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文化中国

2018“中国文创周”在新西兰盛装揭幕

日期:2018-06-13    文章来源:新西兰中国文化中心    

“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中国文化和旅游部一年一度全球联动推出的“中国文化周”系列活动之2018年主题活动“中国文创产品展示周”,于6月8日18时在新西兰首都惠灵顿图书馆拉开帷幕:由新西兰中国文化中心、中外文化交流中心、敦煌研究院共同主办的“如是敦煌——敦煌文化创意体验展”与“念念敦煌”文创体验工坊,以及山东省文化厅派出的“木偶之乡”莱西经典木偶剧表演,作为新西兰2018“中国文创周”的扛鼎之作跨洋而至,与新西兰观众如约相见。

开幕式在山东大汉偶歌木偶艺术团的经典木偶剧表演中热闹开场,新西兰中国文化中心主任郭宗光代表主办方欢迎到场所有嘉宾,并表示此次特别邀请来自中国敦煌研究院的艺术访问团,旨在以独树一帜的敦煌展品、创意产品与体验活动,向新西兰观众呈现中国古代丝绸之路上这一贸易重镇在鼎盛时期的文化风貌与今日之创造。


山东莱西木偶表演为新西兰2018“中国文创周”热闹开场

作为新西兰2018“中国文创周”开幕式的突出亮点,“如是敦煌——敦煌文化创意体验展”与“念念敦煌”文创体验工坊两大主题,由中外文化交流中心、敦煌研究院率队带来涵盖五大主题的敦煌主题展、独树一帜的动画影片《舍身饲虎》与唇彩、折纸等创意体验。其中,以提取敦煌壁画唐代菩萨唇色为灵感的口红制作,吸引众多嘉宾与观众跃跃欲试,以手工调色、制作口红的方式感受敦煌色彩的神奇魅力。


新西兰观众被敦煌主题手工作品深深吸引


新西兰观众被敦煌壁画作品深深吸引


敦煌色系口红作坊吸引众多新西兰嘉宾


新西兰嘉宾与观众展示亲手制作的敦煌色系口红


新西兰国会议员尼古拉在脸书发图盛赞中国文创周带来独特的敦煌口红制作体验

中国驻新西兰大使馆政务参赞屈光洲,代表中国驻新西兰大使吴玺祝贺新西兰2018“中国文创周”成功揭幕,表示文化交流是中新两国关系重要组成部分。敦煌艺术是悠久、杰出的中国文化象征,相信中国文化周将为促进中新两国人民之间的理解和友谊发挥积极作用。

占据惠灵顿图书馆二层长廊的“如是敦煌”文化展区,围绕“永恒的敦煌、海洋的沟通、大地的承载、人类的栖息、面向未来的美”五大主题,以大量精美的敦煌主题图片与中英文介绍吸引所有嘉宾与观众。据敦煌研究院文化创意研究中心副主任陈海涛介绍,敦煌研究院特地在5个月前向新西兰发出了专家咨询函,根据回函体现的新西兰核心文化价值观,如族群平等、环境保护等,专门提取了敦煌文化中可供中新两国对话的艺术元素,由此将展区定位为彰显丝绸之路与新西兰内在渊源、敦煌文化对海洋等水路沟通之重视、古代婚姻节庆耕种等与新西兰异曲同工的普世理念等,力求实现敦煌文化与新西兰观众“最近距离”的对话。


敦煌研究院文化创意研究中心副主任陈海涛向新西兰国会议员介绍敦煌壁画寓意

“如此特别的敦煌主题展览,让我看到了与新西兰国鸟几维鸟、国树银蕨叶高度相似的敦煌壁画造型——鹦鹉和忍冬,感觉特别亲切,得益于主办方的精心创意,让国与国之间的文化交流变得如此默契、心领神会。”两年前为新西兰中国文化中心亲手揭牌的新西兰文化和遗产部首席执行官保罗·詹姆斯,此次专程来到开幕式现场,向“中国文创周”致以美好祝福,盛赞新西兰中国文化中心成立两年来为新西兰持续不间断地带来丰富、独特的中国文化精品。


新西兰文化和遗产部首席执行官保罗·詹姆斯对比神奇的敦煌色彩

有感本届“中国文化周”倡导的“让文物活起来”理念,对中国文化情有独钟的新西兰国会议员布雷特·哈德森表示,通过这场开幕式,他对地处沙漠边缘的敦煌莫高窟以及壁画里的人物印象深刻,400多座石窟无疑是巨大的宝藏,如何让珍贵的历史文物以特别的方式亲近市民、走近大众,为艺术家们提供了无限创造的空间。


新西兰国会议员布雷特·哈德森对中国文创周背板设计情有独钟(摄影:张健勇)

作为新西兰2018“中国文创周”开幕式的突出亮点,“如是敦煌——敦煌文化创意体验展”将在惠灵顿图书馆展出一周,让喜爱中国敦煌艺术的惠灵顿市民一饱眼福;随后6月9日、10日,择惠灵顿图书馆、新西兰国家博物馆举办“念念敦煌”文创体验工坊,同时走进惠灵顿诸多校园及社区,让新西兰中国文化“粉丝”有机会“亲手”尝试敦煌艺术的再创作。不仅如此,来自中国“木偶之乡”的莱西经典木偶剧表演,将辗转惠灵顿、北帕展开巡演……上述“中国文创周”系列活动将通过美学空间展、工坊体验、文创进校园和进社区等方式与新西兰观众见面。

文创周开幕式还吸引了新西兰国会议员尼古拉·威利斯、惠灵顿市议员黛安·卡尔弗特与彼得·吉尔伯特、波罗鲁阿市长迈克·唐纳等众多嘉宾与近200名观众。此次活动获得中国国家艺术基金的大力支持,以及新西兰中国旅行社的积极协助。新华社、中新社、人民网驻澳新记者站、中国文化网及新西兰天维网、大洋洲中文台、中华电视网、《乡音》报等媒体给予聚焦和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