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散文

我的秦腔缘(2)

日期:2023-10-07    文章来源:红云平台    作者:董治顺

之前写了篇《秦腔缘》,有网友鼓动最好再“续”一下,于是,便有了这篇小稿。

〈一〉

老家渭南有个新民社,在大西北也是数得上的秦腔剧团。生旦净丑,名角荟萃,最红的当数余巧云了。父老乡亲弄不清乡长县长尊姓大名,提起这位大名鼎鼎的“秦香莲”“王宝钏”,无人不知,无人不晓。20世纪50年代,剧团经常下乡,我小小年纪,年年都能看几回她的戏。后来当兵到了省城,看她的演出,便成了稀罕事。

“秦腔皇后”余巧云剧照.png

“秦腔皇后”余巧云剧照

90年代初,我随省委宣传部李沙铃去渭南搞调研,他是主管文化(新闻、文艺)的副部长,是宣传秦腔振兴秦腔的有功之臣,头上有一顶金光闪闪的桂冠一一“秦腔领袖”,这可遇到知音了。晚上没事,文化局的朋友,便请剧团的十几个人,到招待所一块热闹热闹。听说他们的“领袖”来了,年届花甲的“秦腔皇后”也大驾光临。之前我在渭南工作时,在剧团交了不少朋友,就招手要我上去拉戏。该“余皇后”清唱了,我赶忙放下板胡起身要走,她说嫑走嫑走,好着哩,能成。我就斗胆给这位“大姐大”拉了一板乱弹。过后还写了篇《我曾为余巧云操琴伴奏》的小稿,发给《渭南日报》。登出来一看,嗨!还配了一幅余巧云十分靓丽的彩色剧照。我自小爱秦腔,十几岁就学着吹笛子拉板胡。因了这个爱好,当兵不到半年,被团里抽到管乐队学黑管。1960年新年刚过,省军区下属的五一剧团一分为二,分为演员队和学生队,乐队人手不够,就把我借到学生队帮忙。除给参加省上会演排练的《白蛇传》伴奏外,演出其他戏如《雁门关》《生死牌》时,也参与伴奏。

 这是作者演唱《三滴血》唱段,板胡、二胡和扬琴伴奏分别为陈百甫、卢东升、李敏军三位演奏家。.png

这是作者演唱《三滴血》唱段,板胡、二胡和扬琴伴奏分别为陈百甫、卢东升、李敏军三位演奏家

当时,我们团部驻在省政府西大院,离南新街南口的五一剧场很近,萧团长常去转悠,看戏。时间长了,剧团的王团长就跟我们萧团长说,这个娃喜欢秦腔,对秦腔还有些门儿,能不能给剧团留下?我们团长没有答应。回到团里对我说,才服役几天,咋能半路复员?一句话,留剧团的事就没戏了。

〈二〉

我一生酷爱秦腔,从部队转业地方不久,上面来人跟我谈话:想调我去省戏曲研究院主持工作。我一听急了,不行不行,绝对使不得!兵好领,戏难带!我只是爱好而已,既不会写戏、导戏,又不会登台演戏,三者无一,个人声誉事小,误了事业事大!请高抬贵手,另请高明!完了,马不停蹄去找宣传部领导诉说缘由。如果说当小战士时,为能否留在五一剧团,曾犹豫过动摇过的话,这次没去研究院,算是上策中的上策了。艺高人胆大!不为别的,是没那个“金刚钻”,没那个“拿人”的本事,端不动那个饭碗。

秦腔折子戏《杀庙》剧照.png

秦腔折子戏《杀庙》剧照

没去研究院,对戏的爱好没变。在我看来,秦腔和京、评、豫、晋等剧一样,有“高台教化”的功能,能传授知识,增长学问,还可排忧解难,愉悦身心。所以,我一直感恩秦腔,尽自己所能宣传秦腔。

《难得过瘾》,是写雷开元、郝彩凤联袂演出《杀庙》的观后感。这个戏是《铡美案》本戏的一折,短短几十分钟的演出,惊心动魄,感人肺腑,没有过硬唱功做功是拿不动的。这两位名家演得珠联璧合,高潮迭起,才有感而发,写了那篇稿件。

宣传一个演员,就为振兴秦腔出了一份力。我在报刊上前后宣传过任哲中、张长城、杨凤兰、李买刚、李小锋、李书、张宁等上十位名人名角。

河南有个《大河报》,是《河南日报》旗下全国最早创刊的都市报之一,拿事的是咱老陕乡党,不知谁个举荐,约我写篇已故苏派唱腔创始人苏蕊娥的稿子。

著名秦腔表演艺术家任哲中和苏派唱腔创始人苏蕊娥.png

著名秦腔表演艺术家任哲中和苏派唱腔创始人苏蕊娥

苏蕊娥是百岁老社三意社创办人苏长泰的嫡孙女,三十多岁因病早逝,仅留下一些录音,有她和她叔父苏育民的《杀庙》和任哲中的《花亭相会》等。我两手空空,忽想起票友苏乾坤与苏蕊娥是同胞姐弟,对姐姐知根知底,就向他要来一堆资料。我反复阅读,逐字逐句一腔一调欣赏苏的唱词唱段后,写了篇《落花随波去 清韵留人间一一追忆秦腔名伶苏蕊娥》,被身在豫剧之乡的《大河报》全文刊登。接下来,那位乡党又约我写写秦腔新秀、名家马友仙的弟子张丽霞,我也满口应承。

〈三〉

我爱戏看戏有个毛病,好刨根究底,老想弄清其来龙去脉。就说《三滴血》吧,里头那位县长晋信书同志,是个很勤奋的读书型的基层干部,办案一毕,马上手捧书卷,苦读圣贤,正如他自己所言:“理罢讼事忙读书!”不像而今我们一些人民“公仆”,即使在“理讼事”的正规时间,也敢去玩网球高尔夫,或是干些乌七八糟见不得人的勾当!正儿八经的公务,反倒成了“业余”。不过,晋大县长的读书方法不大对头,一有官司,总离不开“本本”,让人“把那一套家具拿上来”!这样弄,难免不犯“本本主义”错误,酿成一系列冤假错案,害得百姓叫苦连天。到头来,“官丢的没影了”,自然就在情理之中了!

电影秦腔《三滴血》剧照.png

电影秦腔《三滴血》剧照

然而,他张口闭口说他那个滴血认亲,也是从书上看下来的!是从哪个书上看下来的?我便想一探究竟。说来也巧,我一位朋友,正是这个戏的编剧范紫东老先生的“乘龙快婿”,很快就给我把资料复印出来。噢,原来在乾隆年间,那位“铁齿铜牙”纪晓岚先生的《阅微草堂笔记卷十一》有此记载。  

我爱秦腔爱得很深,很当回事,尽自己所能,借助媒体传播面广的优势,多次宣传过当年陕台的《秦之声》。且莫小看那个栏目,声名远播,连获大奖,红得了得!那可是在被称为“农民厅长”骞国政的领导和坚持下,由文艺部张西园一班人马弄得风生水起,为三秦父老献上的一道美味大餐,而闻名全国的!每周到了那个晚上,犹如逢集过会一般,那是相当的红火!“今夜星光何其明,万众翘首秦之声!”

不信,有时任省委宣传部文艺处处长李敬寅先生的诗作为证:

回肠荡气壹仟期,

汗水浇灌百花艳。

四登金榜留美名,

至今众口说西园。 

(编辑 邹吉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