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党建生活

深刻理解“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日期:2020-12-28    文章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张卓元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鲜明提出“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大要求,并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出了周密细致的改革部署。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次强调,构建新发展格局,必须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我们要深刻理解“高水平”的丰富内涵,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继续做好全面深化改革各项工作,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重要体制保障和动力支撑。

从1992年党的十四大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到2020年已经28年。前期主要是按照1993年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决定,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包括各项基础结构和运行机制。2003年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作出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决定,特别是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一系列重大工作部署都是着力于使初步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走向成熟。

不断推进的市场化改革,使我国在所有制结构上形成“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确立了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和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方针。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是我国经济具有巨大韧性和潜力,能经受住各种风浪冲击的重要制度性保证。

在企业制度方面,国有企业普遍进行了公司制股份制混合所有制改革,已建立起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担风险的市场主体和法人实体。国有企业1998年至2000年三年脱困,进入新世纪后迅速发展壮大。民营企业也快速发展,一些家族式民营企业向现代公司制转型。

在市场体系方面,商品和要素市场随着价格的放开迅速发展起来。党的十八大以来,积极推进高标准现代市场体系基础制度建设,实施统一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重点发展要素市场。资本市场日益壮大成熟,已启动上市公司注册制改革。不断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加快劳动力市场建设。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试点允许一些地方在符合规划和用途管制前提下,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盖房子向城市居民出租。技术市场迅速发展并逐步走向规范。数据市场也开始建立。自2017年起,97%的商品和服务价格已经放开由市场调节,要素价格的市场化程度也在逐步提高。

在宏观经济管理方面,较早即明确对宏观经济以间接管理为主,以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为主要手段。党的十八大以来,发展为“完善宏观经济治理”,以国家发展规划为战略导向,以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为主要手段,并与就业、产业、环保、区域等政策紧密结合,提高逆周期调节能力,促进经济总量平衡、结构优化、内外均衡。

在收入分配方面,1993年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以按劳分配为主体,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收入分配制度。2007年党的十七大发展为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党的十八大提出,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2015年,“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进一步提出,并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中有更多获得感。到2019年,居民收入年增速均超过GDP增速和人均GDP增速。经过8年持续奋斗,我们如期完成了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消除了绝对贫困和区域性整体贫困,近1亿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取得了令世界刮目相看的重大胜利。

在社会保障方面,1992年后,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入全面试点、基本制度确立和完善阶段。党的十八大以来,社会保障制度不断发展、完善,已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养老保险的参保人数从20世纪90年代不到2亿人,增加到2019年底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43482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人数53266万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覆盖人数从1998年的509万人增加到2019年底32926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数102510万人。社会保障待遇水平逐步提高。2005年至2019年,国家连续15年调整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

正是由于上述各领域市场化改革不断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初步建立到不断完善、成熟,推动着我国经济长期高速发展,创造出令世人惊叹的奇迹,而且有效顶住了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2020年全球遭受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冲击时成为能保持经济正增长的唯一主要经济体,充分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巨大优越性。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将“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从2021年到2035年,我国仍继续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据测算,我国将于“十四五”后期,跨过高收入国家门槛,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到2035年,跨过中等发达国家门槛(按人均GDP高于2万美元标准),进入中等发达国家行列。经过这“两级跳”,我国经济发展将再上一个大台阶。

为实现上述“两级跳”,我们必须切实贯彻新发展理念,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进一步构建高水平更加成熟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必须清醒看到,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还有不少体制性障碍,要素流动不畅、资源配置效率不高、微观经济活力不强等问题亟待解决。这要求我们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坚定不移深化市场化改革,坚持问题导向,着力攻坚克难,不断在关键性基础性的“四梁八柱”的改革上突破创新,更好发挥综合改革效能和整体优势。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高水平”,应体现在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产权有效激励、要素自由流动、价格反应灵活、竞争公平有序、企业优胜劣汰”中。这就要求我们坚定不移地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完善宏观经济治理,建立现代财政金融体制,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持续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从而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提供更加完善、成熟、坚实的制度保障。

(作者系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编辑:白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