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党建生活

把实现高质量发展作为夺取“双胜利”的根本要求

日期:2020-04-17    文章来源:成都日报 作者:周跃辉    

4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上强调:“要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外防输入、内防反弹,防控工作决不能放松,经济社会发展工作要加大力度。”当前,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疫情和世界经济形势,面对国内经济发展困难加大和增长下行压力加大的局面,个别地方出现了恐慌焦急的情绪,甚至对要不要继续转型升级产生了犹豫。我们认为:越是在疫情困难之时,越是要抓好“主心骨”,坚定不移把实现高质量发展作为夺取“双胜利”的根本要求。

推动高质量发展与疫情防控并不矛盾

近来面对复杂的局面,有一种疑问的声音产生,若抓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否会妨碍疫情防控工作,是否会造成疫情的再度扩散。我们认为,这种担心是多余的,这两者并不矛盾。具体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考虑:

一方面,从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对疫情防控的“正外部性”来看,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各方面大规模调动经济资源,确保防控一线医疗物资供应,确保城乡居民生活必需品供应,确保疫情防控各种所需资源配置到位。这既体现了我国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同时,也是以所积累的雄厚物质基础和殷实的经济财富作为前提的。

试想,在疫情防控期间,如果非疫情防控重点地区不能有序复工复产,防控一线的物资供应就难以持续得到保障,居民生活必需品供需平衡就可能被打破,市场供需矛盾就可能加剧。所以,稳定经济发展、实现高质量发展是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内在要求。

另一方面,从疫情防控对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倒逼”效应来看,这次疫情的确对我国经济社会各个领域产生了严重冲击,但“危”中有“机”。通过这次疫情,也让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中国的经济结构、产业价值链、基础设施、公共卫生体系、生物安全等诸多方面存在不足,但也意味着新的发展机遇与空间。

预计如5G、人工智能、大数据中心、工业互联网等“新基建”领域将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新动能,这些领域将在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科学技术进步、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等方面担任重要角色,将推动中国经济向高质量发展方向演进。同时,像应急供应链、应急物流、国家储备、区块链、物联网等,也必将成为新一轮发展的重点领域和新增长点。从这个角度讲,这次疫情所产生的“倒逼”效应可能会成为助推中国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助推剂”。

把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各项举措落到实处

综上分析,我们要辩证地看待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影响。疫情给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攻关期的中国经济带来新的挑战,但疫情对经济的冲击是短期的、阶段性的,不会改变中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基本趋势和长期向好的基本面,其“正外部性”和“倒逼”效应也正在显现。下一步,我们要坚定信心,以更加有力有效的政策举措,确保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把实现高质量的各项举措落到实处,奋力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

第一,加大逆周期宏观经济政策的调节力度。宏观政策既要坚持不搞大水漫灌,又要对疫情影响有积极精准回应。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为,优化预算支出结构,进一步压缩一般性支出,增加疫情防控的资金投入,保障防控一线医疗等物资供应,增加结构性减税降费和保障民生支出。可研究发行特别国债,支持经济恢复性增长和医疗卫生、公共防疫、应急管理能力等补短板建设。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更加注重灵活适度,把支持实体经济恢复发展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保持金融市场流动性合理充裕,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加大对疫情防控重点地区、受疫情影响较大行业和中小微企业信贷支持力度,通过引导市场贷款利率下调、增加信用贷款和中长期贷款等方式,降低企业综合融资成本。

第二,更加重视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战略任务。纵观人类发展史,人类同疾病较量最有力的武器就是科学技术。创新是引领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也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全面推进复工复产,我们要继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强对中小企业创新的支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弘扬创新文化,强化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下一步,要加快建立健全疫情防控和公共卫生科研攻关体系,提高科技化、信息化、体系化应对突发疫情和公共卫生安全的能力。

第三,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从这次疫情防控可充分看出,我国在要素市场制度建设,实现要素价格市场决定、流动自主有序、配置高效公平等方面还存在不少短板,要素自由流动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客观存在,这是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啃下的一块“硬骨头”。要按照近期出台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要求,推动提高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数据等生产要素的市场化配置效率,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畅通要素流动渠道,保障不同市场主体平等获取生产要素,推动要素配置依据市场规则、市场价格、市场竞争实现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优化。值得指出的是,中央首次明确把“数据”作为生产要素之一,并强调要“加快培育数据要素市场”“提升社会数据资源价值”“培育数字经济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等战略举措,都值得高度重视。

第四,积极挖掘和扩大国内有效需求。这次新冠肺炎疫情全球扩散,也暴露出一些发达国家“逆全球化”的思潮有所抬头。因此,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必须充分发挥我国超大规模的市场优势,充分挖掘国内需求潜力,这既是对冲疫情影响的有效举措,也是增强经济发展后劲的重要途径。一是可以引导居民逐步恢复正常消费活动,营造更加便利的消费环境,扩大实物商品消费。鼓励汽车和大宗耐用消费品消费,扩大国内市场规模。二是鼓励发展广覆盖、便利化、人性化的线上服务,推动服务消费提质扩容。推广绿色产品、健康卫生产品消费,加快释放新兴消费潜力。三是以新型城镇化为抓手,促进国内市场消费和投资的“量质双升”。最近,国家发改委出台的《2020年新型城镇化建设和城乡融合发展重点任务》文件,这是扩大内需的一项重要政策任务。该文件特别提出要“加大成渝地区发展统筹力度”“加快培育形成新动力源”等举措,值得关注。

第五,积极培育发展新经济和新兴产业。世界经济史表明,人类的每一次重大危机之后,都会催生重大技术创新和产业变革。比如,像今天广泛应用的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等,都在“二战”后催生。无疑,“倒逼”效应需要各级政府积极培育发展新经济和新兴产业。一是积极扩大有效投资,加快重点项目开工和建设进度,加快5G和智慧城市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国家重点建设项目的土地、环保、能耗等政策支持。二是鼓励和支持企业在风险预警、信息溯源、智慧城市、远程医疗、无人配送、在线消费、自助零售、线上教育、视频会议、企业在线运营等新技术、新业态发展和消费模式领域进行创新。三是推动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创新与产业应用,丰富5G应用场景,推进城市管理和制造业、服务业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升级,推动产业变革和新兴产业发展,促进形成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第六,积极稳定对外贸易和外资引入。从目前情况看,不少外贸企业订单延期或被取消,特别是东部沿海的电子信息、纺织服装等消费类行业,短期内将会受到较大冲击。这一新形势,不仅会影响到经济增长,更重要的是会快速地传导到就业市场,可能会导致国内失业率迅速上升。因此,实现高质量发展,要把稳外贸放在更重要位置,稳妥有序推动外贸企业复工复产,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畅通运转,推动各项支持政策尽快落地。要更加积极有效利用外资,着力稳住存量,抓好重大外资项目落地,创新招商引资方式。要统筹做好通关便利化和口岸疫情防控,确保重要物资通关顺畅,切实降低进出口环节成本,严防境外疫情输入。此外,要进一步加大力度促进外商投资,实施好外商投资法及配套法规,更好保护外资合法权益,继续压减外商投资负面清单,优化外商投资环境,增强对外商投资的吸引力。

(作者单位:中共中央党校)

(编辑:白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