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堪萨斯,不是在地理书或者历史书上,而是多年前的一个雪花飘飘的冬夜,从西安南郊回家的的士上,广播里传来美国西部乡村民谣女歌手缠绵的带有男低音那种嘶哑的歌曲,歌曲结尾的歌词,就是歌手揪心挠人的“堪萨斯,堪萨斯,堪萨斯”的一曲三叹。
现在,我和同伴们乘坐的一辆“道奇”越野车,就穿梭在堪萨斯机场通往堪萨斯城的半路上。堪萨斯是我们熟悉的《红星照耀中国》(又名《西行漫记》)作者埃德加•斯诺的故乡。
秋日灿烂的阳光就洒在窗外,天空上的几丝白云,像和我们赛跑一样,在纯净的蓝天上追撵着我们。一处处不太高的房子、一棵棵孤独耸立的大树,在我们眼前一晃而过。
这种行走,很有那种在西北乡村行走的感觉,只叫人觉得车速太快,时间太快。
公路右边不远处弯曲透亮款款流淌的河水,接我们的当地朋友说那就是密苏里河。
房子一点点地变大变高,我知道,距离城市越来越近了。
堪萨斯城(Kansas City, Missouri)是密苏里州西部的一座城市,位于密苏里河与堪萨斯河交汇处,密苏里州和堪萨斯州交界处。
进入城市之后,车速放缓,人和物明显高大起来。阳光把路边行人的笑容,照耀得格外灿烂。一座低矮楼房墙壁上巨幅的涂鸦跃入眼帘,是一黑一白的两个男女面对面而坐,一群蝴蝶在她们的周围蹁跹着,让我不禁想起了“庄子梦蝶”的场面。
密苏里州堪萨斯城是美国中西部第七大城市,市区面积818平方公里,人口数量记载到到2016年为48.1万,加上堪萨斯州的堪萨斯城共计65万人口。
城市资料记载,19世纪初,法国人在此建立贸易站,1850年建镇。1853年设市。随着农畜产品加工业发展,城市渐趋繁荣。进入20世纪后,工业开始多样化,成为美国中西部工商业中心,加上地处美国农牧区中心地带,拥有大量牲畜、小麦和其它农产品集散和加工,这里有巨大的谷物仓库和地下天然冷藏仓库,是美国的面粉工业中心。
车辆穿行在堪萨斯街上,感觉整个城市就是一个大大的公园。整个城市里没有多少高楼大厦,没有吵杂的人群和拥挤的车辆,走来走去看见的就是碧绿的草坪,草坪上零星低矮的房子、以及房子周围稀疏而粗壮的树木。
街上偶尔能看见一些走动的人群,再就是在绿地和树干上探头探脑爬行寻食的松鼠。
阳光从蓝天上直射而来,打在城市的脸上,城市显得是那样的静逸,让人感觉咳嗽一声或者大声说句话,都会整个城市听到,引得同行的曾大姐和黄小妹惊诧地问道:“这儿人都上哪里去了”。
这时我心里想的,却是当年这里的乡亲父老怎能想得到,她的赤子埃德加•斯诺,正穿行在千万里之外一个叫做陕北的中国山沟里,采写那里的枪林弹雨。他的笔头发出的一串串文字,又是怎样把一支叫做红军的中国军队的故事,让全世界都看得清清楚楚。
陪同的当地朋友介绍,这个城市有公园100多处,占地2160多公顷,其中斯沃普公园又是全国第二大公园。
堪萨斯本来就像一位安静的处子,又因为泉水多而拥有一个“泉城”的美誉。这种柔情似水,真的让人流连忘返。在去往一家叫做”宝羚”(BO LTNGS)的中国餐馆的路上,在这里访学的一位西安高校教师10岁的儿子,指着道路十字旁边的一处广场对我说,“明天天一亮,你们就能看见这里喷泉水了。”
堪萨斯城有许多高校和文化艺术机构,如密苏里大学、堪萨斯城音乐学院、堪萨斯城艺术学院等13所高等学府。但按照行程安排,我们首先去访问的是一家中英文双语小学和幼儿园。已经是当地上午10时左右,我们已经进入校园,但可以看到送孩子上学的家长们三三两两地领着孩子进来。他们见了我们感到有点惊奇,但又是一个个微笑着说声"Good Morning"和我们打招呼。
我们参观的是一个小学一年级的中文班。汉语老师这节课给孩子们教的是10以上的数字十字格的加法,即让孩子们把加数和被加数,通过一个正方格的形式分别用不同的颜色涂上圆圈,填满方框内的10个小方框(上下各5个)之后,多出来的数字就只能放在十字格这个大家庭之外,框内框外的数字相加,自然就很简单得得出和的总数了。这种十字格教学法,比较形象有趣,国内一些幼儿园和小学也有用到。
我们参观的这个班有10名学生,其中9个席地而坐坐在地面铺的毯子上上课,后面还有一个年龄较小的女生坐在小凳子上吃东西,她的小桌上放有小蛋糕、饼干和酸奶。看我关注她,她边吃边挥挥手笑着做鬼脸逗我玩儿。
孩子们面前的白板上,题目里写着:”小明先买回来的9个苹果,后来又买回来6个苹果,一共买回来了多少个苹果?”老师有意识把关键字“又”和“一共”用红色写出来。她读完题目后问大家这道题目用加法还是减法,有四五个学生举起手来,老师先后叫了其中的两名回答,又问为什么要用加法,有同学念到了题目里红色的关键字。一名黑人同学起立在白板上用十字格的方法涂抹圆圈算出来,这个同学边画边念叨念的是6个却偏偏只涂抹了5个,我们看着心里着急又不能说出来,有其他同学在下面嘀咕,但老师不急,而是耐心地叫那名同学检查,一个个大声数着再涂抹一遍,老师的耐心和智慧,终于使那名同学在9+6的竖式底下写出正确答案。我悬着的心,也放了下来。而后,我们又参观了另一个幼儿班,汉语老师给孩子们在教儿歌。
校长解释说这里的双语教学,老师一开始上课教给孩子们的就不是英语,而是把汉语当做母语来教,便于孩子们学习。校长告诉我们,双语学校一般除了英语之外的另一种语言,不是学校确定,而是根据家长们的意见确定。他说前边也有西班牙语法语什么的,但是后来就按照家长们的意见,改学汉语了。
在密苏里大学堪萨斯校园图书馆,专门开辟一块地方在2015年装修时作为埃德加•斯诺阅览室。其中除了展示上百本斯诺夫妇著作外,还有埃德加在延安时期使用过的照相机、皮包、烟斗等实物。副馆长斯图瓦特(Stewart)介绍,这个图书馆实现了机器人人工智能管理,可以储藏上千万册图书,目前馆藏有800多万册。他带我们来到藏书区参观,从楼上看下去是几层楼高的狭窄的小道,两边高高耸立的墙壁上,有像我们中药铺里药柜抽屉那样的一个个的小方格,因为数量多,又像拉成平面的蜂巢。馆长演示着在电脑版上选择了十几本书,不一会儿我们看到窄窄的小道里,一辆黄色的类似于吊车的机器人,用自己细长的手臂端上来了馆长想要的书籍。
第二天参观完堪萨斯艺术博物馆出来,站在馆外竖有一个巨大、倾斜的白色羽毛球的广场上,耳畔仿佛听到隐约传来的让我心醉的美国乡村民谣歌声。我真的想不出,到底是什么原因,当年让埃德加•斯诺离开这美丽温柔的城市,而要去战火纷飞的中国,去那片贫瘠而干旱的黄土高原,采写那里正在成为燎原之势的“星星之火”。
(作者简介:李正善,高级记者,作家,延安红云互联网云平台总编辑)
编辑:何利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