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恩铭(1901年1月-1931年4月5日) ,水族,贵州荔波人。中共一大、二大代表,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中13位代表之一,曾任中共山东省委书记,是山东党组织早期组织者和领导者。1920年11月,邓恩铭与王尽美等人组织成立"励新学会",创办《励新》半月刊。1922年1月,邓恩铭赴莫斯科参加远东各国共产党和民族革命团体第一次代表大会,受到列宁的亲切接见。1925年2月,发动青岛胶济铁路工人大罢工。1927年4月,邓恩铭赴武汉出席中共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后任中共山东省执行委员会书记。1928年12月,由于叛徒出卖,邓恩铭在济南被捕入狱。1931年4月5日,邓恩铭和战友们被押到济南市纬八路刑场,慷慨就义,终年30岁 。2009年9月10日,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 。
邓恩铭,又名恩明,字仲尧,1901年出生于贵州省荔波县玉屏镇水浦村一户水族家庭。邓恩铭的父亲以行医卖药为生计,对长子邓恩铭寄予厚望,希望他饱读诗书,考取功名。邓恩铭六岁踏入私塾学习,10岁时进入荔波县模范两等小学堂读书。新式学校的新法教学使邓恩铭受到早期的启蒙教育,清朝统治者的腐败无能,激起少年邓恩铭对封建统治的愤恨。他毅然决定,告别家乡,到更广阔的地方寻访救国真理。
1918年,依靠在山东的亲戚资助,邓恩铭考入济南省立第一中学,他阅读进步刊物,开始接触了解马克思主义等先进思想。五四运动爆发后,邓恩铭被选为学生自治会领导人兼出版部部长,主编校报,组织学生参加罢课运动。在学生运动期间,他同济南省立第一师范的学生领袖王尽美一见如故,结为亲密无间的革命战友。
1920年11月,他与王尽美等组织进步团体“励新学会”,介绍俄国十月革命,抨击社会现状。
1921年春,邓恩铭参与发起建立济南的共产党早期组织。同年7月,邓恩铭与王尽美作为济南中共党组织代表,赴上海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参与了中国共产党的创建。这次大会上,年仅20岁的邓恩铭是唯一的少数民族代表。
1922年1月,邓恩铭赴莫斯科参加共产国际召开的远东各国共产党和民族革命团体第一次代表大会,受到列宁的亲切接见。同年底,邓恩铭赴青岛,创建党组织,先后任中共直属青岛支部书记、中共青岛市委书记。
邓恩铭在青岛工作期间,先后以四方机车厂和纱厂为中心,在各厂举办工人夜校,向工人们传播马克思主义,他培养和带动四方机车厂30多名积极分子秘密组织工会,全厂800多名工人在他的号召下加入了工会,占全厂工人总数的60%以上。
1925年2月,胶济铁路局上层发生内讧,邓恩铭与王尽美利用这一时机,发动胶济铁路和四方机车厂工人举行全厂大罢工。五卅运动前后,邓恩铭又组织领导了以青岛日商纱厂工人同盟大罢工为主的工人运动,历时3个多月,成为五卅运动的先导。
1925年11月,山东地方委员会机关被敌人破坏,他被捕入狱,遭受残酷折磨。后因在狱中染上肺结核,经党组织多方营救,得以保外就医。1926年6月,他又再次秘密回到青岛,担任中共青岛市委书记。
1927年4月,邓恩铭赴武汉出席中共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回山东后,任中共山东省执行委员会书记。
大革命失败后,邓恩铭辗转山东各地,领导党组织开展斗争。1929年1月19日,邓恩铭从淄博矿区返回济南,由于王复元、王用章叛变,邓恩铭在济南再次被捕入狱。面对酷刑折磨,邓恩铭咬住牙关,在狱中还领导了两次绝食斗争,组织了两次越狱斗争,使部分同志得以脱险。1930年,邓恩铭忍受病痛,在狱中最后一封书信中留下遗作《诀别》:
卅一年华转瞬间,壮志未酬奈何天;
不惜惟我身先死,后继频频慰九泉。
邓恩铭的侄孙女、荔波县邓恩铭故居管理所副所长邓庆梅说,前来参观邓恩铭故居的游客不断,每次为参观者解说伯祖父的事迹时,内心都很激动,既为亲人自豪,又对他满怀崇敬之情。“伯祖父留下了清白做人、踏实做事的家风,他的精神也激励着所有荔波人民。”(选自新华网《中共一大唯一的少数民族代表——邓恩铭》)
1918年,邓恩铭考入济南省立第一中学
1920年11月,王尽美、邓恩铭等人成立励新学会,创办《励新》半月刊
邓恩铭家书
邓恩铭(左四)与省立一中第三期学生会职员合影
1922年远东大会(五排右一为邓恩铭)
王尽美(左二)、邓恩铭(中间执笔者)出席莫斯科远东各国共产党及民族革命团体第一次代表大会
王尽美(左)、邓恩铭两人共同发起并创建济南早期共产党组织
中共一大代表
《启航——中共一大会议》(油画)何红舟 黄发祥 作
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场景还原
中共一大(红船) 油画
邓恩铭等在组织准备越狱期间,还对同狱室的直鲁联军军官李殿臣等人进行了团结、教育、争取工作,也得到了他们的积极支持,并表示愿带头冲锋。当邓恩铭等正设法与其他狱室党员联系准备越狱时,越狱计划不慎被一不坚定分子得知,为防泄密,他们只得被迫于4月19日晚仓促举事。在邓恩铭的指挥下,共有19人冲出监狱。由于经验与准备不足,除共产党员杨一辰1人逃出外,邓恩铭等18人又先后被捕回看守所。特别是身体本很瘦弱的邓恩铭,被抓捕回遭严刑毒打后,颈淋巴结核溃烂得更加严重起来。
1927年7月,邓恩铭任中共山东区执委会书记。11月,任省委书记。1929年1月,由于叛徒告密,邓恩铭再次被捕入狱。在几经严刑审讯后,邓恩铭被反动当局关押进济南警察局看守所。为了能够在狱中与敌人展开斗争,他把被捕入狱的共产党员组织起来,成立了狱中党组织,并先后组织狱中难友进行了几次绝食斗争,不仅取得了改善伙食、允许读书看报、不带脚镣等生活待遇,还使狱中难友团结到了以他为主要领导的狱中党组织周围。
这次越狱组织领导和参加越狱的共18名共产党员,除武胡景、何志深、王永庆、李宗鲁等6人逃脱外,邓恩铭等12人先后被搜查追捕回监狱。但这次越狱斗争,震惊了反动当局上下,被当时国民党报纸称为“济南巨案”。监狱的看守长因“渎职”被枪毙;济南高等法院等司法执法单位和政府部门,受到南京国民党中央政府的“戒饬”。
邓恩铭等12人被敌捕回监狱后,不仅施以重刑,严加拷问,还实行了更加严密的看管,但他们仍在狱中坚持斗争。1930年10月,韩复榘被蒋介石任命为山东省政府主席,大肆捕杀共产党人,对山东进行残酷的军阀统治。1931年4月5日凌晨,年仅30岁的邓恩铭与另外20位中共党员一起(郭隆真被枪杀于监狱内),被枪杀于济南纬八路刑场。
经过第一次越狱斗争的考验,邓恩铭等共产党员没有因失败及招致的严刑毒打和严重的疾病而屈服。狱中党组织在邓恩铭的领导下,认真总结了第一次越狱斗争的经验教训后,组成了以邓恩铭、吴丽实、何志深、王永庆、纪子瑞5人为核心的越狱领导小组,决定寻机组织第二次越狱。图为油画:邓恩铭、吴丽实、何志深、王永庆、纪子瑞5人为核心的越狱领导小组。
邓恩铭还利用敌人允许政治犯与家人、亲朋通信的这一条件,加强了同狱外党组织的联系。
邓恩铭连夜挥笔写下了《大康纱厂全体工人泣告书》
1925年2月,四方机厂工人庆祝大罢工胜利全体合影
油画:胶济铁路工人大罢工
1922年1月,邓恩铭(中)、王尽美(左)赴莫斯科参加远东各国共产党和民族革命团体第一次代表大会。7月参加了中共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
邓恩铭故居陈列馆一角
宁死不屈,浩气长存。这是烈士洒下最后一滴鲜血的地方。每年清明节,无数群众在这里缅怀邓恩铭等革命先烈,传承红色基因,奋力谱写更加出彩的新篇章
素描
邓恩铭书信手稿
图为中共青岛组通讯处旧址
1923年春,邓恩铭来到青岛,他以教学、办报的职业作掩护,进行革命活动,并以主要精力从事党、 团组织的创建工作和工人运动。同年8月,中共青岛组诞生,邓恩铭任组长。这是青岛历史上第一个中共党组织。不久,邓恩铭和王尽美一起介绍公立青岛国民小学教员延伯真入党,这是我党在青岛发展的第一个党员。邓恩铭又和青岛另一名党员王象午一起,联络公立职业学校、电话局的进步青年,引导他们阅读《向导》《新青年》等进步刊物,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宣传马克思主义思想,有计划地培养积极分子。9月,邓恩铭在《胶澳日报》上创办《胶澳副刊》,把这里当成马克思主义的传播阵地,在《副刊》上全文转载《列宁传略》,介绍苏联的十月革命。这在封建军阀势力严密控制的青岛,无啻于晴天劈雳。11月18日,在团中央巡视员王振翼和中共济南地委书记王尽美的考察指导下,发展了电话局职员孙秀峰、 王少文和公立职业学校学生许兴业、郝骏夫等10人入团,成立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青岛支部,邓恩铭任书记。
图为中共青岛组旧址——四方区海岸路18号
位于荔波县城的邓恩铭烈士故居现为贵州省文物保护单位、贵州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国国防教育基地、贵州省党 史教育基地。
现有的邓恩铭烈士革命事迹陈列馆改建于2001年,总面积180平方米。
陈列馆主要包括邓恩铭纪念馆、故居及广场、文化会馆等,运用实物、照片、绘画等形式,结合声、光、电等现代科技手段,重点内容用模型、雕塑、场景复原、幻影成像等方式展现邓恩铭同志投身共产主义事业的光辉一生。
邓恩铭故居成为当地乃至全国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大众化国防教育的宣传窗口
邓恩铭雕像
油画:邓恩铭在狱中
邓恩铭烈士在青岛、济南进行革命活动时用的皮包
邓恩铭烈士在青岛、济南进行革命活动时用的照相机
邓恩铭烈士故居,位于贵州省荔波县城北向阳路21号
恩铭广场上的邓恩铭塑像
坐落于济南的王尽美、邓恩铭纪念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