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红色文旅 > 红色资源

【红色陕西】中共陕西部分历史人物——王世泰的光辉人生(组图)(八)

日期:2021-05-15         

feadc67312df4045a5fa479e4d32fc5d_副本.jpg

王世泰生平

1910年3月17日生于陕西洛川县土基黄连河村。

1927年秋考入延安第四中学,参加爱国学生运动。

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任党支部组织委员。

1930年10月参加刘志丹领导的组织活动、任党支部委员。

1931年9月至1932年6月被派到国民党部队做兵运工作。

1931年9月,阎红彦、吴岱峰率中国工农红军晋西游击大队突破黄河天险进入陕甘,陕甘省委派军委书记谢子长前往领导并改编晋西游击队为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游击总队(开始称西北抗日同盟军);

1932年6月,王世泰参加陕甘游击队,任班长;

同年12月,陕甘省委书记杜衡(后叛变)来到陕甘游击总队,按照党中央和陕西省委指示,陕甘游击队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六军第二团,杜衡自任军政委兼团政委,并蛮横规定陕甘游击总队原排及以上的干部无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杜衡亲自从陕甘游击总队的战士和班长中指定两人参加团长选举,结果班长王世泰被选为团长。1933年11月至1935年8月任红军第二十六军四十二师第三团团长。

1934年1月当选为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执行委员。参加开辟陕甘边及陕北革命根据地斗争。

1936年任中共安塞县委军事部部长。

同年9月至1937年2月任陕北省委军事部副部长。

1937年2月入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学习。

全国抗日战争爆发后,1937年10月至1938年4月任陕甘宁边区庆环分区保安司令部司令员。

1938年10月至1942年9月先后任陕甘宁保安司令部副司令员、陕甘宁边区保安司令部副司令员。

1942年10月至1944年12月任八路军陕甘宁晋绥联防军警备第三旅政治委员兼中共三边地委书记。

1943年1月在西北局高干会上,与高岗保持一致,积极参加对阎红彦和吴岱峰等人的批判,受到毛泽东的高度赞扬和重视,是因此受到表扬奖励的22名领导干部之一,毛泽东亲笔为其题词:"忠实、努力、不夸、不娇"。

1944年12月至1945年8月任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关中警备区司令部司令员。

1945年4月至6月作为陕甘宁边区代表团成员出席中共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同年8月至9月任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副司令员,同年9月至1947年7月任代司令员。

1945年9月至1948年6月任中共中央西北局常务委员。

1946年4月至1949年9月任陕甘宁边区第三届政府委员。

1947年2月至3月任陕甘宁野战集团军副司令员。3月至10月受命率小部队深入敌后开展游击战争,收复关中根据地。

1947年9月至1949年2月任西北野战军第四纵队司令员、纵队党委书记。

1948年9月至1949年2月任中共西北野战军前线委员会委员。率部参加关中、陇东、宜川瓦子街、黄龙山麓、西府陇东、澄(城)合(阳)、荔北和1948年西北冬季攻势等战役。

1949年2月至6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第四军军长、军党委书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前线委员会委员。指挥所部参加1949年西北春季攻势、陕中战役。

1949年6月至1950年9月任第一野战军第二兵团政治委员、党委副书记,及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前线委员会委员。率部参加扶(风)眉(县)、陇东追击等战役。

1949年7月至1950年1月任甘肃行政公署主任,同时任中共甘肃省委常务委员至1952年12月。

1949年9月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同年10月至1954年12月任中共中央西北局委员。

1949年12月至1952年任西北军政委员会委员。

1950年1月至1952年11月任甘肃省人民政府副主席、省人民政府党组书记。

1950年10月至1952年12月任甘肃省首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协商委员会副主席。

1951年调任西北铁路干线工程局局长兼政治委员、党委书记。提前10个月建成天(水)兰(州)铁路并通车。

1952年8月至1954年11月任铁道部副部长。

1954年11月至1958年2月任国家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党组副书记。

1958年4月至12月任国家计划委员会副主任。同年10月至1960年12月任西北协作区副主任。

1960年11月起任中共中央西北局委员,同时任中共甘肃省委书记处书记至1967年2月。

1964年3月至1965年10月兼任甘肃省委民族工作委员会书记。

1961年8月至“文化大革命”初期担任甘肃省第二、第三届政协主席。“文化大革命”中受迫害。

1975年1月至1979年12月任甘肃省革命委员会副主任。

1977年12月至1979年11月任甘肃省第四届政协主席。

1979年12月至1983年5月任甘肃省第五届人大常委会主任、党组书记。

2008年3月14日10时57分在海口逝世。

         王世泰同志是我们党久经考验的共产主义战士,自投身革命以来,为了追求真理,历经艰险,出生入死,不怕牺牲,与国民党反动派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为建立新中国立下了不朽功勋。在祖国和平建设时期,他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善于团结党内外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认识和解决问题,显示出高超的领导艺术和组织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作出了积极贡献。他为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多党合作的政治协商制度,促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进行了积极探索和努力。他坚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事业中,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模范遵守党的纪律。他作风民主,胸怀坦荡,光明磊落,艰苦奋斗,勤勤恳恳,无私奉献。他为人忠厚,刚正不阿,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廉洁奉公,顾全大局,始终保持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始终保持共产党员和人民公仆的本色,表现了对党、对人民、对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无限忠诚,在甘肃省和西北地区党内外干部、群众中享有崇高威望。他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他将毕生精力贡献给了中国人民的革命和建设事业,为人民的利益奋斗终生。

王世泰(1910.3.17- 2008.3.14 ),1910年3月17日生于陕西洛川县土基黄连河村。1927年秋考入延安第四中学,参加爱国学生运动。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任党支部组织委员。1930年10月参加刘志丹领导的组织活动、任党支部委员。1931年9月至1932年6月被派到国民党部队做兵运工作。1931年9月,阎红彦、吴岱峰率中国工农红军晋西游击大队突破黄河天险进入陕甘,陕甘省委派军委书记谢子长前往领导并改编晋西游击队为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游击总队(开始称西北抗日同盟军);1932年6月,王世泰参加陕甘游击队,任班长;同年12月,陕甘省委书记杜衡(后叛变)来到陕甘游击总队,按照党中央和陕西省委指示,陕甘游击队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六军第二团,杜衡自任军政委兼团政委,并蛮横规定陕甘游击总队原排及以上的干部无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杜衡亲自从陕甘游击总队的战士和班长中指定两人参加团长选举,结果班长王世泰被选为团长。1933年11月至1935年8月任红军第二十六军四十二师第三团团长。1934年1月当选为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执行委员。参加开辟陕甘边及陕北革命根据地斗争。1936年任中共安塞县委军事部部长。同年9月至1937年2月任陕北省委军事部副部长。1937年2月入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学习。全国抗日战争爆发后,1937年10月至1938年4月任陕甘宁边区庆环分区保安司令部司令员。1938年10月至1942年9月先后任陕甘宁保安司令部副司令员、陕甘宁边区保安司令部副司令员。1942年10月至1944年12月任八路军陕甘宁晋绥联防军警备第三旅政治委员兼中共三边地委书记。1943年1月在西北局高干会上,与高岗保持一致,积极参加对阎红彦和吴岱峰等人的批判,受到毛泽东的高度赞扬和重视,是因此受到表扬奖励的22名领导干部之一,毛泽东亲笔为其题词:“忠实、努力、不夸、不娇”。1944年12月至1945年8月任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关中警备区司令部司令员。1945年4月至6月作为陕甘宁边区代表团成员出席中共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同年8月至9月任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副司令员,同年9月至1947年7月任代司令员。1945年9月至1948年6月任中共中央西北局常务委员。1946年4月至1949年9月任陕甘宁边区第三届政府委员。1947年2月至3月任陕甘宁野战集团军副司令员。3月至10月受命率小部队深入敌后开展游击战争,收复关中根据地。1947年9月至1949年2月任西北野战军第四纵队司令员、纵队党委书记。1948年9月至1949年2月任中共西北野战军前线委员会委员。率部参加关中、陇东、宜川瓦子街、黄龙山麓、西府陇东、澄(城)合(阳)、荔北和1948年西北冬季攻势等战役。1949年2月至6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第四军军长、军党委书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前线委员会委员。指挥所部参加1949年西北春季攻势、陕中战役。1949年6月至1950年9月任第一野战军第二兵团政治委员、党委副书记,及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前线委员会委员。率部参加扶(风)眉(县)、陇东追击等战役。1949年7月至1950年1月任甘肃行政公署主任,同时任中共甘肃省委常务委员至1952年12月。1949年9月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同年10月至1954年12月任中共中央西北局委员。1949年12月至1952年任西北军政委员会委员。1950年1月至1952年11月任甘肃省人民政府副主席、省人民政府党组书记。1950年10月至1952年12月任甘肃省首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协商委员会副主席。1951年调任西北铁路干线工程局局长兼政治委员、党委书记。提前10个月建成天(水)兰(州)铁路并通车。1952年8月至1954年11月任铁道部副部长。1954年11月至1958年2月任国家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党组副书记。1958年4月至12月任国家计划委员会副主任。同年10月至1960年12月任西北协作区副主任。1960年11月起任中共中央西北局委员,同时任中共甘肃省委书记处书记至1967年2月。1964年3月至1965年10月兼任甘肃省委民族工作委员会书记。1961年8月至“文化大革命”初期担任甘肃省第二、第三届政协主席。“文化大革命”中受迫害。1975年1月至1979年12月任甘肃省革命委员会副主任。1977年12月至1979年11月任甘肃省第四届政协主席。1979年12月至1983年5月任甘肃省第五届人大常委会主任、党组书记。王世泰是中共七、八、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十六大代表,十七大特邀代表,1956年9月在中共八大上当选为第八届中央候补委员,1977年8月在中共十一大上当选为第十一届中央委员;1982年9月、1987年11月分别在中共十二大、十三大相继当选为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第一至六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一、二届全国人大国防委员会委员,第二至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2008年3月14日10时57分在海口逝世。

王世泰

148cfd83c2561646044487 (1)_副本.jpg

一野第四军军长王世泰、政委张仲良

928c0e7da96640f9bdcc9564d64b2019_副本.jpg

       王世泰(1910.3.17- 2008.3.14 )是中共七、八、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十六大代表,十七大特邀代表,1956年9月在中共八大上当选为第八届中央候补委员,1977年8月在中共十一大上当选为第十一届中央委员;1982年9月、1987年11月分别在中共十二大、十三大相继当选为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第一至六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一、二届全国人大国防委员会委员,第二至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甘肃省第五届人大常委会主任,2008年在海口病逝,享年98岁。

93e027fabd6841b9b646a7ac1829e8bc_副本.jpg

1950年,习仲勋(前排右1)、王世泰(后排右3)等在西安临潼留影

920c75730cb0417e976dd53b3a8481fc_副本.jpg

      1933年10月,为粉碎国民党军对苏区的“围剿”,红26军发起甘肃合水战斗。时任红26军第3团团长的王世泰,担任攻城总指挥。他率领红3团冒雨急行军15余公里,抵达合水城。80余名战士携轻武器,趁夜暗攀城而上,神不知鬼不觉,一举占领制高点,俘国民党军1个排。而后迅速打开城门,接应主力部队攻入合水城内,后敌增兵反扑,夺回制高点。王世泰迅速调整部署,率全团官兵经过4小时激战,夺回该制高点,歼敌大部。此战,红3团共歼灭国民党军赵文治团1个连和民团数10人,俘敌30余人,缴枪120余支。

王世泰晚年

王世泰晚年

齐心题写书名的《王世泰传》

《王世泰回忆录》

《王世泰回忆录》

王世泰晚年

王世泰和罗元发

王世泰晚年

W020080324314802291256 (1)_副本.jpg

王世泰遗像

       王世泰,男,汉族,1910年3月17日出生于陕西省洛川县土基乡黄连河村一个农民家庭。1927年秋他考入延安第四中学,受到马克思主义和革命理论的影响,很快成为该校学生运动的积极分子,积极参加反对反动军阀和劣绅的学潮斗争,于1929年4月在延安第四中学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光荣的无产阶级先锋战士,从此开始了他的革命生涯。

  1930年冬天,王世泰同志投笔从戎,参加刘志丹领导的游击队,先后任战士、副班长、班长。1931年夏、秋,他受党组织的委派,在国民党甘军、陕军部队中从事兵运工作。1932年12月,他参与创建了陕甘革命根据地和西北第一支红军队伍,中国工农红军26军红二团,任第一任团长。1933年11月任红26军42师红三团团长,同国民党反动武装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多次取得反“围剿”的胜利,将陕甘根据地和陕北根据地连成一片,成为中央红军长征的落脚点和抗日战争的出发点。期间,身负重伤,坐担架随军转战,留下了终身残疾。1935年6月起先后任子长县军事部长、陕北苏区军事部副部长。1937年2月在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习,聆听毛泽东等党中央领导同志的讲课,受到了一次生动鲜活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同年8月任陕甘宁边区庆环军分区司令员。1938年9月任陕甘宁边区保安司令部副司令员、司令员。1941年起至1952年任中共西北局常委。1943年1月任三边分区地委书记兼留守兵团警备三旅政委。1945年1月任关中军分区司令员。他领导警备部队为保卫边区、保卫党中央做出了重要贡献。1942年他参加了中共中央西北局在延安召开的高干会议,以亲身经历系统地回顾总结了陕甘、陕北革命根据地斗争的历史事实,为党的七大肃清左倾路线提供了重要史料。1945年9月任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副司令员、代司令员。1947年1月任西北野战军第四纵队司令员。1948年1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四军军长、第二兵团政委,在彭德怀司令员的领导下,率部参加了“宜瓦”、“关中”、“扶眉”、“兰州”等重要战役,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十倍与我之敌,为解放大西北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1949年8月,作为二兵团的领导,与第一野战军和西北军区代表一道出席了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参与讨论决定了新中国成立的重大事项,选举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和委员,并出席了10月1日举行的开国大典。

  新中国成立后,经中央决定,王世泰同志于1949年11月任甘肃行政专员公署主任,负责剿匪、建政、筹备省人民政府。1950年1月任甘肃省人民政府党组书记、副主席,省军区司令员,西北军政委员会委员,为甘肃省政权建设以及甘肃全境的解放做了大量而卓有成效的工作。

  1951年他出任西北铁路干线工程局局长兼政委,指挥部队(后因抗美援朝开始,部队陆续调走)为改建宝天铁路、修建天兰铁路做出重要贡献。1952年8月任铁道部副部长,领导和参与了兰新、集二、宝成、甘武、白云鄂博等六条新铁路建设。1954年11月任国家建设委员会副主任,1958年3月任国家计划委员会副主任,为恢复国民经济和新中国建设事业作出了积极贡献。1959年11月任西北协作区委员会副主任,期间,他先后赴西北五省实地调查,掌握大量详实的资料,编撰了《西北地区经济资源概况》,上报国家计委为西北地区经济建设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1961年1月任中共甘肃省委书记处书记、省政协主席。重返甘肃工作后,他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负责甄别复查工作,甄别和平反了数以万计的冤假错案,相继纠正了全省少数民族地区反封建扩大化的问题,调整和理顺了各方面的关系,迅速恢复了农牧业生产,同时注重培养少数民族干部,切实为促进民族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付出了辛勤的努力;妥善处理了甘蒙两省区边界的复杂矛盾,为我国解决省与省之间的边界问题提供了成功的经验。

  文革中,他受到冲击和迫害。

  1974年经周恩来总理提名增补其为第四届全国人大代表,并当选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1975年1月任甘肃省革委会副主任。1977年8月任省政协主席。1979年12月任甘肃省委常委、省第五届人大常委会主任。1934年在中华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上当选中央苏维埃政府执行委员;中国共产党第七、八、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十六届代表、十七届特邀代表,第八届中央候补委员,第十一届中央委员;1983年、1988年连任两届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第一至六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一、二届全国人大国防委员会委员,第二至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1997年11月离职休养。

  王世泰同志自投身革命以来,为了追求真理,历经艰险,出生入死,不怕牺牲,与国民党反动派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是陕甘宁革命根据地和西北红军的主要创始人之一。抗日战争时期,他率领部队为保卫党中央、保卫延安作出了重要贡献。解放战争时期,他为解放大西北、建立新中国立下了不朽的功勋。在祖国和平建设时期,他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善于团结党内外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认识和解决问题,显示出高超的领导艺术和组织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他坚持党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多党合作的政治协商制度,为促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和经济建设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努力。离休以后,他心系党的事业,时刻关注国际形势,关心国家和民族的安危,关心甘肃的经济发展、民族团结、社会和谐进步。到海南后,他还应当地邀请,多次讲党的光辉历史,讲党的优良传统,以一个老党员、老革命的言行,教育后辈坚定信念,立党为公,以民为本,开拓创新,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而努力奋斗。中国广播网甘肃分网


王世泰的传奇人生

   来源:中红网

       在西北革命历史上,王世泰是个了不起的传奇人物。二十多年前,我在延安地委担任副书记,头一次下乡到洛川县,专门绕道到塬下黄连河村拜谒了王世泰家乡,即他出生并度过儿童少年时代的故居。当时是春季,塬上久旱无雨,车轮碾着土路上厚厚的尘土进村。村里一群孩子好奇地围着汽车看热闹,显然是很少有人来。王家老屋多年失修,院角和墙头上长着干枯的蒿草。县里陪同的一位主管宣传思想工作的副书记,大约是毕业于延安师范的年轻同志见我执意拜访且态度虔诚举止恭敬,便有些不大理解问:“王世泰有这么重要吗?”我就对他说“很重要,我们学习研究西北革命历史,王世泰老前辈是一个绕不开的重要人物。”这位年轻同志疑惑地问:“既然如此,为啥王老官没做大,地位也不及有些人高?”我无从回答,心里也暗暗问自己,是呀,的确似乎有这个问题。但很快我就告诫自己,我们这一代人学习党的历史,首先要提升思想境界,不然永远无法读懂历史,更难以理解前辈的崇高理想与思想境界。正是怀着这样的虔诚和自省精神,我继续着对西北革命历史的学习研究和不断的深入思考。渐渐感到每一位老革命,都是一座高山。你只有长久仰望,又虔诚亲近、不断攀登探求,才能逐步理解,慢慢地真正读懂他们。

      我们高山仰止的前辈,他们生活的时代,如同黑暗深重的长夜,黎明来临之前,他们首先睁开了眼睛,所见皆为黑暗。看不见曙色,更看不见出路何在。于是他们成为了那个时代呼唤光明、开天辟地探索生路驱逐黑暗的特殊人物,成为了大变局中的弄潮骄子。一句话,成为了呼唤英雄时代中,应运而生的时代英雄。

      在西北地区革命,乃至中国革命史上,提到王世泰这个名字,人们不能不肃然起敬。就像听到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马文瑞等等。上个世纪初,大革命年代,一个高个子的纯朴青年,手捧着《新青年》《觉醒》《秦钟》《前进》等传播进步思想的刊物,不顾白色恐怖镇压而走上城镇街头和乡村集市,面对混沌麻木的人群大声疾呼,以求唤起民众、震醒睡狮。随即又义无反顾拿起武器,参加游击队和红军……这个热血青年就是洛川塬走出的王世泰,就是延安四中进步学生王世泰,他是先驱者李子洲、魏野畴的追随者,是刘志丹、谢子长振臂一呼的响应者。从此成为了一位生死度外、勇往直前的职业革命家。当他们在荆棘丛生、险象环生、没有道路的黑暗大地上迈出了艰难困苦的第一步,即脚步不停地逆行穿透黑暗、勇敢迎接光明……经历了我们难以想象的艰苦卓绝、九死一生,直到把个人命运同催生新中国新时代的伟大事业融为一体而化作伟大与不朽。

      今天,当中共建党一百周年来临之际,又一个伟大时代到来之时,我们响应党的核心的号召,深入学习中共光辉历史,缅怀先辈,继往开来,其重大意义尤为深远。

王世泰的伟大与不朽,体现于他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归纳起来他革命战斗艰苦奋斗的一生,创造了六大辉煌,亦可说是六个人生奇迹。一是王世泰属于德高而寿长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他1910年生,2008年去世,享年98岁,职务当到正部,虽然“功劳与贡献远远不止正部”(马文瑞语)。也就是说,如果论功封官,他的地位应当更高,但是阴差阳错,也没有什么原因可言。同后来的一些“德不配位”者相比,他当属于地位不配功德了。他今天在我们心目中的崇高与伟大,不是站在高台阶上显示出来,而是他本身具备的高度影响力的必然呈现。二是王世泰是西北红军初创时期唯一的一个团,红二十六军红二团的首任团长。也就是说,他曾是陕甘红军根本的和独一无二的重要角色。刘志丹作为红军军长,手里只有一个团的部队,王世泰是团长,这个角色当然是独一无二的。为什么是王世泰而不是别人?他与刘志丹的亲密关系可想而知。这其中留下了很大的研究空间,他的历史地位和在西北红军创建中的作用不言自明。三是王世泰是为数不多的同时追随刘志丹、谢子长两位杰出革命家、军事家创建西北红军和红色根据地的军事政治骨干。而且一直担任重要领导职务,经历了几乎所有的西北地区军队和根据地建设的重大决策和重要行动过程,包括前三次反围剿斗争的胜利,和在王明极左路线陕西代表杜衡等干扰下的惨痛失败。当然也包括艰难的重整旗鼓,悲壮流血牺牲和不屈不挠的东山再起。四是王世泰一生经历了无数战役和战斗,的确是从枪林弹雨中冲杀过来。他两次身负重伤,落下终身残疾,但却毫不畏惧毫不气馁,一次又一次顽强地站立起来,继续冲锋陷阵,直到迎来全国解放,并作为西北为数极少的代表之一,参加了第一届全国政协会议和新中国开国大典。这是西北老革命为数不多的殊荣。第五是战争年代,王世泰担任了那么多军内要职,从大革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到解放战争时期,都是作为红军、八路军和解放军高级军事指挥员,先后担任过纵队司令、军长、兵团司令,率部南征北战,打过无数的大仗硬仗,参加了西北地区几乎所有的重大战役和激烈战斗,先后是刘志丹、谢子长、贺龙、彭老总的臂膀爱将。他屡建功勋竟未曾受衔,却一生隐忍,毫无怨言。第六,王世泰在漫长的和平建设年代,于开发大西北的伟大事业中,领导修筑铁路,建造大桥,率先投入扶贫攻坚的伟大事业,继续扮演了埋头苦干的拓荒牛角色。在此期间,他谦虚谨慎,身体力行,继续发扬革命战争年代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不吃老本,不摆功勋架子,勇立新功,创造了彪炳史册的新业绩。总之,革命老前辈王世泰,他用一生的坚实足迹,谱写了自己的光荣履历,为理想信念而奋斗不息,成功践行了拓荒牛、孺子牛和老黄牛精神,成功塑造了一位优秀共产党人的完美人生,堪称人中豪杰、党员楷模。

      以上是我个人长期以来学习研究和思考王世泰老前辈的几点心得,在此同读者分享。

       我出生在延安城内市场沟,那里当年曾经是革命圣地延安的“王府井”。毛泽东主席亲笔为沟口大门上题写了抗战楹联。留下了许多亲切的名人传说和当年故事。我自从懂事起,“王世泰”这个名字就在幼小心灵中生了根。少儿时代,我在延安桥儿沟小学读书。课余时间和小伙伴们喜欢到公路边延惠渠畔一棵老柳树下听“古朝”。无论冬夏,树下经常聚着几位六七十岁的老人,他们嘴里咬着烟锅讲述当年亲历闹红的故事。慢慢才知道他们中许多人当年都是跟随刘志丹、谢子长闹革命的,有的干脆就在王世泰手下当过兵。有一个说自己是王世泰团长的警卫员,也骑过高头大马。王世泰这个名字不断出现,铭记在了少年心中。说他大高个子,身材魁伟,力大无比,打起仗来总是冲锋在前撤退在后。这在一个儿童的心灵中,描绘出的形象是无比高大伟岸的。一个骑着高头大马,腰里别着盒子枪带领部队东杀西战的英雄形象耸立在脑海中,常常为自己没赶上闹红的年月而懊恼。

      以后应解放军出版社之邀,我撰写《阎红彦将军传》深入采访西北老革命,不少传说使得王世泰的形象更加丰满。王世泰与马文瑞是好友。我在马老身边工作的时候,每当回忆西北革命历史,谈到王世泰,马老的脸上总会流露出欢喜的笑容。他说王老年轻时,戎马倥偬,一直到三十好几了还没有成家。王老见了马老,半开玩笑说,马部长,我这个老大难问题只能靠你们组织上解决了。马文瑞说,好,就包在我身上。一次马老夫人孙铭在女大为王世泰物色了个对象,说同意见面,可是一见面人家就不乐意。以后类似的情况又出现过几次。王老很郁闷,对找对象没了信心。马老说,你每次来相亲,衣服也不换,胡子也不刮,就像打了七天七夜仗刚下战场。见了面,也不说话,一对大眼睛盯着人家女娃娃看,那还不把人家吓跑了。王世泰这才明白是怎么回事。此后机会又来了,他特意去理了发刮了胡子,还换了一身新军装,结果成功了。

        总之,学习研究西北红军和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及其历史地位,王世泰是一个绕不过去的重要人物。他在西北革命历史上的特殊经历与重要建树,造就了他的不朽。他入党的时间是1929年,这是蒋介石叛变革命后,大量屠杀驱赶共产党员,白色恐怖空前严酷,不少人在敌人的刺刀和枪口面前吓破了胆,也有的退缩脱党。他在这个时候,知难而进,逆流而上,毅然决然地加入中国共产党,抱着随时牺牲自我的决心,投身革命事业,这不同寻常的人生选择和精神境界,是我们今天的人们,特别是青年朋友很难一下能够理解的。这也是我特别看重这本《王世泰纪念文集》的一个重要原因。我从小生活在延安,受到了红色文化熏陶,从年轻时既将学习研究西北革命历史作为终生事业。几十年间,无论是撰写刘志丹、谢子长、阎红彦的传记、还是采访习仲勋、马文瑞、吴岱峰、刘锦范、张秀山、贺晋年、张邦英、王兆祥、尤祥斋、张策、白烈飞、谢怀德、李智盛、谢绍明等老前辈,他们每个人都是一本厚重的书。你读每一本书,都会感到自己的面前耸立起一座峻拔高山。他们是独立的,又是相互紧密连接的。既是险峻无比的,又是亲切包容的。我曾有幸拜读过王老晚年撰写的回忆录《我的红军生涯》一书,近日又认真拜读了《王世泰纪念文集》书稿,面前耸立起又一座巍峨的高山。我就想,一座山,它能否长久地耸立,绝非是凭借人为鼓吹堆砌,而是靠自身的份量和实力。有的人在世时,也许凭借一时的地位和虚名,俨然是一座山,可当时过境迁,往往连同山的影子也会消失无余,只能贻笑大方或遗臭天下。而有的人由于功勋卓著,在世时地位和名气并不显赫,但是随着历史的演进和岁月流淌,原本沉积于历史洪流之中的巨石终将显露出来,成为后世面前的一座仰望才见的高山。王世泰的传奇人生再次应验了这一规律。本文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全国传记文学创作与研究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传记文学学会副会长、中国散文学会理事、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作家书画院副院长。现任国务院参事忽培元为《王世泰纪念文集》所作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