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红云活动

中美三地联动 “斯诺之乡”举行中美对话 时代呼唤新一代斯诺

日期:2020-09-21    文章来源:延安红云平台    

延安红云讯高敏娜)  2020年9月21日是世界和平日,同时也是著名美国记者、作家和社会活动家海伦·福斯特·斯诺诞辰113周年纪念日。9月20日上午,在美国海伦·斯诺基金会和西北大学陕西省斯诺研究会的共同努力下,来自海伦·斯诺故乡美国犹他州、海伦晚年居住地康涅狄格州和中国“斯诺之乡”陕西的学者、专家以及文化教育界和商界代表齐聚一堂,以“加强民间文化交流与合作,促进中美关系发展”为主题,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国际教育研讨会。与会嘉宾从促进中美民间外交,加强文化交流与教育合作三个方面探讨了中美关系的历史和未来,为当前中美关系摩擦期如何借助文化外交促进中美关系健康发展提供了值得借鉴的思路。

5f680a3a4539f.jpg


本次会议由美国海伦·斯诺基金会主席亚当·福斯特主持。亚当·福斯特首先介绍了海伦·斯诺基金会的宗旨——“传承海伦·斯诺架桥精神,促进国际理解与合作。” 

与会嘉宾首先就新冠肺炎对中美关系产生的影响和当地政府如何应对新冠肺炎所带来的挑战交换了意见。犹他州商界代表美国世界贸易组织犹他州分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梅尔斯·汉森表示“尽管中美之间因为新冠疫情产生了不少摩擦,但是两国人民之间的纽带仍旧非常牢固。” 汉森强调说“无论中美两国在国家层面有任何不一致意见,我们都应该看到两国人民之间是民心相通的。”

美国金融桥国际咨询公司执行主席丹·史蒂芬森认为中美人民之间的纽带在当前形势下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新冠疫情期间,犹他州立法院通过了支持中国抗击新冠疫情的法案,犹他州各界向中国捐赠了口罩等医疗物资。同样,当美国疫情形势日趋严峻时,中国也向犹他州多次捐赠了医疗物资,支持该州抗击疫情。

丹·史蒂芬森的父亲曾任美国犹他州参议院,其在任期间发起并推动了犹他州浸入式中文项目成为犹他州基础教育的一部分。截至2019年,该项目的在读学生总数达到了5万3000人[Bench, Jonathan.(2019).You Want Hope for U.S.-China Relations? Utah is the Gold Standard [webpage].Retrieved from https://www.chinalawblog.com/2019/08/you-want-hope-for-u-s-china-relations-utah-is-the-gold-standard.html]。犹他州拥有320万人口,占全美国人口的不到1%,但是该州学习中文的学生总数占全美国中文学生总数的20%。[ 同上] 丹· 史蒂芬森本人就是犹他州中文项目的首批受益者之一,如今他作为一家跨国咨询公司的负责人,用他所学的中文和中国文化知识帮助当地希望到中国投资发展的企业家更好地了解中国。史蒂芬森表示犹他州的浸入式中文项目有效加强了中美人民之间的联系。史蒂芬森同时还表示埃德加·斯诺和海伦·斯诺等国际友人是在人民之间架设桥梁的好榜样。


5f680a5c49143.jpg


对话的第二部分围绕中美两国的高等院校在继承海伦·斯诺架桥精神方面所做的主要工作展开。

西北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陕西省斯诺研究中心主席胡宗锋教授介绍了西北大学陕西省斯诺研究中心自2016年以来在传承和弘扬斯诺精神方面所做的主要工作,其中包括“海伦·斯诺翻译奖”竞赛、海伦·斯诺戏剧节、海伦·斯诺红色研学、海伦·斯诺作品翻译出版等。胡宗锋教授鼓励年轻人要以两个斯诺为榜样,为世界和平做贡献。

美国杨百翰大学麦凯恩教育学院副教授陈彼得介绍了杨百翰大学近年来在传承和弘扬海伦·斯诺精神方面所做的主要工作。2019年3月,在陈彼得教授和海伦·斯诺基金会的努力下,犹他州立法院通过了“纪念海伦·斯诺参众两院共同决议案”。该议案有助于犹他州各界人士,特别是该州中文学生通过海伦·斯诺了解真实的中国。

会上,海伦·斯诺生前好友、陕西省斯诺研究中心创始人安危先生和中美关系专家、陕西师范大学客座教授、三秦友谊奖获得者雪莲从中美关系历史角度分享了“斯诺精神”对当前中美关系的借鉴作用。

作为资深民间外交家,安危先生表示“相互理解是友谊的基础。最好是架设理解和友谊的桥梁,而不是筑起隔离和自我隔离的高墙!”安危先生号召与会嘉宾和现场的西北大学学子“继承海伦·斯诺精神,继续在中美两国之间架设理解和友谊的桥梁。”

雪莲女士回顾了近代以来中美关系发展的三个重要阶段。第一阶段是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也是海伦·斯诺旅居中国的10年。中国当时经历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美之间几乎没有太多沟通,两国人民之间了解甚少,因此产生了很多误解。海伦·斯诺是当时为数不多的旅居中国的外国人。作为忠实的历史记录者和积极的社会活动家,她始终认真倾听,不断深入学习中国历史和文化,而不是宣扬美国价值观。她热爱美国,但她通过工业合作运动帮助中国人民。第二阶段是上个世纪70年代。首先在1972年,中美关系打破壁垒,从冰冻到缓和。1972年尼克松访华后,中美各界互动交流,友好组织应运而生,相互沟通对话,搭建交流桥梁。雪莲认为中美关系最好的时候是1979年,两国建交。中国推行了改革开放;美国也进入了大发展时期,经济、旅游、艺术、文化、科学、医疗等领域的交流都呈现欣欣向荣之势。西安和堪萨斯城友好城市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应运而生的。然而,80年代末90年代初,中美关系进入第三阶段,世界人民对中国产生误解。作为堪萨斯城西安友好城市委员会首任主席,雪莲和她的同事们认为两国人民交往应该继续。她随即和当时还在陕西省外办工作的安危先生联系,将户县农民画引介到堪萨斯城,农民画家樊志华和他的农民画在堪萨斯城大受欢迎,那是两国人民友谊的历史见证。雪莲强调,在今天新的中美关系格局下,我们应该踏着埃德加·斯诺和海伦·斯诺的脚步,搭建对话平台,继续架设沟通桥梁,推进人民间的交流。

 最后,与会嘉宾就民间组织如何发挥积极作用,促进中美关系发展发表了各自的看法。 与会嘉宾一致认为,中美民间组织和学术团体应该充分发挥其架桥作用,在中美人民之间架设理解与友谊的桥梁。

海伦·斯诺基金会主席亚当·福斯特表示,海伦·斯诺基金会在未来将定期举行“海伦·斯诺中美对话”,以实际行动践行海伦· 斯诺的国际主义精神,加强中美两国人民的理解与友谊,促进中美关系健康可持续发展。


5f680a8bb7bdd.jpg


2020年9月20日   云端座谈会发言译文

在我们两国最困难的时期,海伦的榜样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历史教训?

现在的情况让人想起90年前中国发生的事情。面对20世纪30年代日本法西斯的侵略和中国国内的形势,西方世界普遍认为中国已经死了,完蛋了。海伦·斯诺得出了一个完全不同的结论:“中国没有死!”她和埃德加·斯诺花了5年时间,翻译并出版了第一部现代中国短篇小说集《活的中国》,他们在序言中写道:“中国没有死!读这些故事,你会感到中国的脉搏在激烈地跳动。”

半个多世纪以来,海伦的思想和著作一直很受欢迎,因为它们都是事实,是“眼见为实”和独立思考的结果,并且被历史证明是正确的。

新中国成立后,西方政治家为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还是走资本主义道路而争论不休。大多数人相信,而且仍然相信,只要采取和平演变的政策,中国迟早会走向资本主义。

然而,海伦的看法与主流观点背道而驰。她在回忆录中写道:“在我看来,过去还是现在,资本主义在中国都是不可能的。任何西方意义上的个人主义观念,对任何中国人来说都是不可理解的,在一个有十亿人口的国家里也是不可能的。这就是为什么与其他任何制度相比,中国更容易实行社会主义的原因之一。中国已经从血缘体系转变为另一种集体生存体制,从未经历过个人主义阶段。”

海伦也在与时俱进。20世纪80年代初,她补充说:“有人告诉我,中国仍在‘摸索着前进’。它仍在试验和变革,这是必要的,如果不是可供选择的。它可以发展成为社会主义混合经济,但绝不可能发展成为西方历史上的其他任何一种制度。” 中国70年的发展已经证明,海伦·斯诺是完全正确的!

为什么她是对的? 因为她在中国生活了10年。 她通过脚踏实地的学习和社会调查,熟悉了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和人民革命运动,从而得出了正确的结论。

目前,西方将中国的快速发展视为对世界的威胁。中国的快速发展是好事,还是坏事? 是和平发展,还是对世界的威胁? 一些西方政客正在大声疾呼,中国是世界‘最大的威胁’。 这些政客们应该以海伦·斯诺为榜样,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传统、人民的期望和中国发展的目标。

只有了解了中国的国情,他们才能理解中国选择的发展道路和社会制度。俗话说:“鞋子合不合脚,只有你自己的脚知道。” 世界是多样化的。各国国情不同,有权选择自己的发展道路和社会制度。

我认为,最重要的是沟通。相互理解是友谊的基础。最好是架设理解和友谊的桥梁,而不是筑起隔离和自我隔离的高墙! 我们始终不变的目标是:继承海伦•斯诺精神,继续在我们两国之间架设理解和友谊的桥梁。

(编辑:白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