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寇加紧侵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情况下,中国共产党以国家和民族利益为重,呼吁国民党停止内战、一致抗日,致力于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中共斡旋下,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日寇挑起卢沟桥事变、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后,国共两党实现第二次合作,土地革命战争转入全民族抗日战争阶段。中国共产党深入发动并紧紧依靠人民,开辟并领导广阔的敌后战场,成为坚持抗战的中坚力量。党的作风建设在抗日烽火中得到加强,有力促进了党的力量的发展壮大和党在政治上的成熟,为党在抗日战争中发挥中流砥柱作用提供了有力保障。
第二章抗日战争时期
一、建立抗日根据地与党的作风建设
中国共产党在解放战争时期开展整党运动,主要是为了解决党的农村基层组织在土地改革中暴露出来的问题。
抗战胜利后,各解放区农民迫切要求拥有土地。有些地方的农民在反奸清算和减租减息斗争中,已开始直接从地主手中取得土地。1946年5月4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土地问题的指示》(即“五四指示”),决定改变土地政策,由抗战时期的减租减息政策,改为采取各种适当方式变更土地所有权的“耕者有其田”政策。全面内战爆发后,党领导的军队在数量和装备上远不及国民党军队,且后方并不巩固——大部分解放区的反动封建势力还没有被肃清,土地改革还不普遍和彻底。而要巩固解放区,把广大农民充分动员和组织起来支援前线,就必须解决好农民所关切的土地问题。
1947年7月至9月,中共中央工作委员会在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村召开全国土地会议,拟定《中国土地法大纲》。该纲领宣布彻底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实行“耕者有其田”,按人口平分土地,抽多补少,抽肥补瘦;以贫农团及其选出的委员会,作为执行土地改革的合法机构。时值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中国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的序幕。在这一紧要关头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必然得到广大农民的衷心拥护,从而解决好人心向背的问题。
然而,在会议召开之前,全国仍有三分之一的解放区尚未进行土地改革;已进行土改的地方也有夹生饭,不彻底。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主要在于党的地方组织特别是农村基层组织存在作风不纯问题。有些党员干部特别是村支书、村长等,严重脱离群众,工作方法简单粗暴,搞家长制、一言堂,习惯于包办代替、强迫命令,甚至欺压群众。有的党员干部私心膨胀,有多拿多占甚至贪污现象。与之相关的是思想不纯问题,有些党员干部阶级意识模糊,执行土改政策不坚决,甚至袒护地主、富农。究其原因,一是思想政治教育没有跟上。党的队伍不断发展壮大,1947年冬已达270万人,但受战争影响,对基层党员尤其是新党员的学习教育抓得不够系统严格。不少党员在组织上入了党,思想上并没有完全入党,党性修养不高,突出表现为对党的群众路线缺乏认识,有个人主义倾向,容易滋长官僚主义作风和骄傲自满情绪,工作中忽“左”忽右。二是组织不纯。除混入党内的投机分子外,有些地主、富农出身的党员干部在抗战时表现很好,现在却跟不上形势,惊呼革命革到了自己头上,很难迈过土改这一关,成为半截革命者。他们阳奉阴违地阻扰土地改革,包庇地主、富农。影片《槐树庄》所讲述的故事便具有代表性:共产党员郭大娘带领槐树庄的贫农团轰轰烈烈地展开土地改革。从小被郭大娘奶大的崔治国是地主崔老昆的儿子,在某企业机关担任科长,听说土改返乡探望,在看到地主家庭被清算后极为不满,试图压制群众。
因此,西柏坡全国土地会议讨论的另一个中心议题便是整党,并提出了适当的步骤和方法。同年10月10日《中国土地法大纲》正式颁布后,整党与平分土地的工作同时在各解放区铺开。12月下旬,中共中央在陕北米脂县杨家沟召开会议。毛泽东在会上作题为《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的报告。这是一份在政治、军事、经济各方面带纲领性的文件。报告分析说,党的农村基层组织存在成分不纯和作风不纯的问题,有许多地主分子、富农分子和流氓分子乘机混进了我们的党;“他们在农村中把持许多党的、政府的和民众团体的组织,作威作福,欺压人民,歪曲党的政策,使这些组织脱离群众,使土地改革不能彻底。这种严重情况,就在我们面前提出了整编党的队伍的任务”。报告强调:“全党同志必须明白,解决这个党内不纯的问题,整编党的队伍,使党能够和最广大的劳动群众完全站在一个方向,并领导他们前进,是解决土地问题和支援长期战争的一个决定性环节。”报告的最后12个字掷地有声:“曙光就在前面,我们应当努力。”
结合土改进行的整党,以农村基层组织和党员干部为重点。主要方法是在党内展开批评与自我批评。主要内容是开展“三查”、“三整”。“三查”指查阶级、查思想、查作风,“三整”指整顿组织、整顿思想、整顿作风,进而克服党内存在的组织不纯、思想不纯、作风不纯现象。按照中央部署,各解放区纷纷召开各级干部会议,传达中央精神,组织大家批判党内存在的右倾思想,揭发组织不纯、作风不纯等严重现象。各地还派出工作团或工作组到农村基层蹲点,具体指导土改和整党工作。
随着工作的开展,中共中央及时总结并推广新鲜经验。例如,刘少奇将晋察冀解放区平山县的整党经验总结为:经过党的支部,邀集党外群众参加党的会议,共同审查党员和干部。1948年2月22日,中共中央发出由周恩来起草的《老区与半老区的土地改革与整党工作》的指示。该指示介绍了平山县的经验,要求除尚未巩固的新区(新解放区之简称)外,一切党的支部均应公开。公开党组织、开门整党的经验遂在全党推广开来。该指示还提出,不同地区应因地因时制宜,采取不同的工作方针。这使得搞“一刀切”的现象逐步得到扭转:老区的阶级关系比较清楚,整党侧重查思想、查作风,清洗变质分子;半老区尚有封建制度残余,阶级关系较模糊,整党侧重查阶级,解决党内组织不纯、作风不纯的问题;新区着重改进作风,待条件具备时再进行整党。同年5月25日,中共中央发出由毛泽东起草的《一九四八年的土地改革工作和整党工作》的指示,要求各中央局和分局从是年9月到明年3月,在各自辖区内按照正确政策,先实行初步整党,再完成党的支部组织的整理工作。这给整党划定了时间下限,兼顾了进度较慢的地区。
整党的具体流程大体如下:先在村支委会、后在全体党员中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并邀集群众积极分子参会(这一过程同时也是党组织和党员公开化的过程);征求一般群众特别是贫农团的意见,接受群众监督;召开支部大会,汇总各方意见,对党员进行评议并表决,根据表决结果决定谁是否留在党内;干部还须向全体村民通报工作、解剖思想;最后是改选支部,全体党员投票选出在群众中有威信的党员。在整党期间,酌情吸收贫农团中的积极分子入党。
农村基层整党是个新实践新课题,各地起始都不同程度地出现一些“左”的偏向。有些地方没有把握好既反对忽视成分、又反对唯成分论的分寸,搞所谓“搬石头”——整党要查三代,凡是地主、富农家庭出身的都不要;再就是整党由群众说了算,凡是群众有意见的都不要。许多区、村干部被作为“石头”搬掉了;暂时没有被搬的干部人心惶惶,有人索性撂挑子,导致基层工作处于瘫痪状态。好在这种偏向逐步得到了纠正。
作为大规模的群众运动,土地改革起初也出现了“左”的偏向,主要表现为:在划分阶级成分时,将许多中农划为地主或富农,错误地扩大了打击面;没收地主、富农兼营的工商业,向民间工商业户征收重税;没有切实坚持严禁乱打乱杀的方针,杀了一些本可不杀的地主、富农;违背禁令,对一些罪大恶极的反动分子使用了肉刑。举个例子:中共冀南永年县委在临洺关召开清算汉奸刽子手宋品忍的斗争大会,到会的群众数以万计。主持人讲完话后,动员大家上台诉苦。有位老太太的儿媳妇、女儿均被宋品忍强奸。宋嫌她儿媳妇不肯配合、没让他“过瘾”,竟然将其砍死,并挖出乳房和下体剁碎;她女儿被强奸时瞪了宋一眼,也被施以同样暴行,并被挖出双眼。在一片震天的口号声中,这位老太太走上主席台,边哭边喊,泣不成声,接着愤怒地走到被捆绑在木柱上的宋品忍跟前,掏出一把利刃,手起刀落,齐齐切下宋的右耳,鲜血飞溅。全场高呼“把宋品忍千刀万剐!”“把他碎尸万段!”又有被宋杀死父兄的青年上台,先揍了宋几拳,诉完苦后剁了宋的一只手,说要拿回去祭奠父兄。随后又上来一个抱着孩子的女人,持刀直奔宋品忍,喊着要挖出他的心,让大家看看有多黑,但还没走近就昏倒了,孩子哇哇大哭。主持人一面叫人把她扶走,一面说希望诉苦的人不要太激动,希望后面的人说话短一些。话音刚落,一群人涌上台争着诉苦,互不相让。因担心场面失控,县委经请示后,对宋即刻执行枪决。而宋实际上早已断气。群众又涌向刑场,争着割死尸的肉;晚到的人只好拣一两块骨头,说是拿回去让狗啃,以此泄恨。宋的尸身最后仅剩几根骨头。李新:《流逝的岁月》,山西出版集团·山西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230—233页。此事发生在《五四指示》发布之后、全面内战爆发之前,比较具有代表性。翻身农民大规模发动起来后,如何避免场面或局面失控,对领导艺术和政治智慧是个考验。土改与整党中出现的“左”倾偏向是相互关联的,后来都逐渐得到了纠正。
这场整党运动前后历时一年多,有不少创新之处,主要体现在:1.是党的历史上首次以基层组织为重点的大规模整党运动。2.首次实行开门整党,党的支部和党员公开化,邀请群众参加整党会议,征求群众对党员尤其是干部的评议意见,接受群众监督。3.整党运动与土地改革、促进生产相结合,做到整党与日常中心工作两不误、两促进。
整党运动意义重大,成绩巨大。一是具有开拓创新意义,为今后开展类似活动提供了有益借鉴。二是有效解决了基层党组织存在的作风不纯、思想不纯、组织不纯问题,使基层党员特别是干部普遍受到教育、得到提高,从而推动了党的自身建设。毛泽东1948年4月1日在晋绥干部会议上总结说:“在土地改革和整党的伟大群众斗争中,教育了和产生了成万的积极分子和工作干部。他们是联系群众的,他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极可宝贵的财富。”10月他又指出,经过最近一年的整党和土改,“全党的政治成熟程度是大进一步了”。三是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巩固了大后方的基层政权,极大推进了土地改革,充分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和拥军支前热情,从而有力支援了解放战争。
在国民党戒备森严的重庆渣滓洞、白公馆监狱,被押的共产党员在胜利与死亡同时迫近之际,根据切身体会,深刻总结党的建设的经验教训,形成八条意见:1.防止领导成员腐化;2.加强党内教育和实际斗争的锻炼;3.不要理想主义,对上级也不要迷信;4.注意路线问题,不要从右跳到“左”;5.切勿轻视敌人;6.重视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的经济、恋爱和生活作风问题;7.严格进行整党整风;8.惩办叛徒特务。这“狱中八条”是烈士的临终寄语,是一种特殊形式的整党总结,令人震撼,促人深思。
编辑:贠慧芬
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