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红色文旅 > 红色资源

【红色陕西】中共陕西部分历史人物——胡景铎的光辉人生(组图)(四十三)

日期:2021-06-16         

hs30297_副本.jpg

年轻时的胡景铎

hs30298_副本.jpg

起义前的胡景铎将军

hs30299_副本.jpg

习仲勋题写“胡景铎将军”手迹印件

hs30300_副本.jpg


6ca78bbda6494f9aa2de3ade50de04fd_副本.jpg


       胡景铎,乳名昌娃,字更生,1914年10月6日出生于陕西省富平县庄里镇一个富裕的农民家庭,是著名爱国将领、杰出的民主主义革命战士胡景翼将军的胞弟。他青年时代就积极上进,向往革命。抗日战争爆发后,他怀着满腔爱国热忱,弃学从戎,率部在抗日最前线浴血奋战,功绩卓著。抗战胜利前夕,他对国民党统治集团的腐败、专横及其反共行径非常不满,毅然退出国民党部队,率领一大批进步青年北上榆横地区,时刻准备投奔边区,并于1946年10月率5000余众起义参加革命,全国瞩目。

image (1)_副本.jpg

抗日最前线浴血奋战、功绩卓著的胡景铎

image_副本.jpg

      1946年10月13日晚,胡景铎等在横山起义宣告成功。24日晚8时,毛泽东参与接见横山起义骑六师的大会,并高度赞誉:欢迎你们下大船上小船,克服困难,将革命进行到底。横山起义资料图

hs30304 (1)_副本.jpg


t0172178d3c7d4ec7a6.webp_副本.jpg

     1946年10月起义的胡景铎部队改编为西北民主联军骑兵第6师,师长胡景铎。胡景铎建国后转入地方行政工作,未参与授衔,1977年去世

hs30305_副本.jpg

          胡景铎手迹



hs30301_副本.jpg                                                                                                                

       横山起义是发生在敌强我弱,中共大本营延安处于国民党军四面包围,胡宗南全力剿灭的危急存亡之时,胡景铎将军的起义对中共领导的人民共产革命事业是雪中送炭,雨中送伞。胡景铎将军的起义解放了大片土地,大面积的扩展了解放区根据地,使延安中共中央本部在胡宗南大举进攻时有了撤出危险区,回旋到安全区的地域和路径。胡景铎将军的起义壮举对延安的安全,壮大中共本部主力军事实力,削弱国民党北部剿共兵力,动摇国民党军心,加速中共人民民主共产事业的胜利,具有重大而又深远的政治军事历史意义。横山起义也是习仲勋同志为党,为国家,为人民做的重大贡献之一,是统战工作完美成功的典型范例,是习仲勋同志人生中光辉灿烂的一页。图为横山起义纪念碑

hs30302_副本.jpg

横山起义旧址

hs30303_副本.jpg

02ec8158529a38536c_b_副本.jpg

《胡景铎传》

8b83c3d1772bcdbb6ff758af721056b1_037789b322319959bd_b_副本.jpg

富平党史人物丛书《胡景铎将军》


     怀念胡景铎同志

2014年09月27日)


        今年10月6日,是胡景铎同志诞辰100周年。此时此刻,我们深切怀念这位始终视自己为劳动人民的儿子,把个人命运与祖国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由毛泽东亲自批准火线入党的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怀念这位毅然发动横山起义,为民族解放和社会主义建设呕心沥血,在工作岗位上走完一生的忠诚的无产阶级革命者。

        胡景铎同志于1914年10月6日出生于陕西省富平县庄里镇,是著名爱国将领、杰出的民主主义革命战士胡景翼将军的胞弟。赤诚爱国、智勇双全的胡景翼对幼年胡景铎影响很大。“九一八”事变后,在民族存亡的危机时刻,18岁的胡景铎弃学从戎,投奔关麟征带领的二十五师到古北口最前线参加抗战。由于不满国民党在部队清查共产党组织,一年后,嫉恶如仇的胡景铎怀着一腔热血,离开二十五师,回关中、走西安、上榆林,辗转寻求抗日救国之路,屡经挫折,愈挫愈勇。1935年,21岁的胡景铎进入驻绥德任第十七军八十四师师长的高桂滋部当兵,逐步受到重任,第二年被委派到西安招收学生兵,成立学生兵连并任连长。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胡景铎率学兵连随部队开赴抗日前线,在战争洗礼中迅速成熟起来,24岁任改编后的三营营长。三营大都是关中子弟,以英勇善战闻名遐迩,人称“胡营愣娃”,驻防中条山期间,立下了赫赫战功。

      受家庭熏陶和同窗好友、中共党员习仲勋等的影响,胡景铎思想进步,忧国忧民,积极追求真理。他很早就有投奔边区参加革命队伍的愿望,出于革命工作的需要,党组织曾指示他继续留在国民党统治区和国民党部队中,为抗日进行统战工作。1945年5月,胡景铎从富平率领部属和家乡子弟千余人北上榆(林)横(山)地区,暂栖国民党晋陕绥边区总司令邓宝珊将军麾下,受任陕北保安指挥部副指挥官。他随即与习仲勋秘密联系,表明了反蒋和投奔边区的意愿。1946年4月底,受习仲勋指派,师源来到横山波罗堡面见胡景铎。他当即表态:“不吃国民党的饭了,跟共产党走,坚决起义,把部队拉到解放区。”5月,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央领导郑重批准了胡景铎的入党申请,党龄从7月1日算起。经过周密筹划,1946年10月13日,胡景铎率所部官兵2000余人,分别从石湾、高镇、波罗堡发动起义。起义成功后,又乘胜扩大战果,策动临近地区的守军相继起义,使起义部队扩大到5000余人。此次起义发生在敌强我弱、敌攻我守、国民党反动气焰极其嚣张、中国革命形势极为严峻的时刻,在数日内拔除了国民党军在陕西横山境内的所有据点,解放了无定河以南5000平方公里的土地,人口12万余,建立了榆横新区民主政权,为保卫陕甘宁边区赢得了极为宝贵的战略回旋余地。起义后,部队按计划改编为西北民主联军骑兵第6师,胡景铎任师长。1946年12月24日,胡景铎等起义官兵代表受到中央领导的亲切接见,毛泽东赞扬道:“景铎同志,你能在敌强我弱情况下,下邓宝珊的船,上习仲勋的船,你选择这个道路是很正确的。你的革命行动给西北的旧军队指出了一条光明大道。”

       解放前夕,胡景铎受组织派遣,不顾个人安危,两次北上榆林,现身说法,积极开展驻军统战工作,为左协中率部起义及榆林和平解放作出了重要贡献。解放后,胡景铎先后担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步兵学校训练部副部长、天水步兵学校训练部副部长及干部训练队队长等职务,亲自主持编写军事训练教材,努力推进部队正规化建设。1955年,胡景铎同志转业到陕西省交通厅任副厅长、党组成员。从此,胡景铎同志把他余生全部的精力和心血都投入到陕西交通事业的建设和发展上,吐哺握发,宵衣旰食。他倡议和筹办了陕西省交通学校及相关科研机构,是陕西公路交通职工教育和科研事业的创始人之一;建立了一套完整的生产调度指挥系统,在全省运输业大力推广;根据经验总结出了“依靠社队,发动群众,自力更生,民办公助”的符合当时实际、切实可行的修建地方公路的指导性意见;主持筹建西安汽车站……为我省交通事业的飞速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1977年7月6日,63岁的胡景铎同志因劳累过度,在办公室溘然长逝于交通厅顾问任上。胡景铎同志干一行爱一行,在他的耳濡目染和精神鼓舞下,子女们也竞相接过父亲传递的接力棒,扎根交通战线,立志报效党和人民。

      胡景铎同志的一生,是为党和人民无私奉献的一生,是功绩卓著的一生。我们怀念胡景铎同志,就是要学习和传承他追求进步、追求真理,对理想信念执著坚定的宝贵品质。他在学生时代就追求进步,开始接受共产主义思想,“在党的教育下在党外作革命活动”,历经曲折,终于在横山起义前夕光荣入党,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生,“党叫干啥就干啥”,一片丹心,坚贞不渝。我们怀念胡景铎同志,就是要学习和传承他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赤子情怀。胡景铎曾说:“我是党代劳动人民收下的干儿子”。他虽出身富裕家庭,但心系劳苦大众,忧国忧民,为民族独立浴血奋战,为国家建设殚精竭虑,为人民幸福默默耕耘,一腔热忱,赤胆忠心。我们怀念胡景铎同志,就是要学习和传承他无私无畏、顽强奋斗的革命精神。横山起义中,他曾表示“本人就是要在党和边区暂时困难的时候起义”。他一生都是这样想和这样做的,不管形势和境遇如何变化,始终把革命事业放在首位,把个人安危得失置之度外,义无反顾,勇往直前。我们怀念胡景铎同志,就是要学习和传承他实事求是、敬业奉献的优良作风。不论是指挥作战还是主抓军事教育,不论是在部队带兵还是在地方工作,他始终注重调查研究,坚持实事求是,善于总结经验,彭德怀曾由衷赞道“景铎不只是个搞武的人”。他一生秉承“本本分分做人,扎扎实实做事”,几十年如一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胡景铎同志是从我们富平走出去的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和忠诚的无产阶级革命者,是共产党人的优秀楷模,三秦儿女的杰出代表。党的十八届一中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无比壮丽的崇高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接续奋斗。”今天,我们深切怀念胡景铎同志,就是要更好地学习和弘扬他们老一辈革命者的光辉业绩和崇高精神,凝心聚力、锐意进取,为建设富裕陕西、和谐陕西、美丽陕西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共同奋斗!(中国共产党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