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甘宁边区的民主政治建设历来受到学界的关注,但既有的研究对政权建设以外的民主政治建设关注偏少。由杨梦丹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陕甘宁边区乡村民主政治建设研究》一书,全面而系统地梳理了陕甘宁边区乡村民主政治建设的历史原貌,对边区乡村党组织建设、乡村民主选举、自治等民主政治建设的一系列问题,进行了细致的考察与分析,揭示了中国共产党与乡村社会民主的互动关系,补充了过往边区研究缺乏县以下,尤其是乡村民主政治建设的缺憾,也提供了党领导下民主协商的历史经验。在研究视角、研究资料选取以及研究方法运用等方面,该书体现了党史研究的新特点。
该书的出版,在很大程度上填补了边区民主政治研究的薄弱环节,有利于审视陕甘宁边区民主政治建设的全部面貌。在研究视角上,作者并未笼统地分析边区乡村的民主政治建设,而是选取不同的侧面,分别从边区乡村党组织的建设、边区乡村选举、边区乡村自治、边区乡村民主运动、边区乡村民主法制等几个视角,具体而又客观全面地展现了边区乡村民主政治建设的历史真实。
作为史学的一类,党史研究要出新,同样离不开新史料的发现与运用。杨梦丹在写作过程中,尽力搜集整理了第一手的历史文献,如各级党的文件、党的报刊、原始档案资料等。其中,既有前辈学者整理出版的档案文献史料,如《陕甘宁边区政府文件选编》《中共陕甘宁边区党委文件汇集》《中共中央西北局文件汇集》等;又有当时出版的报刊,如《解放日报》《新中华报》《共产党人》《解放》等;还有边区党委、政府等留下的原始档案资料。这些历史文献的充分梳理,为全书的论证提供了扎实的基础。同时,作者未囿于史料自身,而始终对历史文献采取了一种审慎的态度,客观地分析资料,使结论最大限度地符合历史的本原,同时又将史料放置回广阔的宏观背景和历史的具体过程中加以情境化的理解,最大程度地走进历史的“现场”,获得客观而真实的认识。
在研究方法上,作者十分注重宏观与微观的结合、历史叙述与分析评论结合。边区始终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故边区乡村的民主政治建设不能脱离党这一大背景。如,边区1937年以来的三次乡村民主选举,作者未局限于乡村本身,而是将其放置在抗战爆发国共两党再度合作的大背景下进行展现。再如,边区乡村的民主政权建设,作者将其放入到革命与战争的背景下,指出民主建设既带有执政的特点,又具有为革命服务的目的,因此民主政治必须符合政治斗争的需要,“实质是一种策略”,但作为一种民主的尝试,其意义又十分重大。以及,民主政治中对党员干部奉公守法的教育,认为“没有制度约束的政治承诺和道德追求显然很难防止政权机能的腐败变质”。这些出于历史真实的论述,不仅自然贴切,又颇有几分洞见。
边区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根据地之一,根据地的基本社会面貌就是乡村,故根据地的乡村史研究理应成为深化党史研究的重要领域。继续深化这一领域的研究,需要更多关注地方史料的搜集运用,更需要很好地运用人类学、口述史等多种研究方法,让乡村农民不止是文件中的人物、统计中的数字,更是有感情、有性格的独立个体。
【作者:韩伟 单位:陕西省社会科学院陕甘宁历史研究中心】
【来源:山西日报】
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