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党建生活

中国“碳中和”之路该怎么走

日期:2021-01-15    文章来源:新华日报 作者:潘家华    

“碳中和”目标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目标的一个重要内容,对加速低碳转型和促进经济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以及落实《巴黎协定》目标、推进全球气候治理进程,意义重大而深远。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发表重要讲话时强调,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该目标的提出强力助推了全球可持续发展和后疫情时代绿色复苏的历史潮流,但对于中国来说,面临比欧美发达国家更为艰巨的挑战,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那么,中国碳中和之路应该怎么走?

世界发展格局的中国定位与挑战。2020年12月1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气候雄心峰会上宣布中国国家自主贡献新举措:到203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的排放将比2005年下降65%以上;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将达25%左右;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将达到12亿千瓦以上;森林蓄积量将比2005年增加60亿立方米。在世界经济格局中,发达国家已经完成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发展趋于饱和;发展中国家尚处于工业化城市化的初级或中后期阶段,对于碳排放空间需求巨大。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中国已经迈入工业化后期乃至于后工业化阶段,但60%的城市化率意味着尚有6.5亿农村居民仍然处于较低发展水平。中国提振雄心,对发达国家是一个倒逼,对其他发展中国家是一个示范。

发达国家已达峰但减排进程缓慢。包括美国在内的发达国家早已达峰,一些早期工业化国家在20世纪90年代甚至以前就已经进入下降通道,但下降速度慢、幅度小。发达国家的排放轨迹表明,在达峰后存在一个高位平台期,而且持续时间较长。这就意味着,中国的碳达峰,可能不是单一峰,而是多峰,但我们要尽量缩短高位平台期,加速去碳进程。碳达峰和碳中和是促进经济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契机。同时,我们也必须认识到,达峰后有较长高位平台期且减缓困难,碳排放清零和碳中和绝非易事。

碳中和是人类共同利益和责任。全球变暖趋势持续,地表温度持续上升,气候变化影响日渐深重,这不仅造成社会经济损失,还影响生态系统平衡与发展。气候变化是人类共同面临的危机,碳中和是人类的共同利益。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特别是后疫情时代,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深入人心。积极兑现碳中和承诺,坚持绿色发展,契合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内涵,彰显中国对全球可持续发展的责任和担当。

合理选择中国净零碳的路径。实现碳中和没有捷径可走,一是要从根本上减碳去碳,调整能源结构,谨防误导误区。二是需着眼于开发风能、水能、太阳能等零碳能源,清零化石能源,发展多赢繁荣与自给自足并举的零碳经济,发展零碳产业,生产零碳产品和零碳消费品,形成资源组合、区域协同、能源互补、空间均衡的格局。三是加大能源结构调整力度,进一步提高零碳能源占比。四是提高减碳零碳行为社会参与度,形成低碳绿色发展社会共识。五是推动低碳领域的技术研发、产品创新和市场拓展,改变企业与消费者对高碳能源、产业、产品的认知,推广电动汽车、风电、太阳能等较为成熟的低碳技术,加快生产结构与生活方式调整。

(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北京工业大学生态文明研究院院长)

(编辑:白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