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红色文旅 > 红色资源

延安时期对外交流传播——延安时期中国人民的老朋友海伦(一)

日期:2020-05-20         

   延安时期

   对外传播革命文化的困难

  延安时期,国民党政府在军事、经济和文化诸方面的全面封锁,是中共在国际社会上难以发声的直接原因。一方面,国民党政府以“送审制度”为由任意扣压进步报刊,通过制止送报单位递送、禁止国民党官员订阅和派人撕毁所见进步报刊等手段,在进步报刊发行区域设置障碍。另一方面,国民党政府还通过各种方式大量传播关于共产党的不实信息。

  尽管面临全面封锁,但中共中央仍然带领陕甘宁边区群众开展全面建设,积极寻求突破渠道。在经济与文化建设方面,陕甘宁边区政府发出“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号召,在边区领导人的带领下推动大生产运动。同时,中央积极推进战时民族文化建设,进行抗日政治教育,成立陕甘宁边区文化界救亡协会等文艺团体,充分发挥文艺作品和报刊宣传服务革命战争的作用,创作出大量贴近人民生活、为大众乐于接受的革命文化作品和形态。

  由于边区政府特殊的历史境遇与迅速的全面发展,延安成为备受国际社会关注的新生力量,国内外各方面都对中国共产党以及其所领导的边区既存疑惑又被吸引。正是在这种封锁与突围中,中共中央寻求和开辟对外传播的新渠道,将自己的声音和信息发布出去,促进理解并获得更大支持。

  借助外国记者

  传播革命文化的积极实践

  瓦窑堡会议之后,党中央调整自己的对外政策尤其是对外传播策略,积极寻求国际社会舆论支持与国际援助。埃德加·斯诺(Edgar Snow)成为第一个进入陕甘宁边区参观访问的外国记者,之后在伦敦的《每日先驱报》,美国的《星期六晚邮报》《生活》《美亚》《时代》,上海的《密勒氏评论报》《大美晚报》上发表了大量关于边区建设和中共发展的报道,并且在北平的美国驻华使馆举行了记者招待会,通过新闻媒介向国际社会传播他所看见的真实的陕北。此后,史沫特莱(Smedley)、斯特朗(Strong)等外国记者也先后来到延安,通过自己的报道向外界展示真实丰富的延安图景。

  为了做好对外交流工作并方便外国记者和其他采访者进入根据地,党中央设立了一批外事机构如“交际处”(招待科)和分设长沙、武汉、西安等地的“八路军办事处”,作为对外人员和物资交流的中转站和保障所。同时,党中央还不断突破军事与经济封锁,开辟了空中和地面特殊渠道,帮助外国记者进入边区。

  在外国记者进入边区采访报道的过程中,党中央高层领导集体指导参与,接见记者、接受采访,产出了大量报道并成功借助外国记者群体传播和推广边区政府的声音,对革命文化的对外传播也具有实质效果。

  延安时期

  对外传播实践的现实意义

  在对外传播实践方面,延安时期党中央借助外国记者进行革命文化对外传播的有效实践,也给我们留下非常宝贵的历史经验与现实启示。

  首先,要做好对外传播的顶层设计。延安时期,毛泽东在对新闻工作进行指示时,多次提及“国际宣传”和“对外宣传”,指导党内统一思想,做好对内对外宣传工作;亲自接见外国记者,回答问题,解释党的政策。党中央也积极争取和推进外国记者和媒体来访,如1943年11月,国民党政府国际宣传处针对美国记者福尔曼(Forman)要求赴延安采访的申请,给予了“应从缓议”的回应。中共中央获悉此事后积极联系协商,最终促成由21名中外记者组成的“中外记者西北参观团”。

  记者团组成之后,时任中共中央副主席的周恩来亲自主管采访事宜,并专门召开干部大会对采访宣传工作的目的与方法作出指示。这都体现了中共中央对外传播在观念、立场、政策和技巧等层面所进行的全方位顶层设计。

  中共领导人在对外宣传层面高屋建瓴的大局观与身体力行的热情,直接影响了对外宣传的方法和效果,进而影响着国外采访者所属国家和国际社会对中共的印象与看法。

  其次,要积极赢得报道主动权,实现对外传播的多渠道配合。要想与外界及时交换信息并传播自己的声音,坐等记者采访显然会处于被动状态,难以达到有效传播的目的。因此,要用积极主动的态度,适时向媒体提供有价值的新闻素材,遵循新闻传播规律,求得良好的传播效果。延安时期,毛泽东、周恩来等领导人全力开辟各种渠道,使得信息与人员能与外界交流,促成各种形式和渠道的信息传播,所有的目的都是为了赢得传播主动权。

  这些外国记者进入延安之后,一批客观介绍中共和八路军敌后抗战的外文著作在国内外相继出版,形成了强大的传播合力,比如斯诺的《红星照耀中国》(1937)、史沫特莱的《中国在反击》(1938)、贝特兰(Bertram)的《华北前线》(1939)和海伦·斯诺(Helen Snow)的《红色中国内幕》(1939)等,产生了实际的外交影响。

  再次,秉持坦诚与开放的姿态面对国际社会关注。用坦诚与开放的姿态对待对外传播,这是中共领导集体的一贯立场。在斯诺、斯特朗等人延安之行后,党中央陆续约请大批外国记者进入边区进行采访,真诚地与之交流,有意识地在交流过程中解释和传播中共的政治主张与政策立场,借助外国记者的力量将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边区的真实信息传播出去,把外部弥足珍贵的支持力量充分争取过来。这种立场与态度,给许多外国记者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历史地看待延安时期党中央借助外国记者群体进行的对外传播活动,其既是时代困境促成的创造之举,又是对传播规律的摸索践行,这都对新时代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的时代使命有巨大的启发意义。

                                           (作者及单位:王敏芝  陕西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延安时期对外交流传播——延安时期中国人民的老朋友海伦斯诺

t01147b8195499602b7.webp_副本.jpg

     海伦·斯诺是美国女记者、作家、诗人和社会活动家,海伦· 斯诺是埃德加·斯诺的夫人、《续西行漫记》作者。 同埃德加·斯诺一样,她是中国人民的好朋友,为中美人民的相互了解和友好事业铺路架桥奋斗了一生。


海伦与朱德在延安


海伦与斯诺在延安

1海伦在好莱坞拍的照片_副本.jpg

海伦在好莱坞的照片


2到中国以前的海伦_副本.jpg

到中国以前的海伦


3结婚前夕的海伦_副本.jpg

结婚前夕的海伦


5延安旅行四个月后的海伦_副本.jpg

延安旅行四个月的海伦


7海伦与国民党投诚兵交谈_副本.jpg

海伦与国民党投诚兵交谈


8 1979年海伦在邓小平访美时与之会见_副本.jpg

从延安走出来的海伦,1979年在邓小平访美时会见了邓小平


10海伦在杭州大笑佛前_副本.jpg

海伦在杭州大学笑佛前留影


11海伦在天文台星盘旁_副本.jpg

海伦在天文台星盘旁


25海伦与见到的第一个红军战士合影_副本.jpg

海伦与见到的第一位红军战士合影


26海伦为朱德拍的照片_副本.jpg

海伦为朱德拍的照片

27海伦与朱德在延安合影_副本.jpg

海伦与朱德在延安合影


28海伦与康克清_副本.jpg

海伦与康克清在延安合影


12延安四月旅途中坐单轿之海伦_副本.jpg

延安四月旅途中坐单轿的海伦


13海伦和红军遗孀交谈_副本.jpg

海伦与红军烈士遗孀交谈


16海伦和赛珍珠等_副本.jpg

海伦与赛珍珠等合影


16海伦在“八办”参观_副本.jpg

海伦在“八办”参观


17海伦和贝特兰在北戴河海滨_副本.jpg

海伦和贝特兰在北戴河海滨


31为海伦夫妇举行的饯行会_副本.jpg

为海伦夫妇举行饯行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