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党建时政

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上好思政课

日期:2023-11-20    文章来源:陕西日报    作者:乔彩燕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指出:“要秉持开放包容,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外来文化本土化,不断培育和创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滋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在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不断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不仅需要将思政课道理与现实结合起来,还要挖掘好、运用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资源,将其融入教学过程,引导学生厚植爱国情怀、砥砺本领才干。

坚持“两个结合”

理论是实践的先导,思想是行动的指南。思政课作为巩固和强化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指导地位的重要渠道,在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的过程中,要坚持“两个结合”,特别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从而正确回答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重大问题,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的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

一是深入把握“六个必须坚持”的内涵要义,推进“第二个结合”。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党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党创新理论的“根”。我们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推进“第二个结合”,首先要把握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六个必须坚持”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立场观点方法的重要体现。因此,我们要深入把握“六个必须坚持”的内涵要义。二是在不断推进“第二个结合”中牢牢掌握历史主动。实践探索没有止境,理论创新没有止境。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如果没有中华五千年文明,哪里有什么中国特色?如果不是中国特色,哪有我们今天这么成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我们必须坚持“两个结合”,坚定历史自信、掌握历史主动,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

深刻领悟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

我们党历来重视文化建设,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持续涵养、提炼升华并不断巩固中华民族的文化主体性。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扎根中国大地、赓续中华文明,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在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深刻领悟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

一是牢固树立历史自信、文化自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绵延发展、饱受挫折又不断浴火重生,都离不开中华文化的有力支撑。中华文化独一无二的理念、智慧、气度、神韵,增添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内心深处的自信和自豪。”正确把握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是正确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前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植根中华文化沃土,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同人民群众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融通起来,具有强大历史穿透力、文化感染力、精神感召力。特别是习近平文化思想标志着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表明我们党的历史自信、文化自信达到了新高度。在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的过程中,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二是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处于上升期,不仅是物质力量的积累,也伴随着精神力量的增强。今天,蕴含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等古老智慧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逐步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不断彰显,中国人民焕发出前所未有的历史主动精神,凝聚起自信自立自强的精神力量。在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的过程中,要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激扬中华文明新活力,努力用中华民族创造的一切精神财富来化人育人,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

以创新提高思政课质量和水平

挖掘好、运用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要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

一是更新教育理念。从关注学生综合素质入手,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教学过程。注重培育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科学文化素养和良好心理素质,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实现全面发展。二是创新教学内容。充分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经典名篇、历史人物事迹等资源,通过开展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制定个性化的教学方案,深入挖掘和解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内涵、价值观念、道德观念,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让学生更好理解和接受思政教育内容。三是加强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社会实践机会,如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志愿服务、文化节庆活动、历史遗址保护等实践活动,开展中华传统手工艺制作、中国画欣赏等文化体验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和开展思政课的重要意义。四是提升文化自信。通过组织学生参加文化交流活动、参观历史文化遗址、开展文化研究等方式来增进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识,让学生深刻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内涵,不断增强文化自信,不断增强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引导学生不断增强文化自信,努力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作者单位:西北工业大学

(编辑 马雨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