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红云专题 > 红云文苑 > 红色家书 > 红色家书

刘宗歆写给妻子的信(节选)

日期:2020-09-09                  

20200515022507341.jpg


  刘宗歆(1912年6月~1941年12月30日),浙江上虞人。1933年9月,考入同济大学医学院。1937 年上半年,参加了由同济大学在南京组织的全国医药专科学校学生集训队。1938年7月,参加中国红十字总会救护总队金华大队第6中队第67医疗队,任医师,并曾经到新四军小河口军部后方医院工作。1941年,由皖南回到了金华,任第312医疗队队长。3月9日,受命到浙江衢县组建临时防疫处,筹设隔离医院,投入扑灭鼠疫的战斗。12月30日,因抢救病人感染鼠疫,以身殉职。时年29岁。


舍子妹妹:

   我已在南京开始新的生活了……

   我们本定八日出发的,后来接到南京的电报,改期十日早车进京……车行甚远。十时到苏州,十一时到无锡,下午一时过镇江。沿途上下乘客很多,座位都挤满了,还有许多人站着。窗外绿野满眼,流水人家,下午二时三十分到南京下关站下车。数年前是到过南京的,但印象很模糊了。下关看起来很整洁。上海多校同学,都聚在车站里等车,足足等了一小时之久,才抢上公共汽车进城,行李另外雇马车装载。汽车上看马路,真是比走马看花更不如了。南京的街道,是相当的宽阔的,虽是柏油路,车子走过,还是扬起尘埃来,像云彩似的。在莲花巷下车,整队,我们一校排在上海医学院后面,做第二,由此闲步,过国府路,转碑亭巷,国民大会堂和美术陈列馆的新建筑,是相当美观的,都是西式的,中山路旁交通部铁道部等等官舍,一味的宫殿式,褪了色的画栋雕栏,看起来反而觉得难看。最后我们的队伍走到一条石子路,叫做宗老爷巷,这街名怪有味的,我们就在一个院子里走进去了,这里据说是陆军军官训练班的旧址。

    ……

   我在第一中队,暂时住在第三卧室,过了一夜。当天到时已将四时,大约在五时余吃了晚饭,饭后说是可以自由进出。我同着高有炳、高有焕等就去玩玄武湖了。

   到玄武湖已七时。出得城门,夜色苍茫中,租到小舟一,价一角,四人划了开去。暮色朦胧,一排城墙,和远处群山媲美。我们半路中弃了小船,至五洲公园闲散。这里黑夜寂沉,游人绝足,只有我们几个,还对比美景,流连忘返,但因限于时间,不得不九时前回营。归途中,在一处小店休息了一会,他们喝着汽水,我则匆忙地写了两张明信片。

   ……

   十二日,现在慢慢地能体味军队生活了。在天色阴沉中,大家都起了床。洗脸后不久,就集队点名,因为天雨,做了半小时简单课目。早饭后,上军事科一小课,出操两小时,课目时立正,转位方向,自然行进,两小时的操作回来时真疲乏极了。下午上防空学一小时,接着就是内勤。

这封信写了三天,时常为集队、上课所间断,这样的生活真是没有多大的余裕的,今后的信怕不能详细地写了,但我总多努力来写。

    顺颂

    近好

    歆上

   五月十二日

 

  家书背景:1937年5月至7月,为了使全国医学院的学生,能适应未来战争的需要,南京组织了全国医药专科学校学生集训队,进行战地救护等训练,也学习一些基本的军事技术和战术训练。刘宗歆积极而又认真地参加了这次集训。这封家书就写于1937年5月13日,南京保卫战打响前。


刘宗歆家书2.png


   舍子:

   十日来信收到,我在义乌诊治鼠疫病人已得五十多人,半死半活(发病后一天内服药者多治愈,二天后服药者多死亡),疫势未减,很忙短时间不能走开,涛子很好,有潘家叫人何小姐照料大概还可以,家乡雅世伯来信平安我怕不能回乡啊。

   何太太让她同斯炎走吧!你可设法同信客回乡转衢,行李等物要当心,到家后就写信给我,朋子可能时带来较好,寄给人家总不方便,你到家来信时,若疫势平,我可设法回乡,若病人仍很多,那倒困难了,且等到乡后再说,钰弟来信说愿同来也很好!

   母亲劝劝她说我明年一定来看他,保重身体要紧

   再见!

   宗歆上 十二二十六。

   我不要买东西!

   来信寄义乌卫生医院转交。


   家书背景:这是1941年12月26日,刘宗歆写给妻子的最后一封信,这封家书成了他留给家人的最后遗言,也成为控诉日本军国主义侵略罪行的铁证。在抗日战争中,前方将士在浴血奋战,后方的白衣天使同样以牺牲的精神在奋战,刘宗歆就是其中较为突出的一位。


刘宗歆家书2.jpg



(文章由延安红云平台根据南京党史网、中国江苏网和抗日战争纪念馆网等相关内容整理。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处理。整理人何利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