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张芳主席、尊敬的各位领导、文朋诗友们,大家上午好!
阳春三月,秦岭山峦,柳绿桃红。汉江两岸,泼金织锦。在这一年一度,汉中油菜花旅游节的美好时节,我们陕西省农民诗歌学会第五届会员代表大会,在朱寰飞舞的的洋县召开了。这是陕西农民诗歌学会组织建设的一件大事,也是陕西每一位农民诗人心中的一件幸事。在这里,我向大会的顺利召开,表示衷心的祝贺,向每一位参加会议的同道,表示深切的问候;祝贺大会圆满成功,祝贺陕西农民诗歌创作繁荣昌盛,祝贺陕西农民诗歌学会越办越好。
我们生活在一个文化繁荣,精神丰富,科技发展,众声喧哗,杂音缭绕的生活环境之中。互联网、自媒体、头条、快手、抖音、短视频、个人博客等传播形式,五彩缤纷,琳琅满目,令人目不暇接,眼花缭乱,头昏目眩。在这种形势下,我们的价值判断要有一个基本的底线认识。我这里主要强调三点:
一、中国社会主义道路地选择,是历史地选择。中国神话中的牛郎织女,十殿阎罗之平等王的民族精神原型说;陈胜吴广,黄巾起义,黄巢起义,“赤眉军”起义,王小波、李顺起义,太平天国,李自成等历次农民起义,都把“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天下均平”“吾疾贫富不均,今为汝等均之”,均田地,求平等,求公平,求正义的宗旨,写在他们起义的大旗上。东晋,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把这种空想社会主义的思想表现得更为清楚。因此,我们说:追求社会的公平、平等、正义,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来的历史的选择,民族文化精神的选择。汉中,汉江,汉字,汉文化,汉水一直留到,今天,这种民族文化历史精神的积淀性,构成了历史对社会制度的选择性。站在汉中的洋县,我们对汉民族的文化历史选择应该有一种历史自信,民族的自信。
二、一带一路是“破局”的伟大决策。美国的科技霸权,政治霸权,美元霸权,割各国财富的韭菜。新殖民主义对我们实行政治压迫,经济封锁,打、卡、压。为了破这个局,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一带一路”的伟大决策。这个决策,与毛泽东的“第三世界”和邓小平的“一国两制”有同样伟大的战略意义。尽管我们面临着种种内忧外患。但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民族精神,将是我们奋发图强,迎来一个前途光明的新的时代,
三、共产党“为人民谋幸福”的宗旨没有变。牢记使命,不忘初心,是共产党执政为民的宗旨。这个宗旨在今天反腐倡廉的社会变革中表现的尤为突出。多少个贪官,纷纷落马,表现出中国共产党自身革命的坚定性。新中国是在战争的废墟上建立起来的,我们的底子太薄,一穷二白,五、六十年代,我们吃住都成为问题。然而,今天,我们14亿人的吃饭穿衣问题解决了。我们的卫星上天了,“5ga”运用了。这种民族自信,历史自信,制度自信,政治自信,我们应该是有,。
我们正处在一个百年未遇的历史大变革时代,有理想、有才华、有抱负、有志气的诗人,在这中国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型的重要历史接点上,在这乡村文化向都市文化急剧转折的拐点上,在传统观念向现代意识、经验理性向逻辑理性强烈冲击中,一定要强调自己的深切体验,强调自己对生活的真实感受,强调真实地表现生命、生存、生产、生活的柴米油盐,锅碗瓢盆,衣食住行,冬暖夏凉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真实地表现,人与土地,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恩怨情仇,善恶美丑;真实地表现市场经济条件下,城乡一体化的建设中的坎坷崎岖,荣辱兴衰……
在坚持这三点基本认识的前提下,尽量的把生活的真实、情感的真实和艺术的真实有机地结合起来。在这结合的过程中,哪怕是拖泥带水地带着生活的血丝,带着斩不断,理还乱的一种生活的困惑和迷茫,带着未能来得及用理性清理的、未能来得及用艺术的技巧加工的生活的原生态的情感,原生态的材料,原生态的矿石,把它生动、形象、鲜活的、诗意地呈现给读者,也是包含着艺术审美指向人民性的价值追求的。读者一定能够从这拖泥带水的生活原生态的感情情感中,感受到心灵跳动的生命呼吸中,感感受到时代的脉搏在跳动。
我们生活在一个民族传统文化精神,受到“二战”后西方各种文化精神挑战的历史时代。历史虚无主义、新历史主义、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非理性、非本质、非真相……广泛的渗透、侵蚀、稀释、冲击我们中国传统文化,冲击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思想。中国的文化和西方的文化,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化形态,这二者之间因为地理、人种、气候、习俗、生活和生产方式的不同,其表现出来的本质属性各不相同。一方不能代替一方,一方不能复制一方。经验的借鉴仅仅是一种价值取向上的一种认同,而不是操作经验实践方法上的照搬和嫁接。例如,西方的悲剧,突出死亡的警示。中国的悲剧,强调生存的理想。西方的悲剧,把人引向一种绝望的苦难意识。中国的悲剧,把人引向一种希望理想的追求。《梁山伯与祝英台》,最终,两只蝴蝶从坟墓中飞了出来。《窦娥冤》最后也实现了三个意愿。
我们一定要守住中国精神,中国文化,中国经验理性,伦理道德的底线。西方文化对我们有两个作用:一是,“镜子”的作用。站在西方文化的这面“镜子”面前,我们知道我们有什么不足?我们缺什么?我们需要什么?二是,培养基的作用。在他们提供的这种文化精神培养基上,种下我们民族文化精神的本质――农耕文明文化精神生命基因的种子,繁衍出适用于新时代、新文化,新历史的精神新品种,这种新品种将沐浴着新时代的阳光和雨露,携带着人类社会文明历史发展未来趋势的价值取向,迎着东方的晨曦走向朝阳。
我希望我们的农民诗人,能够从北岛、顾城、舒婷、江河、杨炼、伊沙、蓝马、杨黎、李亚伟,尚仲敏、韩东、伊蕾,唐亚平,乌青等人的探索性入手,借鉴他们强调现代意识,现代观念,突出“哲思”和“诗思”意象性的叙事方式,丰富我们农民诗人们更多的强调写意性的言情写景,“满眼景语皆情语”的诗学精神,走中国古典诗词加现代民歌的创作路子。我们的农民诗人们要匍匐于大地,吮吸着日月星辰的精华,合着高山流水的叮咚音韵,凝神谛听宇宙人生的律动,写出有感于心灵真实感受,有感于社会主义新时代建设的诗篇来,这似乎应该是当前中国农民诗歌创作的方向。
我们正生活在一个改革开放的时代。陕西农民诗歌队伍建设也应该适应这样一个开放改革的时代。我们对今天的“农民”的概念要与时俱进。今天的农民,已经与昨天的农民大不相同。今天的农民,是新一代,有知识,有文化,有思想,有理想,有才能、有气魄,有抱负,有创新气魄的新一代的、现代化的农民。他们的精血深处,暗含着人类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转换过程当中的“和历史性的价值取向”,暗含着人类城乡一体化建设过程中,道德的判断与历史的判断相统一的价值走向。随着中国城市化建设和振兴农村的双向推进和深入发展,社会户籍管理功能有可能逐渐被身份证管理功能所削弱,最终有可能被代替。在这种形势下,陕西省农民诗歌队伍的建设中关于农民的概念的思考,是否可以考虑建立在文化精神的生产――诗歌创作基础上进行思考?在这里,我们不仅仅以现在还耕作在土地上的、户籍仍然在农村的、原著农民为主体骨干的队伍建设,我们还应该以更加广阔的胸怀,接纳一切凡是热衷于“三农”题材创作的人,凡是在“三农”题材和主题诗歌创作上作出贡献的人,凡是热衷于对陕西农民诗歌创作可以发挥建设性作用的人,凡是有乡村生活经历,乡村生活体验的人,而且不忘初心,书写乡愁的诗人,我们都可以和他们结为盟友,都可以把他们扩大进来,包容进来,吸收到我们的陕西农民诗歌队伍的建设中来。我们不要划地为牢,不要固步自封,这样我们队伍才能越来越强大。
中国的农耕文明薪火传承到今天,如何保留中华民族盘古开天地的创造精神,如何保留中华民族夸父追日的世界观念,如何保留精卫填海的宏伟志向,如何保留“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的民族文化精神的遗传基因,这是时代向每一个有思想,有文化,有理想,有追求的诗人提出的一个严峻的问题。中华民族在坚持民族精神走向世界,走向现代化的道路上,遇到了严重的挑战,严重的考验,正处在一个非常紧要的十字路口。
汉中,这是一个深蕴着中华民族远古先民刀耕火种的风水宝地。这里,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巴蜀文化和秦陇文化在这里相交,青城山与龙门洞的武侠精神在这里相融,这种特殊地域文化模板,为我们提供一个两种不同文化形态撞击、裂变、渗透、融合、借鉴中的一种象征性的暗示或启示,让我们呼吸着洋县菜籽花的馨香,聆听着朱瞏悦耳的歌唱,从这里获得诗性创作的灵感,走向新生活的新天地。
这是一个伟大的时代,呼唤伟大的作家,伟大的作家出现的时代。这是一个伟大的作家和伟大的作品,一定会出现的时代。让我们乘着新时代的春风,放飞心灵自由的诗兴青鸟,描写我们伟大的时代,伟大的人民,伟大的创举,写出无愧于伟大时代的优美诗篇来。
2024年4月2日上午与汉中洋县
(编辑 吕小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