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收藏快讯

张珍:让红色收藏传承红色文化

日期:2019-04-19    文章来源:乌海日报.2018年11月2日    

5cb93e55073d0.jpg

张珍的红色收藏品

5cb9402c3c8cc.jpg

张珍的红色收藏品

近年来,“红色收藏”被越来越多的收藏者青睐,在乌海市就有一位钟情于“红色收藏”的达人,他就是“乌海民俗博物馆”馆长张珍。

走进“乌海民俗博物馆”,映入眼帘的是伫立在馆前的毛泽东塑像,手握纸卷,大步向前。张珍告诉记者,这尊塑像全国不超过3尊,寓意是“手握蓝图,规划祖国”。整个馆内,站、坐、半身、全身等各种姿态的毛泽东塑像、画像,以及大小不一、材质各异的毛泽东像章,彰显民族情谊的宣传画、小人书、老照片等红色藏品多达上万件,令人目不暇接。“从小我就对老物件情有独钟,自26岁开始收藏至今从未停歇,一直在‘路’上。”张珍讲述着自己的收藏之路。

今年51岁的张珍,是土默特左旗土生土长的农家子弟,18岁时,为了生计走出家门,只身一人来到乌海闯荡,以打零工为生。23岁,张珍结婚成家,和爱人在街边开了一家小卖部,生意做得红红火火。有了积蓄的张珍终于按捺不住自己爱好收藏的心,便在小卖部门上挂起了“收购纪念币”的标牌。“有一次,我花20元收购了一枚1元硬币,爱人知道以后非常生气,一连数落了我好几天,直到我以470元的价格转手后,她才放了我一马。”张珍笑着说道,“其实我和爱人之间有不少这样的小故事,因为早年家里经济条件不好,而我又总是拿着仅有的存款去淘‘宝贝’。不过还好,后来爱人在我的熏陶下,也渐渐喜欢上了收藏,我也有了坚强后盾。”

5cb94260bd076.jpg

老放映机

收藏之初,张珍以收藏纪念币为主,后来才渐渐将收藏重心转向民俗物件和“红色物件”。“民俗收藏和红色收藏不像货币收藏那样简单,初入行当时,被骗是常有的事。有一年夏天,朋友告诉我,他淘得一件极品,要我去看看。我一听,心里痒痒得不得了,立刻星夜兼程坐车赶去。我第一眼就看上它了,没想到花高价买回个赝品来。”张珍说,“好在如今我已经‘上道’,对于物件的真假和价值一眼便能看出。”

这些年,张珍为了网罗民俗、红色物件没少吃苦,他每年都要将全国各地的古玩市场跑一遍,有空时还会约上三五好友一起去农村寻“宝”。“收藏过程虽然辛苦,但为了自己的爱好和信念倒也乐在其中,更何况这些年的寻宝经历不仅让我结识了不少志同道合的朋友还与许多古玩卖家相熟,现在大家经常会把货真价实的好东西留给我,我收藏起来也方便了许多。”张珍乐呵呵地说。

谈起建“乌海民俗博物馆”,张珍有些兴奋:“没什么特别的契机,只是很偶然的一天,我看着家里满满当当的藏品,便想着这些老物件承载着一代人的红色记忆和国家的历史,于是,建一个公益性民俗博物馆的念头就在我心里生根发芽了。”2014年,张珍着手建博物馆,从设计到装修再到藏品入馆,每一环节他都亲力亲为,为的是将博物馆最好的一面呈现给大家。他希望这一件件“红色藏品”,可以让参观者更深切地感受到那段火红岁月,更能近距离地触摸到那段红色的历史,从而深刻感悟先辈们艰苦创业、勇于奉献的精神,明白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寒暑往来,花开花落,“乌海民俗博物馆”已开放4个年头,展品仍在持续更新,这是张珍对“红色收藏”的一往情深,更是张珍对博物馆的精益求精。看着满屋子的藏品,从开始到现在,是量的积累,更是爱的升华。张珍环顾房间一周感慨地说:“每每伸手抚摸这些物件,都仿佛是在触摸着那段历史。”当问到下一步有何打算时,张珍表示,一方面他想将博物馆扩建,容纳更多藏品;另一方面,他计划建一个影视城,为红色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尽一份绵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