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红色文旅 > 文旅概况

晋陕绥边区司令部旧址

日期:2018-09-21         

5ba4a1f38d9e8.jpg

站在邓宝珊次女邓友梅墓北边土崖上看到,黄土沟中有两个窑洞院落,就是邓宝珊将军当年的晋陕绥边区司令部旧址。

两个院落的上院由三面窑洞围成,西面为5孔砖窑,外观保存最为完整,墙面是粉刷过的白墙,还贴有红色对联、倒“福”字、2007年的陕西日报、华商报、彩色贴画等。北面窑洞为砖土窑,3孔土窑内砌了一层包砖,墙面为白色,门面坍塌,门口荒草杂生。南面的土窑内墙皮已大面积脱落。

下院内大部分窑洞已空置,有的门前长满野草,但有住户在此生活,还在院子里种了蔬菜。

据介绍,南边一线一层的6孔窑洞是邓宝珊司令部旧址,新中国成立后旧址改为榆林市福利院,院东、北又新建了砖窑及二层砖混房,上世纪90年代初,福利院迁出后将房子分给了职工。

由于2011年建设榆阳大桥,不少住户被要求搬离。现在,院子里仍有4孔窑洞住着人。

卢沟桥事变爆发后,邓宝珊屡次致电蒋介石请缨杀敌。1937年10月,邓宝珊奉命驻守榆林,始任第二十一军团军团长,后改任晋陕绥边区总司令。1938年5月,邓宝珊初到延安,拜会了毛泽东,此后便多次到访延安,与中共领导通信频繁。

蒋介石三令五申封锁陕甘宁边区,邓宝珊却在陕甘宁边区的绥德设立办事处,指示所属各部队要“维护边区到榆林的交通安全,保护来往人员和物资的顺利出入”。邓宝珊还利用私人关系从国统区转运一些边区短缺的物资。

有一年,榆林连年灾荒,军饷粮秣紧张,邓宝珊向边区求援,尽管边区也遭灾,还是节省出一部分粮食支援榆林,仅由绥德警备区司令王震一次转运的就达二千石之多。此后,在邓宝珊帮助下,陕甘宁边区军民顺利地粉碎了蒋介石、胡宗南发动的屡次反共高潮。

1944年12月,毛泽东致函邓宝珊,称赞他“去年时局转换,先生尽了大力,我们不会忘记。八年抗战,先生支撑北线,保护边区,为德之大,更不敢忘。”

在邓宝珊旧居南侧的小山峁上,可以看到一座圆柱体的石砌塔形墓——邓宝珊次女邓友梅之墓,由于曾遭受非法盗掘已损坏。据悉,抗战胜利后,年仅25岁的邓友梅因肺病去世,她原来就读于陕西三原女中。邓宝珊初访延安后,就把她送到延安学习,先后在陕北公学和中国女子大学就读,邓友梅随后加入中国共产党。

按照榆林市文物管理办公室2012年12月发布的邓宝珊司令部旧址保护维修规划初步构思和规划,将保护维修司令部旧址,邓宝珊旧居及邓友梅墓,新建邓宝珊将军及女儿邓友梅革命史迹展览馆(纪念馆),筹建文物管理所(展览馆)等。

“司令部旧址已经损毁较为严重。邓宝珊将军当年的副官仍健在,今年已94岁,生活在兰州,我们去年带着规划专家去找他,请他口述当年的实景,根据他的口述尽量还原当年的场景。”榆林市榆阳区政协主席纪生荣介绍,目前已经将具体方案上报陕西省文物局,通过专家评审、工程设计、招标等环节后可以开工。

5ba4a3e1405ea.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