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红云专题 > 红云文苑 > 文学作品 > 散文

郑国渠游记

日期:2022-03-15         文章来源:红云平台         作者:钟峻青

阳春三月,万物复苏,莺飞草长,桃红柳绿。34日上午,干休所组织我们部分老干部到郑国渠参观游览。

郑国渠位于陕西省关中平原中部泾阳县西北的泾河南岸,始建于公元前246年,是中国最早的四大水利工程之一。郑国渠西引泾河水东注洛河,长达300公里,流经泾阳、三原、富平、蒲城,最后在蒲城县晋城村南注入洛河,可灌溉良田4万顷。

修建郑国渠,是当时韩国用的一个“疲秦”之计。当时战国末的秦、齐、楚、燕、赵、魏、韩七国中,秦国实力蒸蒸日上,对周边邻国虎视眈眈,东邻韩国却孱弱的不堪一击。于是,韩桓王策划使用计谋,派出著名水利工程人员郑国为间谍,入秦国游说秦国修渠, 此举表面上说是帮助秦国发展农业,但真实目的却是想消耗秦国国力,以缓解对韩国的压力。于是本来就想发展水利的秦王政很快就采纳了这一建议,立即征集人力物力,由郑国主持开始修渠。在施工过程中,韩国的“疲秦”阴谋败露,秦王大怒,要杀郑国,郑国对秦王说:“始臣为间,然渠成亦秦之利也,臣为韩只是延数岁之命,而为秦建万世之功”。秦王听后觉得郑国说得很有道理,就继续让他主管修渠。经过十年的努力,全渠完工,史称郑国渠。

2016118日,郑国渠申遗成功,成为陕西省第一处“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如今,这里已经是集历史人文、旅游观光、休闲度假为一体的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步入郑国渠景区,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就是一个六七米高的墨绿色圆形标志牌,上面刻着“世界遗产郑国渠”,十分醒目。标志牌后面的广场中央,是一尊约二十米左右高的浅粉色石雕像,雕像底座中间刻着郑国的名字。从这里拾级而上,是充满现代气息的“郑国渠景区游客服务中心”。在这里,全部游客都要换乘景区特备的小巴士;因为道路依山傍水十分狭窄,且又弯弯曲曲非常难行,大巴是无法通行的。

我们坐着小巴出发后,沿着山路迂回而上,钻过了两个千余米长的隧洞,不大一会儿工夫就到了一个叫“孔雀湾”的景点。孔雀湾四面环山,左边谷底就是滚滚而下的郑国渠,右面山顶上一挂二三十米长、两三米宽的瀑布飞流直下,形成一个二十米左右见方的水潭。水潭中间立一块石头,上面刻着“龙须瀑”三字。瀑布落下来撞击在石头上,水花四溅,水雾弥漫,甚为壮观。水潭周围有三个山洞,第一个洞口写着“勇士漂流”。因为现在初春时节,水特别凉,没有人戏水,闲置在那里。第二个洞口写着“柳毅传书”。柳毅传书是一个发生在当地民间的非常古老的爱情故事,主要讲述了秀才柳毅赴京应试,途经泾河,见一牧羊女啼哭,询问得知其为洞庭龙女三娘,遣嫁泾河小龙,遭受虐待,不堪忍受,柳毅仗义为三娘传递家书,使其获救。从此以后,三娘钟情柳毅,苦苦追求,几经周折,终成伉俪。洞内的岩壁上,一幅幅生动形象的岩画为我们讲述着这个动人的故事。此洞尽头,豁然开朗,洞口挂在半山腰里,脚下绝壁千仞,没有去路,只好原路返回。第三个洞没有写名字,洞内有秋千、摇椅、吊床等器材,看样子是个游戏场所。

离开孔雀湾,我们继续盘山而上,几分钟后就到了“黑沟奇峡区”。黑沟奇峡区长约1.6公里,最窄处不足一米,洞内的山体历经流水千万年的冲刷,形成了若干奇形怪状的壶穴溶洞,行走在峡谷中光线非常暗淡,抬头不见天日,只能从缝隙里露进一丝微光,有些地方靠电灯照明才能通过。山崖多处泉水汩汩,脚下谷底小溪潺潺,如梦如幻。峡谷内的一处绝壁上,雕凿出一尊龙王像,这里就是人们说的龙王庙,给洞内增添了更加神秘的色彩。离黑沟奇峡区不远处就是“浮云台”,这里是一处人造景观。人们在悬崖峭壁上搭了约五十米长铜铁架子,架子上铺设了钢化玻璃,形成一个很惊险的玻璃栈道,供游人攀登游玩。栈道距离地面120米高,人们走在上面,如履薄冰,小心翼翼。隔着玻璃往下透视,郑国渠奔腾而下,让人头晕目眩。

继续蜿蜒上行十几分钟,我们来到了“郑国湖”(也叫文泾湖),郑国渠的源头就在这里。湖在仲山顶部,仲山主峰海拔1599米,此湖如天池一般,长约4.6公里,最窄处200米,峡谷最窄处仅1.8米。眼下虽是初春时节,但四面山上已绿树葱茏,倒映水中让湖水变得特别碧绿,真是一派绿水青山的景象。沿着山坡的台阶下到湖边,入口处建一座牌楼,上面是贾平凹提写的“泾河大峡谷”五个字,湖边的码头上停满了各种各样的游船,供人们游湖观景,但是,因为季节的原因,并没有几个人登船游玩。

从导游图上看,这个景区景点星罗棋布,还有一些也都很不错,但我们因为时间关系,未顾遂一一观赏。

参观完郑国渠,我心中油然而生对古人的崇敬,那个时候科技极不发达,劳动工具又非常原始落后,古人竟然有如此智慧修渠引水,造福万代,真不简单!郑国渠的建成,不仅对当时秦国农业的发展、经济的壮大、军事实力的增强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也为秦国统一六国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而且历经2000多年,虽然渠口几经变迁,但主要干渠至今还在使用,这对造福陕西关中仍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