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学习园地

梁为:用双脚丈量田间地头

日期:2019-03-20    文章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原标题:梁为:用双脚丈量田间地头

图为梁为(左)在贫困户家了解发展养殖情况。.jpg

图为梁为(左)在贫困户家了解发展养殖情况。

“梁书记,啥时候再回来看看啊,大伙都很惦记你!”

  “我也惦记大伙儿,中圈塘就是我第二个家,下个月我就会回来一趟。”

  宁夏回族自治区纪委监委干部梁为离开他驻村扶贫的吴忠市红寺堡区中圈塘村已经一个多月了,但这里的村干部和村民依然惦记着这位敢想敢干、带领他们走上脱贫致富路的第一书记。

  “艰辛扶贫路,点滴总关情。”近年来,自治区党委先后选派3000多名干部到贫困落后村驻村扶贫,梁为就是其中的一员。

  2017年2月,梁为来到中圈塘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两年来,他用双脚丈量民情,用真心打动民心,摸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脱贫经”。

  “干群同心,打起脱贫致富的精气神”

  村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村子强不强,要看领头羊。

  “没有一个强有力的党支部,再好的政策也落实不下去,脱贫致富就成了一句空话。”这是梁为驻村两年来最深切的体会。

  刚到中圈塘村没多久,梁为就意识到这里的问题——村党支部凝聚力不强,村干部没有主动服务意识;部分村民脱贫意愿不足,有的还产生了抵触情绪。

  “那时候村民对村干部不认可、不支持、不理解,开展工作真是难。”村支书蔡立德回忆说。

  如何改变这种状况?驻村后的梁为四处取经,找根源、想办法。

  针对村干部精气神不足,他就建起村级党校,带头讲党课,强化教育培训;干群缺乏信任,他积极推行村务公开,让村民参与村级事务,行使发言权和自主权;部分群众发展产业积极性不高,他白天深入农户家中、田间地头耐心动员,晚上把贫困户召集起来,讲扶贫政策、做思想工作……

  “咱们村必须严格执行政策规定,村干部近亲属申请和享受低保的,必须备案、严格审批。”在低保政策落实、扶贫资金发放等工作中,凡涉及村民利益诉求的,梁为无一不是严格要求、反复提醒、精准落实。在梁为的开导下,有村干部主动提出自己的亲属退出低保。

  功夫不负有心人。横在干群之间的隔阂逐渐化解了,村干部说话有人听、干事有人跟了,村民特别是贫困户脱贫致富的劲头一天比一天足。“要不是当初梁书记一趟趟往我家跑,鼓励我发展养鸡,哪有今天的日子!”曾经的贫困户、如今的养鸡大户周国很庆幸自己听了梁为的“劝”。

  “以前村干部威信不够,村民出义务工要么叫不来,要么出工不出力,现在有啥事只要在微信群里招呼一声人就都来了,积极得很。”看到变化的老支书杨国文笑了。

  人心齐、泰山移,干群同心的中圈塘村如今已是一派人人有活干、户户有产业、家家谋发展的热闹景象。

  “不放弃,脱贫路上一个都不能少”

  “梁书记隔三差五就来家里嘘寒问暖的,可关心我们老两口的生活了。”村民姚自强的老伴笑着说道。

  姚自强今年71岁,几年前因残致贫。梁为主动为他们协调了低保和养老金,并为他家制定了发展养殖的脱贫计划。如今,老两口每人每月可以领到低保330元、养老金190元,再加上养殖所得,生活已大有起色。像这样的残疾人在村里就有50多名,梁为都主动上门,为他们一一落实了低保和相关救助政策。

  “从门到床也就三四步,一张桌子一张床,既是办公室也是宿舍,基本上就放不下别的什么了。”谈起刚驻村时的情景,梁为记忆犹新。就是这间不足8平方米的宿舍,却是那时候村民们最爱去“转转”的地方。

  驻村后,梁为每个月都要走访一遍全村所有的贫困户,他的身影经常出现在田间地头、农家院落,常常忙得没时间回家看望父母。而对群众的需要,他却有求必应:通道路、修房屋、找销路、要工钱……村民们把他当贴心人,谁有了困难,都会第一时间想到他。

  贫困户尹耀成因尿毒症每周要到银川做三次透析,梁为得知后,积极协调有关企业奉献爱心,为他减免了些往返车费。

  “一个月13次透析,光路费就近千元,一年下来省了不少钱,对我家来说这曾是一笔不小的开支。”提起梁书记的贴心之举,尹耀成感激地说。

  贫困户朱自林住房严重受损,梁为为他申请危房改造资金,盖起了三间崭新的砖瓦房。

  贫困户蒙文河在外打工遭遇欠薪,梁为与当地政府、相关企业多次协调,顺利在当年春节前为他拿回了“血汗钱”。

  “脱贫路上一个也不能少。”村民的期盼就是梁为的信念。

  “摸清底子,找对路子,迈开步子”

  只有沉下心、俯下身,才能找到贫困的根源,对症下药。

  从驻村起,梁为就和村干部一起对村里的贫困户逐户走访,对致贫原因、贫困程度、发展意愿进行全盘“摸底”,逐户建立完善帮扶手册,因户因人制定帮扶措施。

  摸清了贫困的底子,还要找准脱贫的路子。

  中圈塘村本就有酿酒葡萄种植的基础,梁为因地制宜,决定把培育发展特色种植产业作为脱贫致富的主要抓手。然而,就在几年前,40多户村民的70多万元葡萄款曾被中间商卷走,作为“介绍人”的村干部不仅自己被骗,还遭到村民们的强烈质疑,大大影响了村里发展种植产业的信心。

  “当时,村干部压力很大,老百姓怨气很大。”梁为回忆。

  面对群众的信任危机,他一边安抚村民,一边带领村干部积极与公安机关联系,提供线索,寻求帮助。最终,在多方共同努力下,葡萄款被成功追回。村民们拿到被追回的钱款时非常激动:真是没想到能拿回这些钱,要不是梁书记真是没指望了。

  这件事犹如一把钥匙,解开了群众的“心锁”。然而,销售难题又摆在了梁为面前。销售一直是当地发展酿酒葡萄种植的“老大难”,每到收购季节,收购商随意压价,种植户只能低价出售,还有一些企业不按时兑现钱款,也挫伤了农户的种植积极性。

  梁为下决心解决这一难题。在自治区纪委和当地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他带领村干部积极与区内外葡萄收购商对接,扩大销售渠道,引进区外收购商,引导建立葡萄品质等级划分,形成收购价格的良性竞争机制……当年,种植户全部按时拿到了葡萄款,受到极大的鼓舞。

  截至去年底,中圈塘村全村酿酒葡萄种植面积超过2000亩,年产值超过700万元;同时,梁为又引领村民发展黄花菜种植,面积已近2000亩,年产值超过800万元,中圈塘村特色种植产业基本形成并稳步发展。

  2017年底,中圈塘村实现整村高标准脱贫销号。截至2018年底,全村建档立卡户人均可支配收入已由不足3000元提高到10000元。

  “欲问秋果何所累,自有春风雨潇潇”。如今,中圈塘村致富的希望正如那一串串丰硕的葡萄,茂盛而充满生机。

  “群众的期盼,就是我的动力和使命”

  “梁书记,你今天又去跑啥项目?”这是村民见到梁为问得最多的一句话。

  “农村基础设施改善了,群众脱贫致富的干劲会更足,会真正在思想上从‘要我富’向‘我要富’转变。”这是梁为驻村扶贫的切身体会。

  两年间,他先后为村里争取各类项目资金2000多万元,带领村民硬化道路、整治耕地,修建幼儿园,开展村庄绿化、美化、亮化工程,建起生态餐厅和游客服务中心,发展乡村旅游,村集体经济从零收入增加到10万元,进一步增强了自身造血功能。

  “以前没修路的时候那是‘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现在公路通到家家户户,梁书记是真心为咱老百姓办实事。”

  “以前甭管地里多忙,非得有个人在家看娃娃,现在可好了,这个幼儿园一修,给咱多少家解决了大难题啊。”

  “出门就是公路,白天转转小公园,晚上有太阳能路灯,幼儿园、图书馆、超市、餐厅啥也不缺,村里现在的条件和城里人也没啥两样了。”

  说起村里日新月异的变化,村民们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大伙打心眼里为他们的第一书记竖大拇指。

  干部好不好,群众心里有一杆秤。梁为先后被评为红寺堡区“脱贫富民先锋第一书记”、吴忠市“脱贫攻坚工作先进个人”等。在2017年度宁夏“身边的感动人物”评选中,梁为作为自治区优秀驻村第一书记群体奖代表上台领奖。在颁奖现场,他再次将奖金全部捐赠给了当地贫困户。

  2019年2月15日,圆满完成两年驻村扶贫任务的梁为即将离开。一大早,听闻消息的村民们顶着初春的寒冷自发地从四面八方涌聚到村部,捧着一面面金字锦旗和一双双饱含深情的鞋垫,含泪为他送行。

  “群众的期盼,就是我这个第一书记的动力和使命。只有始终心系群众,找准发展脉搏,因地制宜制定帮扶规划,才能做好做实脱贫工作,向党和人民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梁为这样总结自己的“脱贫经”。

(记者 李志伟)

责任编辑:贠慧芬

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