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红云专题 > 机构寻踪 > 新文艺圣殿——延安鲁艺 > 文献参考

钟灵:延安鲁艺的校园生活

日期:2019-09-19         文章来源:《音乐周报》         

1938年到1939年的上半年,鲁迅艺术学院还没有搬到延安东郊的桥儿沟,那时的校址在延安门外的西山。一排窑洞,几十间平房,房前平出来一个篮球场,山坡前是一座古庙的废墟,杂草丛生,这就是我们的鲁艺校园。

我们的校园虽然简陋,但校园内的生活却充满了情趣。

最让我们感到不便的还是学习用品太缺。就拿我们美术系来说,能得到一只画素描的6B铅笔和一张图画纸,便是十分难得的了。后来,我们学会了用柳枝烧成木炭条,在马兰草制的米黄色粗纸上作画,倒也别有雅趣,画完再喷上一层薄薄的胶水,把炭条的粉末固定住,就成为一幅素描习作了。

那时,鲁艺的学生们都是十几岁到二十岁出头的小青年,精神状态是朝气蓬勃的,校园内经常是嘹亮的歌声、此起彼伏,大家生活得十分愉快,同时,校园内文化气氛也是很浓的。

我记得,有一次同学们聚在一起对对子玩儿,有位同学出了一句上联:“江风徐徐吹柳岸”,这句上联出的很妙,其中嵌有三位同学的名字:江风(不是后来担任美术系主任的江丰,而是鲁艺实验剧团的一位同志),徐徐(音乐系的同学,是一位口琴演奏家),柳岸(戏剧系的女同学,是一位很漂亮的小姑娘),而且意境也很美,下联要对的工整颇不容易。但是,不久就有位同学以“烈焰熊熊照边疆”对上了。这句下联也嵌有三位同学的名字:烈焰(戏剧系的同学),熊熊(是位女同志,好像是教务处的工作人员),边疆(普通科的同学)。这个下联在平仄方面还不够完美,也不如上联富有诗意,但气魄雄浑,对仗也基本工整,这就难能可贵了。

这幅对联一时在同学们之间传诵,大家都认为很有意思,而被写入对联的六位同学也从没提出过“侵犯姓名权”的抗议。

我们延安鲁艺校园内还有一件为众人属目的事,即每个月都要出版一次墙报。当时每期墙报都出的非常精彩,内容丰富,图文并茂,誊写工整,贴在墙上成为校园一景。记得当时的“主编”是后来成为大作家的秦兆阳同志。现在想来,我对其中一期墙报的印象最为深刻,原因是那期墙报上发表了一幅华君武同志的漫画《吃面条》。

当时,鲁艺的老师和学生的伙食标准都是一样的,唯一不同的是学生们在伙房前的平地上自己打饭吃,而教师们则由“红小鬼”(当时对服务员的爱称)把饭送到宿舍兼办公室门前。

平时顿顿是小米干饭,盐水煮土豆或萝卜白菜,一碗菜上面也许能飘着一星半点油花。难得碰到吃一顿面条,因为面条是用粗粮做的,所以称得上是“打牙祭”了。

现在提起那面条实在不敢恭维,因为做饭的人少,吃饭的人多,所以来不及加工细作,每次面条都切的有手指头那么粗,可是当时我们吃起来还是有滋有味。每当炊事员一抬上装面条的大木桶,同学们就一拥而上,争先恐后地去捞面条,饭缸子比较小的同学想吃第二缸子时,可能面条就没有了,只能等着吃炒小米剩饭,(不是用油炒,而是在锅里热一下)。当时同学们抢着捞面条的场面可想而知,是很不雅观的。

华君武同志看到这种情况,便画了一幅漫画,在他的笔下,吃面条的场面被夸张地画成游泳池的高台跳水:一群“勇士”们左手持大缸子,右手持勺子或筷子,向着中间的面条木桶冲刺!有的甚至飞起来,双脚离地。画中“勇士”们的热汗与面条齐飞,眼睛共缸一色,真是热闹的紧!

这幅漫画《吃面条》在墙报上刊出后,大家看了都捧腹大笑。从此以后,再碰到吃面条的日子,大家就文明礼让,规矩多了。当时同学们对这幅漫画的反应很好,并不觉得对自己是大不敬,包括带头抢面条的“勇士”们,也是心服口服。

在鲁艺,冼星海同志创作的《生产大合唱》和《黄河大合唱》完成后,因为我懂简谱,也会用仿宋字刻蜡版,便自告奋勇去帮忙刻蜡版并油印。我们刻蜡版的同志是在晚上加班(白天要上课或去山上开荒种地),因此有资格点蜡烛,蜡烛比起平时用的小麻油灯碗要亮多了。

为此,鲁艺专门成立了合唱团,乐谱印好后,就在校园内排练。当时因为音乐系人手不够,便吸收其他系的同学参加排练,我能识简谱,嗓子又好,当然是被吸收的对象。参加合唱团后,在《黄河大合唱》首次公演时,我担任独唱演员,扮演《河边对口曲》中的“王老七”。

当时冼星海老师亲自指挥,他发现我嗓音有培养前途,便动员我入音乐系学声乐和指挥,我考虑再三,觉得还是对美术有偏爱,就婉言谢绝了他,现在看来,我当时如果听了冼星海老师的话,那就会走向另一条艺术道路了。

那时,在延安这个革命的大家庭中,每个人都可以自由的发挥自己的长处,选择自己所喜爱的工作。大家团结在抗日的旗帜下,为了共同的革命目标而信心百倍地奋斗着,虽然生活非常艰苦,但心情却都很舒畅。同志们之间互相帮助,互相鼓励,团结友爱。在工作中遇到问题时,大家就切磋琢磨,从不争名夺利。这种纯净无瑕的“人际关系”(如果也叫“人际关系”的话),在半个多世纪后的今天看来,是多么令人心往神驰啊!

016.jpg

毛泽东(前排右一)与部分学员合影

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