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挺(1896年9月10日-1946年4月8日),原名叶洵,字希夷,广东惠阳秋长人,北伐名将,八一南昌起义总指挥,新四军军长,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始人及新四军重要领导人之一,是闻名国内外的军事家。叶挺于1896年9月10日(清光绪二十二年八月初四)生于广东省惠阳地区周田村一个农民家庭。7岁入本村小学读书,毕业于广东陆军小学堂,1911年入惠州府立蚕业学校。因剪掉辫子反对清朝统治、支持广州黄花岗起义而被捕,获释后转入惠州府立中学。同年10月在武昌起义的鼓舞下,立志走军事救国的道路,先后就读于广东陆军小学、湖北陆军第二预备学校和保定军官学校。他参与指挥南昌起义并出任前敌总指;参加广州起义时,任起义军工农红军总司令;抗日战争中又出任新四军军长,后在皖南事变中被国民党扣押,他拒绝蒋介石的威逼利诱,写出了著名的《囚歌》明志;抗战胜利后,获救出狱后被中国共产党重新接纳为党员。1946年4月8日,与夫人李秀文以及秦邦宪、邓发、王若飞等同志在返回延安途中,不幸空难。遗体葬于延安“四八烈士陵园。1988年10月,叶挺被中央军委确定为我军36名开国军事家之一;2009年9月,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之际,叶挺被评为“新中国百位英雄模范人物”之一。
叶挺简历简述。
党中央对出狱后叶挺申请重新入党批复原件复印件,毛泽东亲自修改并在批复加上了“欣闻出狱,万众欢腾”高度赞誉。
叶挺出狱后的第二天致电中共中央,要求重新入党,党中央即复电批准。图为《解放日报》关于叶挺重新加入中国共产党的报道。
关于叶挺军长的报道。
周恩来为叶挺蒙冤入狱题词:“千古奇冤,江南一叶。同室操戈,相煎何急!”
1940年10月19日,何应钦、白崇禧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正副参谋长的名义,强令黄河以南坚持抗日的新四军、八路军在一个月内全部撤到黄河以北。中国共产党一面驳斥这种无理要求,一面从维护抗战大局出发,答应将皖南的新四军调到江北。1941年1月4日,新四军军部及所属的一个支队9000多人由云岭出发北移。另一个支队9000多人由云岭出发北移。6日,当部队行至皖南泾县茂林地区时,遭到国民党军8万多人的伏击。新四军奋战七昼夜,弹尽粮绝,除约有2000人突围外,大部分壮烈牺牲。军长叶挺与国民党军队谈判时被扣押,副军长项英、参谋长周子昆、政治部主任袁国平牺牲。这就是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皖南事变发生后,国民党企图封锁消息,禁止报纸刊登揭露皖南事变的真相的文章,周恩来在《新华日报》上愤然写下了“千古奇冤,江南一叶;同室操戈,相煎何急?!”的题词。
1942年11月21日,叶挺在重庆狱中写的《囚歌》手迹。
1942年11月21日,叶挺在重庆狱中写的《囚歌》。
也挺在狱中的奋笔疾书。
叶挺在延安欢迎大会上讲话节选。
叶挺《囚歌》碑记。
叶挺在囚室墙壁题字。
1938年到1940年,新四军作战4000余次,歼敌10万余人,创建了苏南、苏北、皖东、皖中、豫皖苏、淮海等大片敌后抗日根据地,部队由12000人发展到10万人。
《新四军军长叶挺》。
《叶挺》。
《叶挺》。
《叶挺囚歌》油画。
《叶挺的故事》。
《叶挺》。
《叶挺传奇》。
《叶挺专辑》。
《铁将军叶挺》。
叶挺国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