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党建生活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体现中国自信的多维实践力量

日期:2020-10-21    文章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读马克思主义经典、悟马克思主义原理,已经成为许多共产党人的生活习惯和精神追求。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涵养正气、提高境界、武装头脑、指导实践,已经蔚然成风。作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结晶,《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所具有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值得更多期待。举其一端而言之,学思践悟析经典,道路自信更坚定。具体而言,在以下几个方面学有所获。

提振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自信 

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在众多思想流派中脱颖而出、长盛不衰,是因为它揭示了人类历史发展进步的客观规律、本身是科学而彻底的,能够指导人们正确认识世界、成功改造世界。正如列宁所说:“沿着马克思的理论的道路前进,我们将愈来愈接近客观真理(但绝不会穷尽它);而沿着任何其他的道路前进,除了混乱和谬误之外,我们什么也得不到”。在全球格局面临新变化、全球治理体系向纵深演化、世界不确定性因素显著增加而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相比在整体上仍然处于弱势地位的现实背景下,马克思主义理论对现实的指导意义就更加突显。《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集中体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所具有的理论品味、真理特质,针对如何把马克思、恩格斯设想的人类社会美好前景在中国大地上生动演绎出来,既勾画蓝图、又夯基磊台,提振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自信。

增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 

在社会主义发展史上,道路自信并不是抽象的,而是历史的、具体的。1905年,列宁针对俄国革命的“规模”曾指出:“我们着重指出这一点,是因为有些不细心或不诚实的人往往把两个不同的问题混为一谈:一个是关于道路的方向的问题,即从两条不同的道路中选择一条的问题;另一个是在选定的道路上目的是否容易达到或是否能很快达到的问题”;“重要的是相信道路选择得正确,这种信心能百倍地加强革命毅力和革命热情,有了这样地革命毅力和革命热情就能创造出奇迹来”。与之相应,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奠基、开创、形成和发展完善阶段,尽管有过挫折失误、犹豫徘徊时期,但是从整体上来看自信基本上是一以贯之的。1983年6月18日,邓小平在和外籍专家谈话时就指出:“我们现在的路子走对了,人民高兴,我们也有信心”。1989年9月4日,邓小平在世界社会主义滑向低谷之际和几位中央领导同志谈话强调:“中国有抵御外敌入侵的丰富经验,打垮了侵略者,我们再来建设”;“中国肯定要沿着自己选择的社会主义道路走到底。谁也压不垮我们。只要中国不垮,世界上就有五分之一的人口在坚持社会主义。我们对社会主义的前途充满信心”。习近平总书记2017年10月18日至2020年1月13日的这92篇著作,生动阐释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更加深入人心、更好走向世界。增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

巩固了中华民族奋勇向前的道义自信 

得道多助。中华民族在历史上为人类文明进步做出了积极贡献,是世界上无可争议的伟大民族。中华民族完成了由近代以来不断衰落到根本扭转命运、持续走向繁荣富强的伟大飞跃,在奋勇向前、实现伟大复兴的征程上,希望能为人类社会和平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与世界各国人民携手构建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与世界各国人民的美好梦想息息相通。中国的发展改写了昔日大国霸权扩张的发展逻辑。中国越强大,维护世界和平的力量就越大。习近平总书记倡导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是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的明确宣示,也是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大国对完善全球治理体系而给出的中国思路、中国方案。

坚定了全体中国人民的实践自信 

人民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最大底气,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的主心骨。1989年9月16日,邓小平在会见美籍华裔学者李政道教授时讲道:“中国人有自信心,自卑没有出路。过去自卑了一个多世纪,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站起来了。庞然大物吓唬人,中国人不怕”。在逐梦前行的道路上,亿万中国人民的磅礴伟力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实现新突破、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实现人与自然和和谐共生等实践一线得到充分释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归根结底要表现为并且能够表现为中国人民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和军事等各领域的实践成果和实践自信。这份实践自信,足以支撑中国人民在实现从“落后时代”到“赶上时代”再到逐渐“引领时代”的伟大跨越之后,从世界舞台中心区域赢得更大的收获。

概而言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应对一切艰难险阻的铜墙铁壁,更是党和人民对未来道路永葆自信的力量源泉。坚定自信,不逾越自信的边界,才能守正创新。社会主义实现从空想到科学的飞跃,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突破,科学社会主义实践从一国到多国的拓展,科学社会主义从低潮向复苏振兴的重大转变,在正反两个方面显示了自信对于科学社会主义的追求者、科学社会主义的实践者、共产主义的信仰者、马克思主义执政党都是至关重要的。《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让这份自信变得更加务实厚重。

(作者曾辉方系中共贵州省委党校科社部政治学教授)

(编辑:刘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