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党建生活

提高要素市场配置效率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日期:2020-04-24    文章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俞林 刘华强    

日前印发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指出,“完善要素市场化配置是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市场体系的内在要求,是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内容”,对促进要素自主有序流动、加快要素价格市场化改革、健全要素市场运行机制等作出了重要部署。

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商品和服务市场发展迅速,目前97%以上的商品和服务价格已由市场来形成,但生产要素市场在运行过程中依然不同程度地存在行政干预过多、市场化运作不畅、资源配置效率不高等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土地、劳动力、资本等传统要素市场发育相对滞后,普遍存在二元结构双轨运行现象、市场决定要素配置范围有限、要素流动存在体制机制障碍,影响了市场对资源配置决定性作用的发挥。二是要素产权不清晰、市场化交易机制不健全、市场发育不足,技术、数据等新型要素市场规则建设滞后,未能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影响了市场的配置效率。因此,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功能,必须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推进要素市场制度建设。

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为充分发挥,市场效率的提高是基础和前提。市场效率,从经济学的角度看,就是如何对有限的资源(劳动力、资本、土地、技术、数据等要素)在企业和部门间进行有效配置,使生产的商品和劳务最大化。市场经济是一种效率型经济,要实行要素市场化配置、提升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就必须努力提高市场效率。市场体系是由商品及服务市场和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数据等要素市场构成的有机整体。因此,应重点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完善制度,提高要素市场效率。

持续改善营商环境,提高产品市场效率。促进政务服务从重审批向重监管、重服务、依法行政转变,实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区块链+政务服务”,进一步完善企业登记制度、压缩企业开办时间、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时间,以“减程序、减时限、减费用”为目标打通“最后一公里”;进行审批流程简化、资源整合、数据共享、业务联动,并运用现代信息化手段,让数据多跑腿并在各部门之间有效流通和使用,变“群众跑”为“网络跑”,实现政府观念大解放、作风大转变、效率大提升,形成一办到位、一帮到底、跟踪服务的互动局面。出台进一步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的意见,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重点在市场主体保护、市场准入和监管、企业融资、减税降费等方面对民营企业、小微企业给予大力支持,进一步明确非公经济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优化市场主体格局,充分激发经济活力。要继续深化放管服改革,重点在加强知识产权保护、降低企业税负成本、维护外商投资权益等方面加大改革力度,继续鼓励利用外资,为跨国公司等外资企业提供更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与相关国家和地区进行产能合作,实现互利互惠,提高产能的经济效益。

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金融市场效率。不断增强金融供给对金融需求的适应性和灵活性,从而提高金融市场效率。一是完善融资结构体系,大力发展股权融资,增加直接融资占比。建设规范、透明、开放、有活力、有韧性的资本市场,有效发挥其市场融资、价格发现和资源配置功能,加快以注册制为核心的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建立,改革股票发行制度,实施注册制,鼓励更多的企业通过股权融资,引入“源头活水”。同时,探索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间互联互通机制,引导不同阶段企业通过不同层次资本市场融资,疏通各层次资本市场流动性,在壮大各层次资本市场基础上,使企业能根据自身发展阶段、融资需求,转板到相应层次资本市场。二是优化金融机构体系,构建多层次、广覆盖、有差异的金融机构体系。推动不同类型的金融机构区别定位、特色发展,更好满足实体经济多层次、多样化的金融需求;推动城商行、农商行、农信社等中小金融机构回归本源,充分利用熟悉本地客户等优势,根据市场需求提供有针对性的金融产品和差异化服务;推动银行理财子公司和保险资管公司的加快设立,缩短业务链条,减少“通道成本”,使银行和保险机构在风险隔离的前提下走向直接融资的主战场,卸下自身资产负债表和监管指标的“包袱”,进行资金配置,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三是提升金融产品和服务质量,提高金融服务效率。推进产品和服务创新,开发专业化、个性化产品,尤其要健全金融科技服务功能,加强对民营企业、小微企业和“三农”的金融服务。鼓励金融机构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新技术,优化业务流程,降低服务成本,不断扩大金融服务的覆盖面,提高金融服务的可获得性和便利程度。

破解城乡二元化难题,提高劳动力市场效率。一是在劳动力市场上,应以深化户籍制度改革为突破口,实现劳动力在行业、城乡和地域之间的自由流动,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以完善劳动就业法律制度为抓手,依法保障劳动力平等就业,坚持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收入分配方式,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建立最低工资标准,提高农村劳动力的收入水平,进一步提高其消费能力。二是通过发展职业教育,大力提升劳动力的素质,培养和培训数以万计的技术技能型人才,提高劳动力市场的竞争力效率。三是以城乡融合的方式来推进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深化政府机构改革,在城乡公共服务供给过程中逐渐形成政府主导、市场和社会组织共同参与的多元治理模式,在部分公共服务中引入市场力量;同时建立促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人事制度,建立城乡一体化的教育体制、医疗卫生体制以及社会保障体制,提高要素在城乡之间的流动效率。此外,应建立健全农村土地产权制度,以农村土地的所有权、承包权和经营权改革为契机,来促进农村土地的流转和增值,完善土地增值利益分配关系,确定各产权主体的合理分配比例,形成有序的收益分配结构,确保农民能够成为土地增值的受益者和获得者,提高农村常住人口的收入水平。

完善产权相关制度,提高技术市场效率。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应提高知识产权侵权法定赔偿上限,建立对专利权、著作权等知识产权的侵权惩罚性赔偿制度,拓宽快捷、低成本的维权渠道,比如运用移动互联网平台进行在线识别监测等。在知识产权运用方面,应推进知识产权、产业和金融的结合,以金融手段来推动知识产权成果的产业化,反过来激励企业和科研机构的研发投入。同时,要提高对科研人员的激励措施,实施股权、期权和分红激励等方式,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对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的长期激励作用。健全职务科技成果产权制度,深化科技成果使用权、处置权和收益权改革,开展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试点,培育发展技术转移机构和技术经理人,根据数据性质完善产权性质,培育数字经济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

(作者分别系中国社科院西部发展研究中心副研究员,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校长、研究员)

(编辑:白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