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军事将领

1988年10月中央军委确定为36名开国军事家之一、革命烈士:许继慎(1)

日期:2021-01-10    文章来源:杨树政延安翻拍和搜集    作者:杨树政

许继慎,原名许绍周,字谨生,1901年出生于安徽省六安市青山乡(原六安县石堰乡)土门店。8岁入私塾读书,17岁赴安庆求学,并与其他进步青年一起在安庆组织了“马克思主义研究会”,探索救国救民之路。1921年春,参与建立安庆社会主义青年团,成为该区社会主义青年团创建者之一,并首批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成为安徽省学生运动的闯将。

1924年5月,许继慎考入黄埔军校,成为该校第一期学员,同年冬加入中国共产党。这期间,在共产党员蒋先云的帮助下,许继慎学习了《共产党宣言》和许多马列著作,逐步理解掌握了革命理论,成为“革命军人联合会”骨干和负责人之一。

同年11月,许继慎于黄埔军校毕业,被分配在新编教导团第二团担任排长。

1925年2月,时任黄埔军校教导团第二团连党代表的许继慎参加第一次东征。在攻克淡水城的战斗中,许继慎所在第二团担任阻击敌人援军的任务。在革命军阵地部分被敌攻破的关键时刻,许继慎奋勇当先,率全连战士奋勇拼杀,把敌人压了下去。在第一、二团主力的包抄下,终于打败了敌援军,取得了淡水战役的胜利。许继慎在这次战斗中第一次崭露头角,受到了军校政治部主任周恩来的高度赞扬,并被东征军指挥部任命为黄埔三期入伍生总队第六连连长。

1925年底,国民革命军开始了第二次东征,关键一仗是攻克号称“南国第一天险”的惠州城。在蒋介石指挥军队强攻一天未果的情况下,许继慎第一个站出来向政治部主任周恩来请求:“我去当敢死队!”在团党代表蒋先云率领的另一支敢死队的密切配合和革命军大炮的支援下,许继慎时而猛奔,时而伏卧,时而跳跃前进,终于躲过敌军火力,冲到城墙下。许继慎在战友的掩护下,身如矫燕,领头扶梯爬至城头,一阵猛扫后顺势投出两枚手榴弹。敌守军猝不及防,顿时一片慌乱。城下部队趁势而上,迅速冲进并占领了惠州城。由于许继慎带头拼杀,攻克有方,被任命为第七团代理党代表。

1926年7月,国民革命军誓师北伐。此时,许继慎任叶挺独立团第二营营长,上任后的第一次战斗是强渡汨罗江攻打平江。在该战斗中,许继慎带领全营官兵向敌人发起凌厉的攻势,摧毁敌城郊堡垒;接着又在平江城下消灭了守敌的预备队,冲进城直捣敌军司令部,守军头目陆法自杀,敌群龙无首,平江不攻自破。在攻打汀泗桥和贺胜桥的战斗中,独立团以铁军的姿态猛烈进击,打通了通往武汉的大门,许继慎领导的第二营在战斗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在攻打贺胜桥战役中,许继慎一马当先,不幸胸部中弹负伤。

武昌攻克后,许继慎伤愈归队,于1927年春调任叶挺领导下的第二十四师第七十二团团长。这个团原没有党的组织,许继慎对同时调去的几个党员说:“我们最重要的工作是搞好党的建设,每个共产党员都要真正做党的宣传者和组织者,创造条件发展新党员。”

同年5月间,夏斗寅叛军乘武汉空虚进行偷袭,妄图推翻武汉革命政府。许继慎所在七十二团与兄弟部队一起奔赴纸坊一带抗击叛军。在他灵活指挥下,七十二团向敌勇猛进攻,攻占了纸坊车站和纸坊镇,击退了敌人的反扑。当战斗最激烈,团部被敌包围时,许继慎手执团旗,率部向敌冲去,左右肋先后中弹,负了重伤。后由副团长接任指挥,将敌军全部击溃。夏斗寅的叛乱被粉粹,武汉保卫战取得胜利。

大革命失败后,许继慎在中央军委机关工作。

1930年春,党中央决定将在大别山区的三支红军和三块根据地进行改编和统一领导,即将红军三十一、三十二、三十三师改编为红一军,派许继慎前往为军长。

4月,许继慎到达鄂豫皖根据地,即同特委书记郭述申一起迅速开展工作,成立了鄂豫皖边区委员会和红一军前敌委员会。并组成红一军军部,制定各种制度,将原三支红军整编为红一军第一、二、三师。红一军的建立,不仅解决了鄂豫皖红军的统一指挥,相互配合的问题,而且为部队提高战斗力,巩固和发展根据地创造了极为重要的条件。红一军的建立是鄂豫皖地区革命斗争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标志着这一地区革命进入到一个新阶段。

6月中旬,许继慎抓住蒋阎冯中原大战,根据地周围敌人守备减弱的有利战机,指挥部队大举出击,驰骋在淮河上游、皖西、京汉铁路南段等地,获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7月初,他又挥师南下,向盘踞在英山地区的敌人出击,在商南四姑墩与徐向前指挥的第一师会合,红一军在此首次会师。在短短的几个月内,红一军由初建时的2300多人发展到5000多人,威震江淮,有力地推动了鄂豫皖根据地的巩固和扩大,许多地方相继成立了工农民主政府。

在红军节节胜利,根据地不断扩大的大好形势下,李立三等中央领导人被胜利冲昏了头脑,凭主观愿望制定了以夺取武汉为中心的全国武装总暴动的行动计划,要求各地红军集合,全力攻打大城市。9月中旬,许继慎等率领红一军沿京汉线东侧北上,在袭击广水、进攻信阳两次攻坚战中伤亡惨重,未能成功。为避免更大损失,许继慎没有盲目机械地执行上级命令,而是从实际出发,灵活作战,率部离开铁路沿线,南返根据地附近作战。一路上他选择弱敌,出其不意,消灭几股地方武装,帮助地方建立游击队,扩充部队。但这却被立三路线指责为“作战不力”“右倾机会主义”,并在改造红一军前敌委员会时,把他排斥在外。可许继慎对个人的升迁荣辱置至度外,仍全力指挥部队。1930年12月初,红一军在但店传达了六届三中全会决议。许继慎断然决定回师皖西、先后恢复金家寨、麻埠、叶集等根据地,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12月底,许继慎又率部将来自六、霍、商城合围之敌,引入六安鲜火岭地区给予毁灭性打击,并乘胜追击于四姑墩,歼敌一个团,彻底粉碎了蒋介石对鄂豫皖根据地的第一次“围剿”。

许继慎在率领红一军驰骋于江淮河汉之间半年多战斗中,不断总结经验,军事辩证法思想和作战指挥艺术大有提高,在战略战术上颇多建树。他指挥的很多战斗都有独特的打法,随敌我态势的具体情况,出奇制胜。英山之战和鲜火岭战斗,都充分表明红一军已由小规模的游击战转到主动将大股之敌于运动中加以歼灭。

1931年1月中旬,红一军和红十五军在商南长竹园会合,合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许继慎改任第十一师师长。职务的变动并没有减弱他的革命热情,他以革命为重,积极贯彻执行特委的正确作战方针,实行“飘忽战术”,英勇机智,屡出奇兵。至5月第二次反“围剿”结束,红四军已发展到近两万人,装备也空前改善。鄂豫皖大片根据地连为一体,形成了东西长达300多里、南北宽约150里,拥有近250万人口的广大苏区,而这些都与许继慎的名字联系在一起。

就是这样一位红军的优秀将领,却被“左”倾机会主义一贬再贬。1931年4月,张国焘被作为中央代表派到鄂豫皖苏区,5月,张国焘在新集召开特委会议,改组红四军领导机构,许继慎改任第十二师师长兼新设的鄂豫皖军委会皖西分会主席。张国焘借口尊重和加强领导,搞个人统治,对持不同意见者动辄扣上“立三路线”“反党”等帽子。但许继慎不为其淫威所屈服,尤其是在军事行动方针的确定方面,从苏区人民利益出发,为了革命的发展,坚持从实际出发、从全局出发,坚持由新集南下,收复黄梅、广济地区,进而威逼长江、牵制敌人,配合中央苏区反“围剿”斗争。正因为如此,许继慎成为张国焘打击迫害的主要对象。在军事方针的激烈争论中,许继慎和徐向前等一方面和张国焘据理力争,一方面将意见向中央分局报告,同时付诸行动。可张国焘却来信指责南下计划是“抗拒分局行动”“重复立三路线”,强令部队返回。在这紧急关头,许继慎等积极提议召开大会讨论,辨清是非,明确红四军行动方向,指出“为军事的前途打算,不必理会由新集来的指示。”与此相应,军部于9月4日召开全军支部书记、指导员以上干部活动分子会议,总结南下以来的行动和讨论张国焘的来信,通过《申明书》上报中央分局和中央军委。但在张国焘的把持下,分局和军委会错误作出撤销红四军曾中生政委职务,派陈昌浩为分局和军委会全权代表处理此事,并发出十一号通告,宣布“严厉镇压反动派是党在目前斗争的一个非常主要的政治任务”,借“肃反”之名,大肆排除异己。恰在此时,蒋介石手下特务实行离间计,派人找到许继慎送达劝降书。许继慎立场坚定,光明磊落,立即逮捕送信特务送交军部。军长徐向前亲自审讯,识破敌人施展的离间阴谋。但别有用心的张国焘却以此为依据,于9月中旬逮捕了许继慎,并于10月秘密杀害于河南光山新集。

1945年中共七大时,党中央为许继慎平反昭雪,恢复了他的党籍,追认他为革命烈士。1981年,胡耀邦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60周年大会上曾称许继慎是“早年为党为国捐躯的人民军队的杰出将领。”中华英烈网

36名开国军事家之一、革命烈士许继慎

许继慎雕塑

许继慎骑战马石雕像

许继慎

许继慎素描

许继慎

许继慎纪念馆前的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