人。

9月6日  八路军第129师机动灵活地抗击日军,在榆社西北双峰地区围歼日军一个营400人。

同日  国民政府令:定重庆为陪都。

9月10日  八路军总部为休整部队准备再战,命令各部结束百团大战第一阶段作战。

9月22日  百团大战第二阶段开始,至10月5日结束。主要是拔除交通线两侧和深入根据地的日军据点。晋察冀军区部队发起涞(源)灵(丘)战役,作战18天,歼日伪军1000余人。

9月23日  八路军第129师发起榆(社)辽(县)战役,30日攻克榆社。第120师为配合涞灵、榆辽战役,再度切断同蒲铁路北段交通线。冀中军区部队向任丘、河间、大城、肃宁等地区的日军发动进攻,牵制日军。

同月  八路军山东纵队将所属部队整编为4个旅、4个支队和2个团,共5.1万余人。

10月1日  黄桥战役开始。江苏省主席兼鲁苏战区副总司令韩德勤率主力1.5万人,进攻泰州东南黄桥地区的新四军部队。新四军苏北部队在陈毅、粟裕指挥下,集中兵力,以积极防御、诱敌深入战法反击,4~6日,全歼韩德勤部主力16个团共1.1万余人,并乘胜占领海安东台。韩德勤率残部逃向兴化。

10月4日  日军一部约5000人由铜陵、繁昌、南陵出动,向新四军军部驻地皖南云岭猛扑。新四军军长叶挺指挥部队坚守云岭外围阵地,经10余次顽强战斗,击退日军进攻,毙伤其数百人,并乘胜收复泾县县城。

10月6日  日军对晋东南、晋察冀和晋西北抗日根据地进行报复“扫荡”,八路军积极进行反击,百团大战第三阶段开始。日军近万人“扫荡”太行地区之榆社、辽县、武乡等地。八路军第129师寻机歼敌,先于和(顺)辽(县)公路的弓家沟设伏,歼日军1个运输队,击毁汽车40辆。又在武乡县关家垴地区经2天激战,围歼日军第36师1个营400余人。11月14日,日军被迫退出太行地区。至翌年1月下旬,八路军反“扫荡”作战结束。百团大战历时5个多月,取得重大胜利。

10月10日  由黄克诚率领的八路军第5纵队于东台县的白驹镇与新四军苏北指挥部的部队会师。至此,八路军、新四军协同开辟苏北的战略任务基本完成。

10月13日  日军万余人“扫荡”晋察冀边区的平西抗日根据地。平西区军民以内外线相结合的游击战,连续伏击、袭击日军,歼其500人,迫日军撤出根据地。

10月18日  中共中央发出《关于优待反共俘虏问题的指示》。

10月19日   何应钦、白崇禧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正副参谋总长名义发出“皓电”,强令华中的八路军和新四军于1个月内全部开赴黄河以北,开始发动第二次反共高潮。

同月  第三战区司令长官顾祝同根据蒋介石的密令,调第32集团军总司令上官云相任总指挥,秘密调集部队,加紧准备围攻皖南新四军。

11月7日  八路军晋西北军区成立,贺龙兼任司令员,关向应兼任政治委员,续范亭任副司令员,周士第兼参谋长,甘泗淇任政治部主任,下辖4个军分区。

11月9日  朱德、彭德怀、叶挺、项英联名向何应钦、白崇禧发出“佳电”,驳斥“皓电”的诬蔑,拒绝将新四军、八路军北移黄河以北的命令,表明愿将皖南新四军部队移至长江以北。

同日  华北日军集中1.2万人的兵力向北岳区实行报复“扫荡”。八路军北岳区主力给日军以杀伤后跳出合围圈。日军侵占阜平后,开始“分区清剿”。至25日,在北岳区军民的顽强打击下,日军开始撤退。

11月15日  冀中军区利用日军集中兵力向北岳区“扫荡”,冀中日军兵力空虚之机,组织以破击德(州)石(家庄)铁路为主的冬季攻势作战。至1941年1月,共作战108次,毙伤日军1600余人,歼伪军700余人。

11月17日  华中新四军八路军总指挥部在海安成立,叶挺、陈毅任正副总指挥,刘少奇任政治委员,赖传珠任参谋长,邓子恢任政治部主任,统一指挥陇海铁路以南、长江以北的新四军和八路军。

同日  日军约7000人“扫荡”太岳抗日根据地。太岳军区主力在地方游击队、民兵配合下,至27日击退日军“扫荡”。

12月3日  冀察战区副司令兼察哈尔省政府主席石友三因与日军秘密勾结谋叛,被新8军军长高树勋在濮县活埋。

12月7日  蒋介石批发军令部拟定的《黄河以南剿灭共军作战计划》,主要内容为,以第三、第五战区主力避免与日军作战,集中力量,迫新四军撤至黄河以北,并限1941年2月28日前完成该计划。

12月8日  何应钦、白崇禧再次向朱德、彭德怀、叶挺、项英发出“齐电”,限令12月31日前,长江以南的新四军全部开到长江以北,黄河以南的八路军全部开到黄河以北。

上旬  百团大战仅前3个多月的作战中,八路军先后出动105个团共20万余人,作战1824次,共毙伤日军2万余人、伪军5000余人;俘日军280余人、伪军1.8万余人;拔除据点2900多个,破坏铁路470余千米、公路1500余千米;缴获各种炮50余门、各种枪5800余支(挺)。八路军亦伤亡1.7万人。

中旬  日军2万余人对晋西北抗日根据地分三路进行全面大“扫荡”,占领保德、河曲之外的全部县城,实行烧光、杀光、抢光的“三光”政策。晋西北军民同仇敌忾反“扫荡”。第120师将部分主力部队分散配合游击队、民兵开展多种形式的游击战,同时集中部分主力,破击交通线,袭击日军运输队,伏击、袭击日军,歼其2500余人。日军被迫退出晋西北。

12月28日  新四军召开军委会议,讨论部队行动方案,决定皖南部队全部绕道茂林、三溪、旌德、天目山脚之宁国、郎溪到溧阳待机北渡。

12月30日  蒋介石向第三战区司令长官顾祝同及第32集团军总司令上官云相下达围歼新四军的密令,部署7个师共8万余人在泾县、太平、青阳地区,构成对新四军皖南部队的四面包围。

同年  年初中国空军有战斗机120架,轰炸机48架;经作战消耗,至年底,只剩下65架。日机全年空袭四川102次,仅重庆一地,就轰炸49次。

编辑:何利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