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党建生活

深入理解特区精神的基本内涵与时代价值

日期:2020-10-16    文章来源:羊城晚报 作者:陈雷刚    

2018年4月13日,习近平在庆祝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要发扬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的特区精神,以昂扬的精神状态推动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进入新时代,我们要深入理解特区精神的基本内涵与时代价值,大力弘扬特区精神,推动特区精神成为新时代改革开放再出发和中国经济社会再创辉煌的强大精神动力。

特区精神的内涵与特质

特区精神内涵丰富、博大精深,是一个多层次、多方面的比较完整的体系,其主要内涵是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开放包容、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崇尚成功、宽容失败、注重创新,埋头苦干、务实高效、崇尚法治。

敢闯敢试、敢为人先是特区精神的动力引擎。改革精神的核心就是敢闯敢试、敢于冒险。40年来,经济特区干部群众始终坚守特区“改革的尖兵、破冰的勇士”这一定位,始终秉承大局意识、使命意识和拓荒精神,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创造了辉煌。一是敢于冲破思想束缚的勇气。在计划经济的思想还牢牢占据人们头脑时,特区的领导者们借用资本主义社会的观念,引入社会主义建设,无疑需要胆识和勇气。作为特区和中国改革的“试管”,蛇口工业区在袁庚的带领下,进行了一系列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试验,先后创造了24项全国第一。如今,中国各地正享受着蛇口试验带来的红利。40年来,深圳跳出因循守旧的“死胡同”,创造了1000多项发展经验;汕头创造70多项全国“第一”。党的十八大以来,珠海先后出台了400多项改革创新举措。特区的每一项改革都在全国引起了阵阵回响,每一次突破都给计划经济撕开了一道道裂口,都把市场经济的活力注入了正在转型的体制机制之中。二是勇于担当历史使命的意识。要真正解决好特区发展进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和难题,就需要担当精神和使命意识。在中央批准广东兴办特区后,习仲勋提出不能打退堂鼓,不要怕犯错误、怕担风险,不要怕否定自己,要求各级领导干部“拼老命也要把广东这个体制改革的试点搞好”。三是杀出一条血路的拓荒精神。深圳特区的建设离不开特区成立之初的两万基建工程兵。这支队伍在“荒原”上建成了上千栋高层建筑,参加了深圳机场、盐田港码头、皇岗口岸保税区等众多项目的施工,完成了深南大道、市民中心、西丽大学城等基础设施建设,用汗水让深圳不断“长高”。拓荒精神还体现为国有企业、民营企业以及各类市场主体的拼劲、闯劲以及实践发展上。格力、华为、腾讯靠着“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拼劲和闯劲,杀出一条血路,成为特区实体经济的标杆和“拓荒牛”精神的缩影。

海纳百川、兼容并蓄是特区精神的显著标识。在发展实践中,经济特区逐步培育了全球视野,涵养了包罗万物的气度,形成了博采众长的思维。特区的策划者和领导者把握时代主题,在引领特区发展的实践中培育了世界眼光和战略意识。邓小平指出:“要实现四个现代化,就要善于学习,大量取得国际上的帮助。要引进国际上的先进技术、先进装备,作为我们发展的起点。”特区坚持以人为本,大力营造了多元的自由平等法治的社会文化环境。从改革开放之初的“孔雀东南飞”,到现在的创客集聚,特区层出不穷的就业和创业机会吸引着来自大江南北的人们,汇聚成推动特区向前发展的强大力量。类似于任正非、马化腾、汪滔等一个个先行者奋斗的身影,吸引了一批又一批的创业者和有理想、有抱负的青年人才。“来了就是深圳人”“深爱人才”这些宣传标语让众多年轻人在这里找到了归属感。今天的深圳实际管理人口达到了2200万,实现100%城市化,外来人口占95%以上。特区还坚持合作共赢的理念,遵循了开放的基本逻辑。从成立初期引进“三来一补”企业,到“引进来”“走出去”共同驱动对外开放的2.0时代,特区实现了发展外向型经济到发展开放型经济的转变。

追求卓越、崇尚成功、宽容失败、注重创新是特区精神的灵魂所在。经济特区的创办本身就是党的一项伟大创新,因而创新是特区与生俱来的特质和禀赋。特区的移民文化也为创新提供了温床,移民来到特区就是为了寻求满足和“告别传统”。在这些因素的助推下,经济特区形成了“敢于冒险、崇尚创新、追求成功、宽容失败”的文化和氛围,并逐步进行了观念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等众多尝试,成功地扮演了中央赋予的“试验田”“窗口”“排头兵”的角色。其一,在观念层面上,特区创造了“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追求卓越、崇尚成功”“一天等于一年”等新理念。其二,在制度层面上,特区率先将社会主义制度与市场经济有机结合起来,创造了一个个举世震惊的“第一”。深圳率先敲响了土地使用权拍卖的第一锤;率先建立了全国首家股票市场;率先打破旧的价格管理体制等,最终率先建立起以“十大体系”为标志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框架。汕头特区创造了干部“任期制”、24小时审批答复制度、全国首部独资企业法规等多项宝贵经验,为创新作出了最好注脚。珠海诸多“吃螃蟹”之举至今为人所铭记:1992年开创科技重奖先河,率先实现12年免费教育,出台全国首部社保法规等。其三,在技术层面上,特区通过引进吸收创新、继承创新以及原始创新等方式,不断提升科技竞争力。高交会已经成为深圳的一张名片,是深圳经济增长的强劲支柱。华为打破西方垄断,率先突破5G技术;柔宇科技研发出0.01毫米全球最薄彩色柔性显示屏。其四,在营造创新环境层面上,特区遵循“试错”思维,倡导“大胆创新、不怕失败”的文化。一部经济特区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试错”的历史。深圳早在2006年便在国内首次提出了“容错机制”,出台了《深圳经济特区改革创新促进条例》,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免责条款”。

埋头苦干、务实高效、崇尚法治是特区精神的突出品格。特区人所注重的实干,是一种掌握事物发展规律的有效实干,是对马克思主义科学实践观的继承与发展,不是蛮干。特区人的实干体现为坚持唯实,在争议中始终不为所动。自创办特区以来,围绕特区发展,社会上相继有“要不要办经济特区,办特区是不是搞新租界、新殖民地”“能不能办好经济特区”“特区究竟姓社姓资”“特区应不应该特下去”的四次争论。在争论中,特区人始终坚持唯实精神,没有受到各种责难和干扰的羁绊,坚定地走自己的路。特区人的实干体现为奋发有为、只争朝夕的创业。特区的外来工在埋头苦干中实现了人生理想和目标,深圳外来工的数量达到了849万,许多外来务工人员来到特区后逐步实现了从自卑到自尊、从依附到自立、从畏难到自强、从无为到有为的质变。在实干中,特区催生了一大批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领军企业,深圳的华为、腾讯、比亚迪、大疆、海王,珠海的格力,厦门的厦华等企业都是特区创业精神的见证。特区人的实干体现为崇尚法治,用“立法”为“实干”撑腰、护航。1986年10月15日,深圳市政府颁布了《深圳经济特区股份制股份化试点暂行规定》。至2020年4月,深圳共制定229件法规,成为中国地方立法最多的城市,其中属于先行先试的立法近110件。汕头自1996年3月被赋予特区立法权以来,先后制定了59件富有地方特色的法规。

特区精神的时代价值

特区精神永远不会过时。进入新时代,她以自身特有的魅力和时代赋予的新内涵,对坚定干部群众理想信念,激励干部群众担当作为,全面提升党员干部工作能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时代价值,我们一定要大力弘扬好特区精神。

大力弘扬特区精神,有利于对外窗口和国家形象的塑造,凝聚实现中国梦的磅礴力量。特区精神是在伟大的改革开放实践中形成的,洋溢着特区改革者和领导者破除积弊、主动改革的胆识和敢为人先、大胆探索的斗志,体现了义无反顾、一往无前的奋斗精神,富含正能量。新时代,经济特区要继续发挥好改革开放的窗口和塑造国家形象的作用,不仅要在扩大市场准入、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上造就看得见的高“颜值”,更需要涵养看不见的好“气质”——特区精神,真正吸引人是“气质”。一个没有生机、精神褪色的经济特区是不可能有良好营商环境的,因此,特区精神要成为引领时代脉动、国家强盛、社会发展的支撑力量。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强。在激励广大干部群众勇于担当作为干事创业、谱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过程中,“特区精神”是广大干部群众实干和奋斗的“营养剂”。

大力弘扬特区精神,帮助我们牢记初心使命、坚定理想信念,丰富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素材。1984年,邓小平指出:“特区是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也是对外政策的窗口。”因此,创办经济特区的“初心”就是要发挥特区的“试验田”和“窗口”作用,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积累成功经验。特区的初心还体现在弘扬和传承特区精神上,特区精神是新时代特区人坚定理想信念的精神支柱。特区决策者和领导者坚持发展为第一要务、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为全国探索经验的定位、坚持市场改革取向等初心与实践,体现了他们的家国情怀、人民情怀和改革情怀,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崇高人生境界。特区精神中所蕴含的改革、创新、开放等元素以及特区精神背后的一系列生动感人的故事,与今天改革开放的时代主题高度契合,是新时代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和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素材。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定理想信念,离不开特区精神的滋养和引领,需要用特区精神为广大党员干部强筋壮骨、铸造灵魂。

大力弘扬特区精神,教育我们更好传承红色基因,奋力推动新时代改革开放再出发。特区精神是一种重要而又有特色的红色基因。40年来,经济特区通过试验,闯出了一条改革发展的新路子,在实践中获取了一系列深刻启示: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解放思想、大胆实践,必须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坚持自主创新,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必须坚持改革开放与党的建设的有机结合,必须强化法治引领,等等。这些经验是特区基因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区精神内在地包含了这些经验。当今,全面深化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要啃的都是硬骨头、要涉的都是险滩,新情况新矛盾新问题层出不穷,特区精神中蕴含的应对各种困难和风险挑战的历史智慧、胆略和魄力,无疑能够为新时代广大党员干部提升自身能力本领、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与思考,无疑能成为特区干部群众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深圳先行示范区和海南建设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的重要精神支撑。

(作者系中共广东省委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处副处长)

(编辑:白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