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锦纯:(1912-1995),男,汉族,1912年5月11日生,陕西省米脂县镇子湾村人。贫苦农民家庭出身。1926年在学生时代就受大革命影响,参加当地学潮和反土豪活动。1928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高锦纯曾参加中国工农红军,革命战争的战士,中国共产党员,参加过多场革命战士,曾任任内蒙古自治区轻工业局副局长,人大常委副主任,1995年6月25日因病在兰州逝世。是中共七大正式代表。
山东人民抗日游击第5支队司令员高锦纯
高锦纯(1912-1995) 八路军山东纵队第五支队司令员 ,陕西省米脂县镇子湾村人。
1928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0秋,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932年7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历任陕甘游击第二大队战士、政治处干事,红二十六军第四十二师第二团骑兵连、第二连党支部书记、政治指导员,耀县游击队政治指导员,红二十六军第四十二师骑兵团政治委员兼师党务委员会书记,陕甘边区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红十五军团直属骑兵团政治委员,中共陕北省委军事部干事,中央军委直属骑兵团政治委员,骑兵第一团政治委员等职。
1938年3月派赴山东,参加领导重建中共胶东特委、创建胶东抗日根据地和坚持胶东抗日斗争的工作。5月至12月,任中共胶东特委委员。6月至9月,任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三军总指挥、胶东军政委员会主任。9月至12月,任八路军山东人民抗日游击第五支队司令员。同年12月至1940年5月,任八路军山东纵队第五支队司令员。
1939年1月至1940年9月,任中共胶东区委常务委员、军事部部长。
1940年6月至1942年12月,任八路军山东纵队第五旅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
1940年9月至1945年8月,任中共胶东区委委员。
1942年春至1943年3月,任八路军山东军区独立野战旅政治委员。
1945年4月,出席中共七大。后历任八路军陕甘宁晋绥联防军警备第一旅旅长、关中军分区司令员、警备第一旅旅长兼旅政治委员,中共陕甘宁边区关中地委书记,西北野战军第四纵队警备第一旅旅长兼政治委员、党委书记,第一野战军第四军第十师师长、党委书记,第二兵团第四军副军长兼参谋长,第四军政治委员、党委副书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新疆省人民政府副主席、中共中央新疆分局委员、新疆省人民政府党组书记、新疆省第一届各族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协商委员会副主席、中共中央新疆分局第一副书记、中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委第一副书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委员会副主席,粮食部副部长、党组成员、机关党委书记,内蒙古冶金矿山机械厂副厂长、内蒙古自治区皮革工业公司副经理。
1974年3月,任内蒙古自治区二轻工业管理站革委会副主任。1977年后,历任内蒙古自治区轻工业局副局长、党委委员,甘肃省革命委员会副主任、甘肃省第五届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中共甘肃省顾问委员会常务委员。1985年离休。1995年6月在兰州病逝。
1938年6月,红军干部王平、高锦纯从延安来到胶东,奉中共山东省委指示,改组和健全了胶东特委和3军领导机构,王平任特委书记,高锦纯任特委军事部部长、军政委员主席、3军总指挥,开始整顿所属部队。图为5支队首任司令员,5旅首任政委高锦纯
1939年11月,黎玉与山东纵队五支队领导合影。前排左起:蔡雍泉、高锦纯、黎玉、赵一萍、李丙令,后排左起:李耀文、张驿、张咨明
1939年11月,山东纵队政委黎玉与第五支队部分领导合影。右起:张铎、高锦纯、黎玉、宋澄、赵一萍
右起:5旅参谋长赵一萍、旅政治部副主任张铎、13团团长李绍桥、15团团长梁海波、旅长吴克华、旅政委兼政治部主任高锦纯,这6人中有3人在抗战中牺牲
1940年元旦,胶东八路军检阅部队刺杀表演
1940年,第五旅政治部编印的《战斗生活》刊物
山东人民抗日游击第5支队八路军战士
山东人民抗日游击第5支队八路军战士在训练
日伪军前来扫荡的部队,行进到第一个阻击的村子棘子嶂村.一阵炮击之后,日伪军以为有了成效,开始分兵包围,意图把驻守在这个村子的部队包了饺子,按照上级下达的作战计划边打边向北边撤退,慢慢把日伪军向大青杨村和盛家村那里引过去,日伪军没想到这一仗打的这么顺利,还以为八路军是被迫击炮炮击吓的六神无主,才乱跑一气,轻易取得胜利的日伪军,更不把第5支队放在眼里,在他们想来,怎么八路军比国民党军队还不堪一击,心理优势的日伪军,完全放松了警惕,向这股溃败的八路军逃跑的大青杨村和北盛家村追击,在他们忘乎所以的时候,一颗颗地雷此起彼伏的响了起来,把这些刚刚还高兴不已的日伪军,被炸死的日伪军一阵慌乱之后,知道中计了,感觉自己的火力强大,也知道第5支队一定在前面这个村子等待他们的到来。日伪军的迫击炮再次响了起来,高锦纯在前沿指挥所里知道日伪军是要在这里和第5支队决战了。他命令部队一定要沉着冷静,必须等日伪军炮击结束发起冲锋时才可以开枪。接到命令的第5支队指战员,忍受着日伪军的炮火,静静的等待日伪军炮击结束在进入阵地,同进攻的日军战斗。虽然许多战士们是第一次参加战斗,手里的武器还是大刀长茅,只能等待日伪军冲到眼前来,才能从工事里出来和日伪军战斗。可是没有一个人胆怯,许多战士在和日伪军的搏斗中受伤了,鲜血直流依然和日伪军拼杀,有的战士虽然牺牲了,仍然死死的抱住日伪军,直到把日伪军赶出阵地。
山东人民抗日游击第5支队八路军唯一的看家宝贝,一挺重机枪
马栏革命旧址
马栏位于桥山山脉南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马栏是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块红色的土地上,中国共产党人高举革命大旗,实行工农武装割据,创建了革命政权,苍茫雄浑的马栏山,留下了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老一辈革命家的足迹。1932年12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六军在这里成立。1937年4月,关中特区党政军机关迁驻马家堡村。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马栏是陕甘宁边区的南大门;是关中地区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是仁人志士和军需物资通往延安的主要驿站和红色通道;是培养革命干部的摇篮。1939年10月至1949年4月,马栏是中共关中分委、中共关中地委和陕西省委等机关的所在地,习仲勋、汪锋、李维汉、张仲良、赵伯平、高锦纯、张德生、文年生、王世泰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这里长期工作和战斗过。陕北公学、鲁迅师范、陕甘宁边区第二师范先后在这里办学,为中国革命培养了数以万计的栋梁之才。
大泽山民兵抗日英雄雕像
大泽山抗日根据地是中共胶东根据地的组成部分,具有重大战略意义与历史意义。其一,它是胶东区党委和西海地委的重要依托。1939年,当蓬、黄、掖被敌人占领后,大泽山便成为胶东区党委、胶东军区及胶东抗大支校的落脚地,西海地委、南海地委、南海军分区、南海办事处,都曾以大泽山为依托,林浩、高锦纯、王彬、许世友、赵一萍、刘宿贤、刘静海(卜才)、陈华堂、常溪萍等时任党政军负责人,均在大泽山活动过。其二,为胶东培养了大批干部。胶东区党委先后在根据地内的满家、铁夼寺、所里头、郭家店办抗大训练班多期,培养地方与军队干部近千名,因而大泽山有“胶东干部库”之美誉。其三,为八路军输送了大批战士及物资。如乔天华,先后组建抗日队伍 7支,均充实到了主力部队,人送外号“游击队贩子”。至 1945年,仅平北县参军人员即达 2100人,运送军粮 230万斤,做军鞋 1.2万双,出民工 1.4万人次。第四,配合主力部队,有力地打击了敌人。大泽山区民兵,通过地雷战、麻雀战,配合主力拔除了一个个据点,使日伪军闻风丧胆、步寸难行。仅1943年冬,大泽山民兵就先后与敌人作战 70余次,毙伤俘日伪军 180余人,缴获枪支、手榴弹 200件。
高锦纯
高锦纯(1912-1995),陕西省米脂县镇子湾村人。学生时代受大革命影响,1926年参加当地学潮运动和打土豪活动。1928年4月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30年秋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高锦纯出身于贫苦农民家庭,在榆林六中上学期间任学校党支部书记、学生会会长。领导学生运动,开展秘密活动。
1931年5月,榆林六中党组织遭到破坏,高锦纯返回家乡担任村党支部书记,继续开展革命工作。
1932年7月,高锦纯奉命参加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游击队,在政治处工作。不久调骑兵大队随部队转战保安、合水、富县、赵八寺以及子午岭一带。12月24日,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游击队在宜君转角镇(今属旬邑县)正式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六军第二团,下辖骑兵连、步兵连、少年先锋队、随营学校、政治保卫队等。杜衡任红二十六军政委兼二团政委,选举王世泰为二团团长,高锦纯任骑兵连党支部书记。根据陕西省委的指示,红二团开赴照金地区,开辟以照金为中心的陕甘边革命根据地。12月25日,高锦纯随骑兵连参加了焦坪战斗之后,开辟了照金香山和九堡两块游击区,接连消灭照金、旬邑民团各一部。
1933年1月,骑兵连随红二团帮助群众组建地方武装,先后建立了旬邑、照金、芋园、香山、宜君五个游击队。3月,先后攻克淳化、耀县、正宁,建立革命政权。4月下旬,敌人调动4个团及6个县的民团,兵分四路“进剿”照金苏区。红二团根据敌情避实就虚,迂回敌后,转战陕甘边,寻机歼敌,5月返回照金。6月,在红二十六军政委杜衡的错误指挥下,红二团南下渭华地区创建新苏区,当部队行进到三原后,杜衡借故回省委汇报工作离开部队,政委由汪锋代理。红二团孤军深入,在蓝田县张家坪被敌军打散,在秦岭山中辗转苦战,终因人地两生,寡不敌众,几乎全军覆没。在王世泰的安排下,高锦纯与吴岱峰一起从大路庙出发,走出终南山,辗转来到西安,找到陕西省委。在陕西省委安排下,经三原、耀县于9月底重返照金苏区。10月中旬,在陕甘边红军临时总指挥部指挥下,高锦纯带领游击队配合骑兵团、义勇军、耀县游击队和陕北一支队袭击合水县城。烧毁县警察局,砸开监狱,救出了被关押的游击队干部杨圣培胜和其他“犯人”。同时召开群众大会,宣传党和红军的政策,将粮食分配给广大劳苦民众,受到当地老百姓的拥护。合水战斗后,敌人恼羞成怒,令赵文治团尾随而来。10月28日,追到了庆阳县毛家沟门。拂晓,便对我军发起进攻,在王泰吉和高岗组织指挥下,高锦纯随主力红军进行反击,一举击退追击之敌。11月8日,根据包家寨会议精神,在合水县莲花寺重新恢复红二十六军,组建四十二师,师长王泰吉,政治委员高岗,参谋长刘志丹。四十二师下辖骑兵团和第三团(由西北民众抗日义勇军、耀县三支队等组成)。不久,高锦纯任四十二师骑兵团一连指导员,和连长李志柏率领骑兵连开赴淳化县,消灭了通润镇民团。
1934年4月,高锦纯任红二十六军第四十二师骑兵团政治委员。5月起任陕甘边区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
1935年9月,受“左”倾机会主义路线影响,高锦纯在错误肃反中被关押。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恢复工作,先后任陕北省军事部干事,红十五军团直属骑兵团政治委员等职。后进入瓦窑堡中央党校学习。抗日战争时期,高锦抗日军政大学学习。
1938年3月,受党组织派遣赴山东,参加领导重建胶东特委和创建胶东抗日根据地的工作。5月,任胶东纵队第五支队司令员,并任中共胶东区党委委员,军事部长。
1940年任八路军山东纵队第五旅政治委员。1944年,赴延安中央党校学习。1945年,作为山东代表出席了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解放战争时期,高锦纯历任警一旅旅长兼政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师师长、师党委书记,第二兵团第四军副军长兼参谋长、军政治委员等职。新中国成立后,高锦纯调任新疆省人民政府副主席、党组书记兼政法委员会书记、商业厅长、外事处处长,并任中共中央新疆分局常委、第一副书记等职。
1955年5月,到中央党校研究班学习,次年7月调任中央粮食部副部长、党组成员、机关党委书记。
1959年,调内蒙工作,任自治区轻工局副局长等职。1978年,到中央党校学习。1979年,任甘肃省革命委员会副主任兼财办主任。12月,当选甘肃省第五届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1983年12月,任中共甘肃省顾问委员会常委。1985年离休。1995年6月25日在兰州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