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红云专题 > 机构寻踪 > 延安交际处 > 探本溯源

林迈可夫妇在延安

日期:2019-10-17         文章来源:延安红云原创         

在抗日战争时期,有不少国际友人是以非共产党员的身份,参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斗争的,林迈可就是其中一位。

林迈可原是燕京大学英籍教师,他同情中国的抗日斗争,曾在沦陷后的北平秘密为八路军做过一些事,珍珠港事件后,他携夫人逃离北平。在八路军的帮助下,进入晋察冀边区,在晋察冀和延安工作和生活,直至抗战胜利。他与中国抗日军民同甘苦、共患难,为根据地的电讯事业的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林迈可出生于英国的一个世代书香的门第。1937年他受北平燕京大学聘请,担任燕大的经济学导师,并领导创办牛津大学式的导师制。1937年12月,林迈可绕道美国,从温哥华乘船来到中国。与他同船来中国的还有著名的国际主义战士--白求恩。

1944年5月,林迈可一家到达延安,延安交际处负责接待他们,全家住在交际处。第二天,朱德总司令由黄华陪同看望林迈克。黄华曾是燕京大学"一二·九"学生抗日运动的组织者之一。不久,毛泽东主席对林迈可一家来延安表示慰问,并特别问到林迈可孩子的健康。

林迈可一到延安就急于工作。朱德、叶剑英和他详细地讨论了他的工作问题。不久,他被任命为18集团军通讯部的无线电通讯顾问。

为了迎接美军观察组,林迈可夫妇参加了翻译组的工作。与此同时,林迈可还和美国人一道,设计了一个通讯网络,以便为美军飞机提供气象预报。

在延安,林迈可一方面为延安的通讯和新闻事业尽力,另一方面,他还主动撰写稿件报告边区概况,请经过和离开延安的外国人带走,或发送给合适的报社、政府机关,或任何对抗日根据地感兴趣的人。

林迈可在中国战斗和生活了8年,他的一儿一女都出生在抗日根据地。他用刚到北平时购买的一架德国造的蔡斯伊康照相机,把自己和平西、晋察冀、延安军民的抗战生活拍摄下来,从战争年代一直保存至今。

抗日战争胜利后,林迈可一家于1945年10月转往重庆经印度返回英国。

新中国成立后,他和家人都非常关注中国的发展,多次应邀访华。他是中国人民永志不忘的老朋友。

下面是他们全家在延安的一些工作、生活的照片。

5dba44ab20c0b.jpg

1944年5月下旬,林迈可夫妇到达延安。他们被安排住进延安交际处的两个窑洞里。进入交际处的大门,可以看到整座山坡上排列着一排排窑洞,大门的右边是个篮球场,食堂有很大的窗子,还有拆卸式的门。会客室里放着沙发和靠背椅。图为林迈克初到延安时的景象。

5da82e508723d.png

林迈可夫妇住的延安交际处,前身可以上溯到1937年9月陕甘宁边区政府成立时的招待科。抗日战争时期,延安交际处承担了大量的外事接待工作和统一战线工作。在延安,林迈可夫妇也结识了美国医生马海德一家。图为马海德与林迈可两家合影。

5da82f2c665fc.png

林迈克和妻子李效黎在此见到了当时中共的很多高级领导人,包括毛泽东与江青夫妇、朱德、周恩来夫妇、林彪夫妇、叶剑英等等。他们与这些领导人多次共进午餐。在此,林迈克被任命为第十八集团军司令部通讯兵的技术顾问。图为李效黎在纺线。

5da830727651f.png

林迈可在1945年11月带着妻儿搭乘美军观察组的飞机离开延安,他希望回到英国,利用英国的影响来防止中国发生内战。他们后来在英国和澳洲、美国生活,也回过几次中国。林迈可于1994年辞世。图为离开延安前,延安人送别林迈可和李效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