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红色文旅 > 文旅概况

榆林抗战司令部遗址

日期:2018-09-20         

在榆林市东南1.5公里处的金刚寺村,有一座残破的窑洞四合院,它是当年爱国将领邓宝珊领导的晋陕绥抗日司令部旧址“桃林山庄”。昔日的这里名流荟萃,多少仁人志士聚集在这座四合院里共商国家大事。而如今四合院已残破不堪,蒿草、破败的墙头、数十孔黑漆漆的窑洞,一切都在诉说着这里的没落,惟有院落上方长眠的邓宝珊次女邓友梅的坟墓,孤零零地守护在那里。

不少市民纷纷呼吁相关单位应该重视和保护桃林山庄和邓宝珊的次女邓友梅之墓,称不应该让历史泯灭在时间的长流中。让人欣慰的是邓宝珊故居已经被申报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预计今年就能对旧址破土修葺。

5ba362328dfcf.jpg

女儿邓友梅安葬在桃林山庄

今年35岁的党女士至今仍记得,十五年前他从老家绥德刚刚搬到“桃林山庄”的院落时,院子的东、南、北屋内,住满了男女老少,每天下午饭过后,院子里的居民围坐在一起谈话至深夜的场景。“那时候她常常听起院子里的老人说我们这个院子里过去住着一个大人物,他女儿的墓地就在上面了,那时候这个院子可不是一般人能进来的。”党女士笑着说。

据记载,抗日战争时期,邓宝珊出任国民政府军第21军团军团长、晋陕绥边区司令。为防日军飞机轰炸,他将司令部驻地由榆林城中迁至金刚寺,后又在金刚寺西侧辟建窑洞数孔,作为居住和待客议事之处。其间,中共中央曾派陈奇涵、南汉宸、袁任远、萧劲光、王震等多次来榆,在桃林山庄与邓宝珊等共商抗日救国大计。在桃林山庄南侧的山峁上,还有一座造型庄严的坟墓,这座墓中,长眠着邓宝珊的次女邓友梅。

邓友梅在三原县上中学时便奔赴延安参加革命,并加入中国共产党。1944年,身患肺结核的邓友梅回榆来到桃林山庄疗养。一次,榆林县长富文在榆林大街巡视,邓友梅紧跟在富文身后,厉声大骂“贪官、赃官”,一时传为佳话。1947年3月12日,邓友梅病故,年仅25岁。邓宝珊将女儿安葬在桃林山庄的山上,并亲笔题写了“亡女友梅之墓”的墓碑。

邓宝珊故居正面为6孔靠山砖口土窑洞,漂亮的四合院大门上挂一块匾——桃林山庄,其字由国民党元老、著名书法家于右任题写。山庄占地300平方米,与前水后山、树木花草相映,风水格外引人,不少骚人墨客题诗而赞。

1947年秋,西北人民解放军围攻榆林,国民党军放弃外围固守孤城,邓宝珊退入城内,桃林山庄遂成为历史遗迹。后被作为榆林市福利院,居住着不少市民。

曾经居住着30多户人家现如今只有2户。沿着金刚寺村向东北方向行走1.5公里后,一座由数十孔窑洞组成的院落就是邓宝珊故居旧址,一条弯弯曲曲的土路通向这里,故居的东侧紧邻着榆阳区金沙南路,周围零星的住着几户人家。

邓宝珊司令部旧址由三部分组成:邓宝珊司令部(下院)、邓宝珊旧居(上院)、邓友梅墓(上院南小山峁上)。司令部旧址原为6孔土窑洞组成,解放后旧址设为榆林市福利院,在院子的东、北侧新建了二层砖混房屋,并且更换了所有房屋的门窗,后来福利院将房屋分给职工居住。走进邓宝珊司令部(下院内),院子的中央被开辟为一块种植蔬菜的田地,地上长满了干枯的庄稼和蒿草,偌大的院子里只居住着两户人家,其余的房屋内空无一人。

据党女士介绍,这个院子里原本居住着30多户人家,大部分是榆林市福利院的老员工,还有一部分外来租户。当时没有一间房屋闲置着,每天下午吃过饭后,居住在这里的人们常常要聊天到深夜的时候才散去,逢年过节的时候每家每户将好吃的围坐在院子里,大家围坐在一起吃饭特别开心。

随着时间的慢慢流逝,院子里的不少人们开始慢慢搬离,最先搬走的是邓宝珊旧居(上院)内的几户居民,因为紧邻着山,这几乎居民担心发生意外,就搬迁到别处去了。

“搬走最多的一年是2012年,因为紧邻着房屋不到50米地方要动工修建金沙路,这里要修建一座大桥,担心怕出意外工程方要求所有居民都搬走。”党女士说,就这样院子里一下子人去楼空,只剩下两户人家,她们的房屋也正在装修,今年夏天的时候也将搬离这座院子,另外一户居住着一对中年妇女,在外打工白天基本上很少回来,只有晚上回来暂作休息,第二天一大早就走了,估计也快搬走了。随着居民的陆续搬离,旧居内的房屋塌的塌,毁的毁,再也没有人前去收拾。

4月3日下午,华商报记者在“桃林山庄”旧址中看到,窑洞墙壁多处空鼓、开裂,甚至坍塌,窑洞仅作住户库房和堆置杂物之用,院子里长满了蒿草,很多小动物在这里安了家。而邓友梅的墓地由于没人打理,墓地的周边也开始塌陷,墓碑上的字迹也已经模糊不清。  

5ba3625e69a0a.jpg

党女士说,以前院子里上年纪的老人给小一辈的讲述邓宝珊将军的故事以及其女儿邓友梅的故事。如今这么多年的光景过去了,眼瞅着房屋和墓地一天天的破败,随时都有坍塌的可能,现在好多名人的故居都已经开始保护了,这座院子却迟迟不见动静,她希望政府部门能早点保护邓宝珊将军故居。

据周围的住户石先生介绍,时至今日,每年清明节前后,他都要到邓友梅墓地上祭扫,为榆林做过贡献的人不能被忘记,他还将邓宝珊将军和其女儿的故事讲给儿子听,同时希望有关部门尽快将其进行修复保护。

榆林市政协秘书长张万英告诉华商报记者,其实在很早以前政协委员们就开始呼吁保护邓宝珊故居,但是一直没有人站出来写这方面的提案。于是在2012年的榆林市“两会”上,他就专门提案了一份关于修葺保护邓宝珊故居方面的议案,提案一经讨论立刻引起了很多委员们的同意,同时也向相关部门了解具体保护方案。

“要保护邓宝珊故居,首先要将其申报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后,才能商讨具体事宜。可喜的是,邓宝珊故居在2014年顺利评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工作将由榆阳区政协和省文物局共同实施。”

张万英说,按照榆阳区文物管理委员会办公室的初步规划,首先将保护维修司令部旧址,邓宝珊旧居及邓友梅墓,将新建邓宝珊将军及女儿邓友梅革命史迹展览馆,修筑与周边公路连接的道路,修建一个小型停车场,并在旧址西侧种植桃林。

榆林市榆阳区政协主席纪生荣说,目前省文物局已经与西北大学正在设计具体规划方案,预计方案将于4月中旬能做好,邓宝珊故居的保护工作最快将于今年破土动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