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聚德烈士
王聚德(1909~1941) 又名撰忠,字逸仁。男,汉族。清涧解家沟镇王家山人。陕北红军游击队创始人之一。
聚德幼年聪颖好学,先后在袁家沟、高杰村上小学。1927年3月,加入共产党。1930年考入省立四师。后因家贫辍学,回乡务农。1932年,家乡遭灾,夏田无收,秋田无望,聚德参与领导当地民众抗粮抗捐斗争,县府慑于群众威力,先是假意应允条件,然后公然逮捕群众代表。聚德向上级党组织提出再次暴动的建议,不仅未被采纳,反遭训斥,一气之下回家种地。不久,投军冯玉祥部,被派驻山西柳林镇任招待所主任。利用工作之便,同晋西党组织取得联系,恢复党籍。1933年,就地拉起一支30多人的队伍,回乡袭击东区韩启胜的民团,因没有与地方党组织联系取得支持而失败。同年夏,同清涧党的负责人白如冰接头,遂接受筹集武器任务。不日,在从吉鸿昌部哗变来清涧的罗永宽手中到3支短枪。8月5日,遵照陕北特委指示,以三支手枪为基础,在家乡王家山成立红2支队,任副队长兼经济员。10月,任队长。1934年1月,奉命前往南梁,沟通陕北游击队与陕甘游击队的联系。不久被派往安塞开展地方工作。10月,任安塞县苏维埃政府主席和中共安塞县委书记。1935年9月,在军队肃反中被诬陷为反革命,10月获释。1936年2月,随红军东征,中途染疾返回。5月西征到三边,历任中共定边县委书记、三边中心县委组织部长和三边分区党委宣传部长。1939年7月,进中央党校学习,毕业后分配到中央社会部办公室。次年4月,受社会部派遣,带随行人员和电台,赴绥远大青山地区,承担搜集情报,建立同苏联和蒙古国的联系,争取国民党人员抗战等特殊使命。任绥蒙区党委社会部长、绥西地委书记等职。不顾个人安危,爬山穿林,深入敌后,艰苦工作。1941年12月7日,同绥蒙游击队长高凤英等10余人,在万家沟小火烧家把酒庆重逢。因叛徒胡定良告密,被日伪军秘密包围。次日拂晓,战斗打响,突围未成,聚德等10余人全部遇难(清涧县人民政府)。
1940年4月,在毛泽东,朱德亲自命令大青山骑兵支队成立分遣队,活动于中蒙边境线的条件下,中社部派出了王聚德(后任中共绥蒙地区社会部部长,烈士,1942年在大青山与日军作战时牺牲)在绥远组建了中社部绥远站,开展了对日伪(包括内蒙古地区亲日的旧王爷及旧贵族)情报工作,以及和苏蒙联系。
大青山中共抗日遗址(武川县境内)
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区划图
王聚德,字逸仁,又名撰忠。1909年2月22日出生于陕西省清涧县解家沟王家山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23年入袁家沟小学学习。1927年考入清涧县第二高级小学。1927年春加入共青团,三个月后转中共党员。
1930年,王聚德考入省立绥德第四师范。一年后,因家境贫寒而失学,回家务农。这时,正遭灾荒年景,他领导当地群众进行了抗粮抗捐斗争。
1932年,王聚德到山西冯玉祥部做兵运工作,派驻柳林镇任招待所主任,和晋西党组织发生关系,恢复了党籍。1933年春,刘善忠和王聚德率领一支30余人的队伍,过黄河打清涧东区花岩寺韩起圣民团,结果因当地党组织没有接应上,未能取胜。
1933年8月5日,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陕北游击队第二支队。罗永宽任队长,高朗亭任政委,王聚德任副队长兼经济员。10月,高朗亭、罗永宽调往神府组建红三支队,特委任命王聚德为红二支队队长,崔正冉为政委。
1934年1月21日,即农历腊月初七晚,王聚德、白如冰、白雪山、张承忠一起部署,指挥红一支队、红二支队,出其不意地包围了解家沟镇,当场杀了九个半催款的豪绅衙役(其中有一个砍数刀未死),红二支队这次公开的武装斗争,长了人民的志气,灭了敌人的威风,成了清涧革命活动由秘密走向公开的转折点。
1934年春,党派王聚德去南梁和红二十六军接洽,沟通了红二十六军与陕北游击队的联系。1934年底成立安塞县苏维埃政府,王聚德为安塞县苏维埃政府主席兼县委书记。
1935年9月,王聚德在错误肃反中被诬为“右派”、“反革命分子”解送到瓦窑堡交陕甘晋省委政治保卫局审处。中央红军来到陕北后,王聚德与刘志丹、习仲勋等人同时获释出狱,接着入中央党校学习。
1936年2月,王聚德跟随红军东征,在途中因病返回。5月又随红军西征到三边。曾任定边县委书记、三边中心县委组织部长、三边分区党委宣传部长等职。
1939年7月,王聚德入中央党校学习。毕业后,分配到中央社会部办公室工作。
1940年4月,王聚德接受中央社会部的派遣,随同绥远省委书记白如冰进入大青山地区开展抗日游击战争。他在大青山地区工作时,直接受中央社会部的指挥,重大问题都直接向中央社会部请示和联系。他除带有秘书和服务人员外,中央社会部专门为他配了一部电台。其主要任务是搜集大青山地区的抗日斗争的各种情报,建立和苏联、蒙古人民共和国的联系,进一步做好敌伪人员的工作。
在大青山地区的艰苦日子里,王聚德除了完成中央社会部的特殊使命外,还直接参加了大青山地区抗日斗争的领导工作。曾任绥蒙区党委社会部长和绥西地委书记等职。他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废寝忘食,日夜操劳,呕心沥血,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贡献。
为了完成中央社会部交给的艰巨任务,王聚德常常带着工作人员在人迹罕见的地方战斗。有时爬到直插云霄的山巅,有时隐蔽在枝叶茂密的林中。在工作中克服严冬酷暑、衣物缺乏、粮食断绝等种种困难。王聚德虽为领导干部,但他总以普通一兵的姿态和同志们同甘苦、共患难,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时,绥蒙区党委和游击队司令部为了保护他的安全,照顾他的身体,常给他派去警卫员和勤务员,王聚德从来没把他们留在身边。他常说:“我也是一名普通战士,不能有任何特殊。”
1941年12月28日,是大青山人民永世难忘的日子。头一天,王聚德和几个久别重逢的战友欢聚在万家沟小火烧的窑洞时,饮酒高歌,直到深夜。谁知由于叛徒胡定良的告密,当天夜间,敌人把他们包围了,直到第二天拂晓敌人才开始偷袭。王聚德发现被包围以后,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首先想到的是随身携带的机密文件和珍贵电台。战斗打响后,王聚德迅速把文件烧毁,接着就地掘坑埋好电台,一切料理完毕,他拿起武器投入激烈的战斗。
这次来的敌人多,他们居高临下,集中全部火力,把王聚德所在窑洞口死死封住。在敌众我寡的情况下,12名英勇的抗日志士全部壮烈牺牲。王聚德牺牲时,年仅32岁(中华英烈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