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时期新民主主义体育是当代群众体育的雏形
党中央在延安生活战斗的十三年,培育出光照千秋的延安精神。同时,延安时期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为鼓舞解放区军民抗日斗志、激发民族爱国情结、丰富边区文化生活、增强全民体魄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1935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到达陕北后,建立了陕甘宁革命根据地。此时的边区,无论是政治、经济还是文化建设都要服从抗战大局,体育也不例外。毛泽东同志为1942年首届体育节的题词“锻炼体魄,好打日本”成为当时体育工作的主要目标,所以边区的广大机关干部、战士、学生把体育当作一项重要的革命工作来做。
延安时期的红色体育是具有强烈时代性的。贺龙同志提出:“体育运动军事化”。军事体育是抗战时期边区体育的主要内容。1937年8月1日,毛泽东同志在抗战动员运动大会上指出:“我们这个运动大会,不仅是运动竞赛,而且要为抗战而动员起来。”因此,“在与敌人长期斗争中取胜,所赖于比敌人更能动手动脚”。“尤须要有体育运动以锻炼我们的身躯。”在1943年《陕甘宁边区战时教育方案》中再次强调:“体育课应加简单的军事训练,学习侦察、通讯、站岗、放哨、坚壁清野、埋地雷等实际技能,培养迅速敏捷、灵活机动的生活习惯,使教员及年龄较大的学生具备最低限度的自卫能力”。延安时期的体育运动是与军事训练相结合,特别是人民军队中开展体育运动,突出了军事体育运动项目,让体育活动富有群众性、战斗性,更直接的为抗战服务。
延安时期的红色体育具有广泛的大众性。首先,边区体育是面向广大工农兵学商群众的。不仅学生、干部和军人有权参加体育活动,工人、农民和市民同样有权参加体育比赛。1942年工人组织代表队参加“九一”扩大运动会,这当时在边区以外是不可能的。其次,参加体育比赛和活动的人,上至中央首长,下至普通百姓,他们有工人、农民、军人、学生、艺人、公务员、市民和商人,有男有女、有老有少,有回族、苗族、藏族等少数民族兄弟,还有朝鲜人、蒙古人、日本人。据统计“九一”扩大运动会比赛参赛人数达到1766人次,是边区规模最大的一次运动会。
延安时期的红色体育还具有经常化的特点。在关于延安边区体育的文献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将体育活动作为制度,把体育运动当作长期工作来做。1942年9月5日,《解放日报》刊登朱德总司令的题词:“运动要经常”。同年,2月5日《解放日报》提倡“十分钟运动”。这项活动包括:球类活动、柔软体操、太极拳、八段锦等等。运动形式灵活多样,参加者可任选一种,坚持天天练习,长年不间断。在节假日举行体育比赛,以广泛宣传体育,提高群众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使其经常化。这在1937年5月21日苏区体育决定举行全苏区“八一”运动会的通知中就有所体现:“使体育运动成为广大群众的运动。使每个工人、农民、学生、红军指战员、青年、成人、儿童、妇女都能在工余时间到运动场上活动,真正使每个苏区人民更加有活泼、愉快、健康的身体。”
由于当时处于战争环境中,为了政治目的和文化生活的需要,体育活动势必要建立在有群众参加的基础之上。开展大众化的体育活动,是抗战的需要,民众的需要,生活的需要。因此,内容和形式一定要多样。李富春同志在《开展体育运动》一文中说:“体育运动有种种方式,不要限于田径赛、球类赛、角力赛;不要限于在运动场内,主要研究普及大众化的方式及场所。要把适当的生产运动使之体育运动化,要把大众习作的东西体育化。”这种扩大体育活动的范围,处处着眼于人民群众体育的普及,以及进行体育革新的做法,是五四运动以来先进的体育思想同当时中央苏区体育实践有机的结合,有力地促进了陕甘宁边区新民主主义体育的发展。从而使新民主主义体育逐渐形成了独立的体系——具有延安特色的新民主主义体育。
那么,延安时期的体育为什么能在西北黄土高原上,人口稀少,经济落后,交通不便,文化体育很不发达的地方获得成功,取得长足的发展呢?我们可以总结出延安时期体育的基本经验:
首先,党中央和边区政府对全民健身的重视,中央领导人对群众体育的关心和指导,并亲自实践;其次,延安时期体育活动是工人、农民、战士、学生和公务员参加的群众性运动,广大劳苦民众是延安时期体育的真正主人;再次是建立健全体育组织机构,使延安时期的体育在统一的领导下,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各种体育活动和多种形式体育竞赛;最重要的是根据当时实际情况,按照党中央奋斗总目标,制定和完善延安时期体育的方针,使延安时期的体育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2009年10月1日《全民健身条例》的实施和“全民健身日”的确定,有效地推动了全国群众体育活动的开展,极大地鼓舞了群众参与全民健身的热情。我们可以从《全民健身条例》和群众体育工作中发现,当代群众体育有着参与群众广泛性、形式灵活性、项目随意性等特点,这些特点都是延安时期新民主主义体育的发展和延续。
延安时期的新民主主义体育在中国近代体育发展史中占有不可忽视的历史地位,为新中国成立后体育事业的发展,从思想上、组织上、制度上奠定了重要的基础。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体育当然要更高、更快、更强,但还要更好,让全民族的体质更好。只有对体育功能的认识更加理性和深化,才能有助于我们从体育大国转向体育强国。体育强国不仅强在竞技体育上,更重要的是群众能身强体健,这是体育强国的内涵和根本所在。(资料来自网络媒体)
延安时期就提倡“全民健身”
上世纪四十年代人们赤脚跑完100米最好成绩是多少吗?你知道冰球、网球在70多年前的黄土高原已经有所开展吗?在“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同心共筑中国梦”全民健身活动18日于陕西延安主会场达到高潮之际,记者翻阅史料并采访国内红色体育史学泰斗、西安体育学院退休教授王增明,了解到陕甘宁边区发生的体育往事。
广泛平等的群众参与
1935年10月,中国共产党中央红军结束艰苦卓绝的长征,将陕北作为根据地中心。不久后中共中央进驻延安,并将陕甘宁革命根据地改建为陕甘宁边区政府。被誉为“抗日的灯塔、革命的圣地”的陕甘宁边区在抗战时期虽条件艰苦,但体育事业并非空白。
强调体育启蒙作用的共产党人,在到达延安之后便成立不少体育组织与俱乐部,开展体育活动,宣传强身健体理念。在这一号召之下,陕甘宁边区的广大工、农、商、学、兵迅速动员起来,参与到日常的体育活动中去。1942年9月9日《新华日报》的一篇报道中提到,“在延安无论城市、机关学校、工厂兵团都有其经常的体育工作,参加者上自朱德总司令,下至勤务伙夫,无不包括在内。”
“每到夕阳西下,延安的山坡沟渠和延河两岸就热闹起来,球场上、空地上都是锻炼的人群,人们在跳集体舞、做集体游戏。现在延安革命纪念馆广场就曾是一片篮球场,朱老总每次去打球也是排着队,等场上一支球队落败后再上场。”王增明说,“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延安时期的体育,第一次真正使人民大众成为体育的主人,唤醒了民众的体育权利意识。”
王增明说,抗战时期的延安城内外的运动场随处可见,延安体育会几乎每个星期天都组织体育活动,项目丰富多彩,有扭秧歌、踩高跷、武术、举石、踢毽子等。同时,很多带有现代色彩的理念在当时的陕甘宁边区已经萌发。延安体育会曾倡导“十分钟运动”“大家要运动、运动要经常”,这都成为新中国成立之后发展全民健身事业的重要思路。
高规格高水平的运动竞赛
冰球、网球、棒球,这些现代人看来都很新潮的运动项目,在延安时期都已经得到开展。而田径、篮球等体育项目当时在陕甘宁边区已经达到了不俗的水平。王增明介绍说,陕甘宁边区的体育竞赛不仅成绩喜人,赛事的组织更堪称“高规格”。
中共中央到达延安后不久,就有意识地组织开展了为数众多、级别不同的综合或单项运动竞赛,以推动体育运动的普及、活跃军民文化娱乐生活。
这其中规格最高、规模最大、成绩最好、影响最深远的无疑是在1942年9月初举办的“九一”扩大运动会。运动会由朱德任会长、贺龙任副会长、李富春任总裁判,吸引了边区内外军民共计1388人参加。在6天的比赛里,延安并不宽敞的川道、山谷成为运动的海洋,运动员们展开了50米、1500米、10000米、400米接力、跳高、跳远、铁球、射击、篮球、排球和游泳等数十个项目的比拼和表演。
“最有趣的是比赛项目游泳和表演项目跳水。”王增明说,运动场地就是新华通讯社所在地清凉山脚下的延河段,人们用一天时间就地取材修出了一块长50米宽10米、最深处为2米的“游泳池”。“跳水台更是直接设在清凉山脚下一块距离水面3米的巨石上。”
囿于当时艰苦的条件,“九一”扩大运动会的“盛况”并没有留下过多影像资料。不过王增明与学界同仁还是根据历史档案以及当时的媒体报道整理出了运动会上的成绩记录,其中有很多也都成为1921年到1949年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体育事业的最好成绩。
“100米的最好成绩为12秒,1500米纪录为4分58秒,男子跳远的冠军是6米10。虽然现在看来这些纪录并不算什么,但是考虑到当时人的身体素质和比较落后的计量方式,延安时期的体育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水平。”王增明说。
团结人鼓舞人的红色体育精神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体育就要完成它不同的使命。陕甘宁边区时期,边区军民在党中央和边区政府的领导下,克服了物质条件艰苦、文化生活贫乏、外部封锁严重的年代,适应长期战争的需要,将健身、战斗、娱乐三者结合,达到了红色体育发展的一个高峰,也为新中国体育留下了丰厚的遗产。
王增明说,在抗战时期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军民参加锻炼是为了强健体魄服务于发展生产和抗击敌寇。“当时的群众体育、学校体育的开展都是围绕战争这一主题进行的。非有钢铁一般的身体和艰苦卓绝的精神不能得到最后胜利,而体育锻炼恰恰是强健身心的必需。”他说。
《陕西体育志》记载,党中央的到来,通过体育等活动,改变了陕北地区长期以来愚昧迷信盛行、缺乏卫生观念、身体素质低下等问题,形成了守纪律、讲团结的社会氛围。另一方面,在党的领导和边区群众的努力下,陕甘宁边区有了相对安全的外部环境、活跃宽松的文化氛围和一定的物质条件,也推动了红色体育的发展。
“社会观念的转变是边区体育事业发展的前提,而体育的发展又在鼓舞民心士气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体育文化教育建设对边区的社会稳定和和谐发展也起到重要作用,延安时期培养出的具有高度政治觉悟、充实精神世界和强健体魄的人才,成为日后各条战线的骨干力量。”王增明说。
毛泽东在打乒乓球
周恩来在体育锻炼
朱德和彭德怀一起打排球
做早操
做游戏
女子赛跑运动
打篮球、羽毛球
篮球比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