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党建生活

建设教育强国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题中之义

日期:2020-12-28    文章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作者:李华飞 郭玉杰 卢黎歌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教育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和全局性的地位和作用。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即将开启的重要历史时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指出,到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这关系着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的实现,关系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现。深入思考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的战略考量、科学把握其核心要义意义重大。

一、明确教育强国时间表,体现了国家远景目标的重大战略考量

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中明确指出要建成教育强国,并将未来五年教育事业的主要目标确定为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首次在国家发展规划和远景目标中明确教育强国时间表,具有鲜明的时代背景和重大的战略考量。就时代背景而言,从国际形势看,影响世界发展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因素明显增加,人才竞争和科技竞争都迫切需要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充分发挥我国教育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优势,为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保障。从国内形势看,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深入分析了我国发展面临的环境正在发生深刻复杂变化,认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十三五”时期,我国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阶段,教育规模已达到教育大国,教育质量已达到世界中上水平。这是我们建设教育强国的基础与底气之所在。就战略考量看,强国必先强教。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作为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教育对提高人民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增强中华民族创新创造活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在规划国家远景目标时,必然会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来考量,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奠定人才基础,提供创新主力。

二、建设教育强国,核心在于提高质量、补齐短板

质量是教育工作的生命线。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是教育强国的必经之路。提高教育质量,首先要摸清“家底”,补齐短板。不可否认,我国教育在教育水准上,高质量教育体系尚未形成,“双一流”建设任重道远,人才的创新能力满足不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在教育布局上,保基础、普惠性、均衡化、公平性等方面的问题依然突出,教育不平衡性未得到根本改变,距离人民满意有距离;在教育发展路径上,重视数量、规模,轻视质量、内涵的思想依然很有市场。补齐这些短板,一是要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正视短板、实事求是,清醒认识到教育强国的建成不会一帆风顺,要有打硬仗的思想准备。二是要着力推进教育内涵式发展,以质量带动规模。区分大与强的评判标准,将建设教育强国进行可量化、可实施、可落地的部署安排,使教育强国各项衡量标准体系化、数量化、可操作。教育工作要紧紧围绕教育强国而开展,教育强国的建设必将促进教育工作目标的实现。三是在政策上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导向,通过改革创新,促进教育的起点公平、过程公平、结果公平。四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保证人民群众享受更加公平而优质的教育。要改变经费投资思路,提高教育经费的投资效益,通过信息化等教育技术提升提高高水平教育的覆盖面,让交通不便环境恶劣地区的孩子也能享受优质教育。五是在党的全面领导下,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师整体学术水平和立德树人能力,统筹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

三、建设教育强国,需要强化精神支撑和价值引领

精神是教育发展的内核,引导教育发展的方向、提供教育发展的动力、汇聚教育发展的力量。建设教育强国,需要强有力的价值引领和精神支撑。首先,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教育强国的价值引领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彰显了国家、社会和个人层面的基本价值追求,是引导教育建设朝着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的重要保障。其次,建设教育强国需要强化教育精神建设。教育强国的建设离不开教育工作者在教育理论与实践上的合力推动,而这种合力来自于教育工作者共同的精神追求、价值理想与行动要旨,即教育工作者所秉持的教育精神。具体而言,就是要增强教育工作者的“育人”精神,在促进学生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育全面发展的过程中提升对学生、对教育事业的大爱。最后,建设教育强国,需要强化对国家、对党、对人民的热爱与奉献精神。建设教育强国、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必须坚持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坚持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具体而言,需要着重对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精神、爱国主义精神、立德树人精神、奉献精神等精神力量的传承与弘扬。其中,以爱国主义精神为核心、以听党指挥跟党走为精髓的“西迁精神”与党和国家、与民族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在新时代新征程上需要深入挖掘“西迁精神”新时代内涵,使其在新时代环境下保持生命力。

四、建设教育强国,目标在于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

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的跨越式发展,不仅聚焦于教育本身的发展,更为关键的是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服务。第一,教育强国的建设与建成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人才支撑。“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归根到底靠人才,靠教育。教育强国建设推动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的提升,推动国家文化软实力和社会良好环境的增强与完善,助力文化强国、人才强国、体育强国、健康中国的建设与建成。第二,教育强国的建设与建成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科技创新支撑。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提出“四个面向”,即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教育强国建设以“四个面向”为方向指引,助推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从创新能力上推动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与落实,推动新发展格局的构建与完善,改善人民生活品质,助力建设科技强国、制造强国、质量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交通强国。第三,教育强国的建设与建成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民心支撑。教育强国的建设能够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有助于实现社会公平、提高国民素质,汇聚起强大的逐梦力量,推动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作者单位:西安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编辑:白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