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察冀军区卫生部出版的《卫生建设》杂志
1938年8月21日,宋庆龄视察广州陆军医院
宋庆龄在重庆慰劳抗日将士
1941年3月6日,埃德加·斯诺在纽约时,宋庆龄把他介绍给普赖斯女士,安排斯诺在美国向公众讲演,说明保盟的目标和活动。她说,在山西和河南等内地有大量孤儿需要救助,“医药是紧迫的需要”,并询问“什么时候才能得到牛痘和血清的供应,使当地政府的防疫站能给孩子们种牛痘和免疫?”
1948年,宋庆龄在检查中国福利基金会运往解放区的医药物资
中国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
1945年元旦,晋察冀边区的战士们在观看卫生展览
根据地的人们,经常受到战事和疫情的侵扰。这是反“扫荡”开始后,根据地的老百姓扶老携幼向山中安全地方转移
图为1940年,河北唐县葛公村白求恩医院大门。
基于华北根据地严重的疾疫流行状况,从抗战初期开始,根据地各级政府和部队领导广大卫生工作人员,从“一切为了伤病员”“一切为了战争胜利”的目的出发,积极开展各种卫生防疫工作。
1942年,晋察冀军区制药厂研究室正在进行药用植物研究
1944年,晋察冀边区白求恩学校在授课
1942年,老百姓到白求恩和平医院慰劳
八路军小战士在河边洗衣服
晋察冀根据地除要面对非常严峻的战争形势外,还因医疗卫生条件落后等原因而遭受各种严重的疾疫侵扰。基于根据地严重的疾疫流行状况, 从抗战初期开始,晋察冀边区政府领导广大卫生工作人员从“一切为了伤病员”“一切为了战争胜利”出发,积极开展各种卫生防疫工作。
建立各级卫生组织
早在1937年11月晋察冀军区成立时,中央军委即下令成立了晋察冀军区卫生部,下设医务、材料、管理三个科,主要负责组建后方医院和各级卫生机构、培训初级卫生人员和筹备药品药材等。1938年1月,各军分区也先后成立卫生部。而在根据地的各个地方,卫生工作最初是由晋察冀军区直接派出干部帮助培训一批基层卫生人员,组建各县卫生院和机关卫生所。一旦发生传染病流行,军区或军分区派出医疗队(组)前往防治,当地医疗机构和乡村医生密切配合。到1944年初,边区各地逐渐建立各级卫生行政机构,配备卫生专业人员,并由部队协助培训。
实施各种卫生防疫办法
晋察冀根据地各级卫生部门还采取多种办法阻止疾疫的进一步传染与蔓延。一是组建各种医疗组和卫生防疫队(组),前往疫区进行各种传染病的防治工作。如1943—1945年间,晋察冀军区曾组织部分医药卫生人员,先后在阜平、易县、行唐等地开设“新华药房”,为当地群众防治疾病、培训农村卫生员、建立基层防病机构,深受群众欢迎。二是创办药厂,加紧各种防疫药品和药材等的生产和投入使用。1939年7月,晋察冀军区卫生部即在河北省行唐县花盆村组建了卫生材料厂,主要任务是采集常山、葛根等草药,晒干备用。晋察冀边区军民还广泛采用一些有效的土方和疗法,以克服药品之不足。三是组织中医下乡为群众治病。抗战期间根据地党和政府积极动员中医力量,大量自采自制中草药,征集民间药方,有力支援了根据地地方卫生防疫工作。
开展广泛的群众性卫生运动
1939年夏季,边区连日暴雨,冀中许多河流决堤,加上日寇侵袭,导致一些地方疫病大流行。9月30日,晋察冀军区发出冀字第九号训令,军区党报《抗敌三日刊》发表《向疾病现象作斗争》,要求全区部队广泛开展卫生运动,以最大力量来坚决同疾病现象作斗争,彻底消灭病源。1941年2月,《抗敌三日刊》又发表《开展卫生运动》,号召边区军民用一切努力开展卫生运动,战胜病菌之侵袭。在晋察冀根据地党和政府的大力动员下,各地掀起了广泛的群众性卫生运动。1944年太行区行唐县开展除害虫、害鸟、害兽运动,当地居民牛国材一人即捕杀老鼠730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