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党建生活

牢牢把握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几个关键

日期:2020-07-22    文章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刘志明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完善和发展我国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必须坚持从国情出发、从实际出发,既把握长期形成的历史传承,又把握党和人民在我国国家制度建设和国家治理方面走过的道路、积累的经验、形成的原则,不能照抄照搬他国制度模式,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一条基本的逻辑,照抄照搬他国经验、他国模式的现代化道路,在中国没有前途和出路,也不可能成功,中国只能走符合本国国情的现代化道路。国家治理现代化也必须遵循而不能违背这一逻辑。这就要求我们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进程中,必须牢牢把握加强党的领导、立足中国国情、坚持改革开放这几个关键。

加强党的领导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国家治理现代化走符合本国国情的道路,必须加强党的领导,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国家治理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不断加强和完善国家治理,集中力量办大事,统一有效组织各项事业、开展各项工作;才能成功应对一系列重大风险挑战、克服无数艰难险阻,始终沿着正确方向稳步前进。

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国家治理体系是由众多子系统构成的复杂系统,而中国共产党就是这个系统的核心。人大、政府、政协、监委、法院、检察院、军队等,都要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习近平总书记对党的领导核心作用作了鲜明生动的阐述,他强调:形象地说是“众星捧月”,这个“月”就是中国共产党。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疫情防控作为头等大事来抓,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指挥、亲自部署,坚持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领导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打好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在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重大战略成果,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取得积极成效。这再次彰显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再次证明了党的领导是战胜一切困难和风险的“定海神针”。

当然,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和人民群众期待相比,我们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方面还有不足,还有亟待改进的地方。比如,这次疫情就暴露出我们在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和国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方面还存在一些短板和不足。发展环境越是严峻复杂,越要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健全各方面制度,完善治理体系,促进制度建设和治理效能更好转化融合,善于运用制度优势应对风险挑战冲击。我们要深刻认识到,应对和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和挑战,关键在党。解决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面临的一些问题,必须靠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靠党把好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方向盘。为此,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建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制度,完善坚定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各项制度,健全党的全面领导制度,健全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各项制度,健全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制度,完善全面从严治党制度,健全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推动全党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使党的领导更加适应实践、时代、人民的要求。要在党中央统一领导下,科学谋划、精心组织,远近结合、整体推进,确保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所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全面落实到位。

立足中国国情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国家治理现代化要行稳致远,必须培基固本,始终牢牢立足中国的历史传承、文化传统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

中华民族5000年悠久的历史和独树一帜的灿烂文化,积累了丰富的治国理政经验,其中既包括升平之世社会发展进步的成功经验,也有衰乱之世社会动荡的深刻教训。新时代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必须深入了解我国历史和传统文化,深入总结我国古代治国理政的探索和智慧、经验和教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对古代的成功经验,我们要本着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去之的科学态度,牢记历史经验、牢记历史教训、牢记历史警示,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有益借鉴。”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选择,以及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立柱架梁,是由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形成的生产力水平和经济基础决定的。我们不能离开这一基础抽象地谈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既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又同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是党和人民的伟大创造。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新时代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必须始终立足于我国生产力和经济基础的具体状况,坚持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出发,有领导有步骤地进行,努力做到既不罔顾国情、超越阶段,也不因循守旧、墨守成规,使国家治理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坚持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出发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必须坚决反对不顾国情照抄照搬他国经验、他国模式。世界上曾有一些走所谓国家治理现代化“捷径”的国家,罔顾自己的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盲目引进和照抄照搬西方发达国家的所谓“现代化”模式,结果其治理实践并未实现经济快速发展、政局长期稳定和民生持续改善,相反却跌入社会动荡、政局不稳、经济衰败和民生凋敝的深渊。

坚持改革开放

改革开放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改革开放中产生,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目标也将在改革开放中实现。

首先,要牢牢把握改革开放的前进方向。通过推进全面深化改革,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自我完善和发展、永葆生机活力。要在坚持好、巩固好已经建立起来并经过实践检验的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的前提下,坚持从我国国情出发,继续加强制度创新,抓紧制定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急需的制度、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必备的制度,努力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当前,要针对这次疫情暴露出来的短板和不足,抓紧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通过全面加强和完善公共卫生领域相关法律法规建设,改革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改革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健全重大疾病医疗保险和救助制度,健全统一的应急物资保障体系,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健全国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需要注意的是,我们的改革怎么改、改什么,要有政治原则、底线和政治定力。我们的方向就是不断推动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而不是对社会主义制度改弦更张。

其次,要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科学把握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之间相辅相成、有机统一的关系,既不互相替代,又不畸轻畸重。必须在着力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同时,注重治理能力建设,大力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能力和水平,增强治理主体按制度办事、依法办事的意识,善于运用制度和法律治理国家。当前,迫切需要强化制度执行力,健全权威高效的制度执行机制,加强制度执行的监督,切实把我国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

作者: 中国社会科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

(编辑:白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