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权中
清末民初,陕西蓝田县出了个先贤牛兆濂,被誉为关中大儒,当地人称“牛才子”。以《白鹿原》冠名的著名作家陈忠实小说和电视剧中的“牛先生”原型 ,便是牛兆濂。可是,这样一位大文人,却差点儿撞在一位将军的枪口上,岂不真的是秀才遇见兵么?这个兵,不是普普通通一兵,而是大名鼎鼎的许权中将军。
牛兆濂
说到许权中,陕西人不应当忘记他,当年他的知名度,绝对是大明星级的人物,驰名省内外,享誉国人。这位陕西临潼山东移民后代,和杨虎城同庚,出生于1893年10月,李大钊介绍入党的陕西早期共产党员。他戎马一生,走南闯北,一路走来,征战无数,从陕西辛亥革命敢死队队员,成长为陕军高级将领、抗日名将。他是一位信仰坚定、具有战略眼光的军事人才,八一南昌起义刚刚爆发,他就在临潼关山挺身而出,力排众议,果断地为中共中央和陕西党组织掌握了一支千余人的革命武装,很快扩大到2000余众,时称“许旅”,旅内党团组织健全,成为渭华起义主力;他也是陕西党内较早主张并提出武装进山,在陕北建立革命根据地的人。翻开他的年谱,察看他的履历,满纸辉煌:靖国军护法,反段驱陈;首都革命,逐溥仪出宫;加入国民军,激战南口;五原誓师,南下援陕,解西安围城;创办军校,培养军政骨干,参加渭华起义;察哈尔抗战,吉鸿昌第2军副军长兼主力18师师长,喋血多伦,收复察北5座县城。全面抗战,转战华北,保卫保定,驰援忻口;守卫河防,收复河东13县,威震日寇,誉满陕晋。
许权中
许权中,也是陕军中一位有知识、有文化、军事素养高的革命军人。他秉性沉稳,老成持重。自幼家境赤贫,得益于好友和靖国军总部资助培养,先后从三原省立甲种工业学校、云南讲武堂广东韶关分校毕业,又经实际主持中央工作的政治局常委、常委秘书长兼中央组织部部长周恩来派遣,赴苏联红军大学、中山大学学习两年。回国后,仍由周恩来安排,北上天津,担任由顺直省委改组成立的中央北方局军委副书记,参与领导消除立三“左”倾错误影响。不幸,因叛徒出卖,被捕入狱,受尽酷刑,视死如归。经党组织努力,先期出狱的“同案犯”“左联”冯润璋,通过昔日老师、陕西省政府主席邵力子与掌权平、津的张学良上层关系,由杨虎城机要秘书、军法处长米暂沉联系许的好友刘文伯出资1000块银元,方保释出狱,随后进入陈赓建立的中央情报保卫机构北京特科(一说北方特科)。北京特科隶属上海中央特科和北方局(军委)双重领导,许权中一度居住于北平西城区绒线胡同37号,这里是北京特科机关秘密驻地。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兴起,北方局派许权中前去张家口,会同冯玉祥、吉鸿昌、宣侠父等,投身察北抗战。
吉鸿昌
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遭到蒋介石16个师和日军打压失败,许权中秘密化装,潜入天津,同吉鸿昌、任应歧、南汉宸、宣侠父等组织“反法西斯大同盟”,从事抗日活动。“大同盟”秘密联络站设于天津国民饭店38号。不幸的是吉鸿昌、任应歧在联络站遇刺负伤被捕,就义于北平陆军监狱。此时因许权中前往河南漯河联系地方抗日武装,南汉宸不在天津,宣侠父已调中央特科,避过一劫。白色恐怖笼罩下的天津、北平,情势险恶,许权中只身返回陕西,化名杨健,隐蔽韩城。后复返天津,担任代行北方局职权的中共河北省委军委副书记。因长期戎马倥偬,转战奔波,牢狱摧残,加之工作环境恶劣,生活条件艰辛,许权中积劳成疾,妻子又不幸亡故,不得不回乡料理妻子后事,休假养疴。1936年9月下旬,周恩来在陕北保安党中央驻地派汪锋南下西安,开展17路军统战工作,将许权中组织关系由河北省委接转回陕西。
宣侠父
红军长征三大主力胜利会师,西北抗日救亡运动风起云涌。处在“围剿”红军还是与红军合作抗日十字路口的张学良、杨虎城两将军,正在谋划“把天戳个大窟窿”这桩惊世骇俗的大事件,诚邀许权中一起参与机密,共图大举。“惊雷”响起之前,杨虎城亲书许权中,大意为:“救亡图存,在此一举,速来西安,共商大计。”派刘文伯司机、许权中长子许建安连夜回临潼,送信给父亲”。许权中很快赶往西安,与杨虎城见面,谈论时局,杨给许以警备第二旅副旅长之暂时名义,以便担当关键部位指挥。“兵谏”这天凌晨,许权中在预定时间指挥杨总部特务营包围西京招待所和花园饭店,扣留国民党军政大员陈诚、朱绍良、卫立煌、蒋鼎文、陈继承、陈调元、蒋作宾、蒋方震、蒋百里、蔣锄欧(铁甲车司令)、张冲、万耀煌、萨镇冰(中国近代海军著名将领、清末海军统领、民国海军总长、北洋政府代国务总理、慈善家)、邵元冲(后越墙逃跑中流弹而亡),还有军统特务头子、家眷、随员共五六十名。随后指挥又拔掉省会公安局这颗顽固抵抗的“钉子”。
西京招待所
活捉蒋介石,南京方面咄咄逼人,扬言以武力向西安方面摊牌,出兵西安之声甚嚣尘上。虽有“戏中戏”成分,但也构成实际威胁,东府渭南数地连日遭蒋空军投弹轰炸。中共代表周恩来鉴于“三位一体”的东北军和红军主力大都在陇东、陕北一带;17路军驻大荔7军军长兼42师师长冯钦哉已叛杨投蒋,潼关门洞打开,中央军无阻进入关中,已与东北军接火,建议张、杨在红军南下的同时,尽快组建一支强力武装,形成“三位一体”的“铁拳头”,以随时应对复杂局面。12月20日,张、杨以抗日联军临时西北军事委员会正副主任委员名义批准成立一个独立旅,编制一、二两个团,一个独立营及旅司令部直属部队,隶属17路军序列。原阎揆要特务第二团编为第一团;原韩子芳特务第一团编为第二团;独立营则由17路军总部宋文梅特务营李锦峰第四连扩编而成。全旅7个营20多个连队,约3000余人。旅长为许权中,副旅长为任耕三、参谋长为童陆生、政治处处长为方仲如。这4位主要旅干部,为清一色的共产党人。独立营正副营长李锦峰和王汝昭、一团正副团长阎揆要和谢晋生及三营营长李明轩、二团副团长兼一营营长张子正均为共产党员。另外,连、排、班长及特务分队长大多也为共产党员或进步分子。一团还建有团党委和多个党支部,团党委书记张一平 。汪峰由周恩来通过杨虎城给了个旅少校参谋(主任)名义,实际为独立旅中共组织负责人,相当于旅党委书记。旅部带1 团驻蓝田县城,2 团驻商洛,独立营西安扩编就绪也移驻蓝田。 独立旅警戒蓝田、商洛一线,以便应对从武关方向而来的中央军,平时帮助蓝田县委培训党团骨干,组织开展抗日救亡运动,训练各界抗日义勇军。
蓝田老县城
现在,回到本文开头。1937年1月中旬一天中午,汪锋从县委干部训练班讲课回到旅部,许权中面色严肃地问他:“牛兆濂何许人也?”
汪锋回答:“有名的关中大儒。”
“我要枪毙他,不枪毙也得把他抓起来!”许权中态度十分坚决。
汪锋一听旅长要枪毙牛兆濂,不免心中一怔,睁大眼睛。许权中一看汪锋吃惊的神色。马上又说:“这样的人不枪毙留他干啥!”
面对向来老练持重、言语不多、处事稳健的许权中,汪锋一时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问道:“为啥事?”
许权中一面沉着脸,一面把一张纸递给汪锋:“你看看,这家伙给我上书,要我去伪满洲国把溥仪接回北平,重登皇位,让我当个大臣。现在都到民国二十六年了,他还要回到清朝去,复辟封建王朝,你看气人不气,这不是明明辱没咱们吗?”
汪锋一听,看了看牛兆濂的亲笔书,“扑哧”一笑说:“他是个老朽,快要入土了,你和他生啥气。再说,关中一带谁不知道牛兆濂是清末举人,人称“牛才子',桃李满天下,秦、晋、鄂、鲁、皖、陇、苏、滇等十几个省,还有朝鲜,都有他的学生,受过他的教诲。他讲的张载关学、程朱理学,无非是些孔孟儒家之道,难免为推崇一些守旧的封建伦理道德思想不遗余力。蓝田好多人都知道,牛兆濂早已认为他与大清君臣名分已定,活着是大清的人,死了是大清的鬼。他留恋清朝,却反对军阀混战,不满蒋介石反动统治,痛恨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占领中国东北。当日军进犯山海关时,他要联合五百义士,通电全国,出师抗日。如果我们连这样坚决主张抗日的人士都不能团结起来,蓝田人就会说我们的闲话,怀疑我们的抗日统一战线政策。经汪锋这么一解释,许权中破怒为悦:“那就算我错怪他了。”半年之后,七七卢沟桥事变爆发,许权中率部奔赴华北抗日前线,一代关中大儒牛兆濂70而終。
许权中
一代抗日名将许权中,久经沙场,浴血奋战,屡立战功。可是,长期征战,沉疴新疾时重时轻,率部177师收复河东13县返回,更是一病多日,不得不走下战场,蒋介石给他个96军中将参议兼陕西省保安司令部参议的名义,回家休养。在家乡临潼交口地区,与地下党组织、民间抗日武装、知名抗日人士来往,开展统战工作,恢复并建立了地下交通站,将一批批抗日青年、日用物资、医药器材和情报秘密送进边区。交口地区一时风清气正,抗日气氛很浓,坏人不敢骚扰。随着几次反共高潮浊浪泛起,许权中秘密共产党员身份引起蒋介石、胡宗南的“惦念”和“关照”,常有不三不四的人来窥探和骚扰,出行自由受限。为安全起见,第4集团总司令孙蔚如安排他任集团军陕西眉县万家原垦区主任。1943年12月9日清晨,许权中和任耕三一行3人,遭特务、土匪合谋拦路截击,杀害于眉县槐牙镇教坊村窑店沟道。时年50岁。
许权中信仰坚定,为人诚恳敦厚,胸怀坦荡,能忍辱负重,在毛泽东、周恩来心目中留下很好的印象。遇害后,中央直接负责第4 集团军38军中共工委工作的毛泽东曾经询问:“为甚么不早把许权中调回延安?”“许权中同志死了很可惜。”周恩来十分感慨地说:“如果许权中早回延安,就不会被敌暗杀!”许权中资历深,德高望重,陕西革命老前辈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张德生、汪锋、赵伯平等,都敬重他,情同手足。许权中罹难后,负责陕西“国统区”地下党工作的汪锋,代表中共关中地委(原省委)派人秘密协助家人料理后事,保护家人安全。许权中儿女多,拖累大,生活拮据。1952年习仲勋离开西北局赴京上任,与赵伯平商量决定,带着许权中的小儿子许建森进京,为烈士抚养后代,送往101中学上学。开学报名前,习老对小建森说: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己经建立了,这是包括你父亲在内的无数革命先烈用生命换来的,你就改名叫“共和”吧,小建森很喜欢共和这个名字。从此,许共和成了习老家中的一员。习老还经常提醒自己的子女,对待烈士的孩子,要像当作自己的亲兄弟一样相处。许共和在习老家生活了6年时间,一家人在许共和身上寄托着对许权中烈士的无比情怀,也寄托着对许共和的殷切希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