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红云专题 > 红云文苑 > 文学作品 > 散文

忘年之交

日期:2022-02-14         文章来源:文化艺术报         作者:陈娟

1996年,海伦·斯诺在给安危的最后一封信中说:我多么幸运,遇到了你!

当海伦在1978年重返延安时,她没有想到,会在这里遇到一个不仅英语流利,而且熟读埃德加·斯诺的《红星照耀中国》和海伦·斯诺的《续西行漫记》、对她在华的经历了解颇多的年轻人。她更没有想到的是,这位年轻人此后会成为她在海内外最坚定的支持者、最深入的研究者和最忠实的架桥精神践行者。

1978-1997年,在他们近二十年的相处中,尽管身隔大洋两岸,却在邮寄不便的年代里通信200多封;1985-1986年,安危受邀到美国康尼狄格州讲学,与海伦共叙在中国的往事,深入了解不为人知的细节,对海伦在清贫孤独之中坚守气节所震撼,为海伦心系中国、坚定不移地支持中国人民感恩不已。

回国后,安危著书立说,奔走相告,抓住一切机会为海伦发声,翻译出版了海伦的著作《我在中国的岁月》《毛泽东的故乡》《七十年代西行漫记》等。他在上海、北京的斯诺会议上以事实服人,为海伦正名。1987年,他在西安八路军办事处纪念馆开创了全国首个“伟大的女性——海伦·福斯特·斯诺生平展览”。

1991年,他成立国内首家专门从事斯诺研究的学术机构——陕西省斯诺研究中心,把毕生关注中国人民命运、矢志不渝报道真实中国的海伦·斯诺,这位“未被歌颂的伟大女性”带回了国人的视野中,为海伦赢得应有的认可,中国政府首次为国际友人颁发的“理解与友谊国际文学奖”就授予了海伦·福斯特·斯诺。

1997-2017年,海伦辞世的二十年间,虽然阴阳两隔,但安危从未忘记自己的使命,更加勤恳地工作。在美国,他数次往返,清点数量巨大的海伦手记与中国素材,协助“海伦·斯诺文学托管委员会”的工作,并筹资为海伦的故乡——犹他州雪松城树立了一座海伦纪念雕像。现在该雕像已成为雪松城最负盛名的景点。

这二十年间,安危开创性地设置了“海伦·斯诺翻译奖”与“海伦·斯诺新闻奖”,开创了海伦·斯诺访学项目,持续为国际友人研究发现人才、奖励后生。他继续翻译、出版海伦的著作,发表文章、会议发言更是不计其数。

这二十年间,安危把海伦毕生追求的“架桥”精神践行在祖国的热土上:将美国环球志愿者接入中国陕西,组织接待100余队美国环球志愿者,为古城带来无数的志愿支教、助民的洋志愿者。

这二十年间,安危开展“爱心友谊工程”,为地处陕西农村的家乡捐建学校;在安上村践行基层民主,给原本封闭的乡村带来新的发展希望。

这二十年间,安危一有去美国探访的机会,就去海伦的墓上拜谒,按照她的遗志,为她献上“黄玫瑰”,并告诉她来自中国的好消息。这前前后后四十年,二十年生前、二十年身后的革命友谊,不可谓不坚!

感念于此,2017年,我作为海伦·斯诺访问学者在美国南犹他大学访学期间,提议纪念海伦逝世二十周年与访问延安八十周年。此提议得到南犹他大学校长与教务长的大力支持,专门在海伦生日的9月21日当天举办“海伦日”大型纪念活动,邀请中美斯诺研究专家与美国社会代表一百余人参与盛会。在会议上,播放了专门为纪念安危与海伦友谊的“忘年之交”专题片,参会者无不钦佩安危多年来对弘扬海伦精神的执着奉献。

值此,陕西省斯诺中心已成立三十周年,安危与海伦相识已四十四年。安危已是八十高龄。在这里,让我们再次回顾安危与海伦的深厚情谊,回看他们的忘年之交,再为海伦献上一枝黄玫瑰,并告诉她这个来自中国的好消息。

(编辑  何利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