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红色文旅 > 红色资源

邓小平故居

日期:2018-09-09         

2001年6月,为了表达对邓小平的无限怀念之情,四川省委、省政府批准设立了幅员面积3.19平方公里的邓小平故居保护区,其核心区(830亩)为现已建成的邓小平故里景区。景区现有主要景点近20处,如翰林院子、蚕房院子、邓绍昌墓以及邓家老井、放牛坪、清水塘、洗砚池、神道碑等景点,充分展示了邓小平青少年时期的活动足迹。

2013年10月11日,四川省广安市邓小平故居风景区正式被国家旅游局批准为国家AAAAA旅游景区,成为四川省第九家国家5A级旅游景区。

2016年12月,邓小平故居被列入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

5d8c84c48fa69.jpg

1904年8月22日(清光绪三十七年七月十二日),邓小平诞生在四川省广安市广安区协兴镇牌坊村的一座普通农家三合院里。邓家老院子是一座坐东朝西的传统农家三合院。占地800余平方米,大小房屋17间,穿木斗平房,青瓦粉壁,古朴典雅。建筑具有典型的川东民居特色,充满浓郁的蜀乡风情。庭院绿树成荫,翠竹掩映。院前梯田层层,夏日荷叶青青,稻花飘香。邓小平祖上三代人都居住在这里。1904年8月22日,邓小平诞生于故居的北厢房,并在这里度过了他青少年时期的15个春秋。

邓家老院子大门上方悬挂着江泽民1998年2月亲笔题写的“邓小平同志故居”的匾额。正堂屋是当年邓家接待客人的地方,正堂左边居室是小平祖母戴氏的住房,右边是小平父母的居室,挨近父母居室的是弟弟邓垦、邓先治的住房。室内分别存放着红色柏木雕花床和简单的衣柜桌凳。北转角是邓家饭厅,存放着一张普通的方桌和凳子,当年邓家十几口人在这里用餐,饭厅后侧是厨房和猪牛圈。东南转角处是邓家的作坊屋,很宽大,一分为二,一半是粉坊,一半为酒坊。粉坊内至今还存放着一副石磨。南北厢房造型格局基本相同。南厢房一共三间,两边是客厅,中间是过厅。北厢房一共五间,紧挨饭厅的那间房屋是小平当年的起居之所,约20平方米,里面存放着小平当年降生的雕花木床及衣柜,靠窗户边摆着十分普通而又不同寻常的一张桌子和凳子,桌面上小平当年读书习文用过的油灯和纸、笔、砚至今尚存。其余四间分别为横堂屋,是姐姐邓先烈,妹妹邓先芙、邓先群的住房和堆放农具的地方。邓小平虽然在故居生活只有短短的15个春秋,但养育之地却令伟人终身难忘,后来他一再嘱托“一定要把广安建设好”。

故居内原设有三个图片展室、七个文物展室。陈列主要分“革命年代”、“建国时期”、“动乱岁月”、“开创新时期”、“外事活动”、“休戚与共”“92南巡”、“多彩情趣”八个部分,展现了伟人光辉的革命历程。

据说,这院子是经过了邓家祖辈三代人的努力方才建成。整个院子占地833.4平方米,共十七间瓦房。北厢房是邓小平曾祖父邓心早所建,距今约二百年;正房是他祖父邓克达所建,距今一百多年;南厢房是他父母所建。解放前邓小平祖辈三代就住在这里。邓小平在此度过了十五载难忘的童年和少年时光。

5d8c84d8beadb.jpg

邓小平于1904年8月22日出生在故居的右厢房并在这里度过了青少年时期的14春秋,是国内独一无二的邓小平青少年文化遗迹,小平故里主题文化旅游的依据,具有重要文史和旅游价值。

小平故居为邓小平曾祖父、祖父、父亲三代人所建,正如季富政《小平故居民俗风》一文所说"邓家三代人三排房犹如时代阶梯,一排房一个样,渐自昭示时代建筑文化的发展;又以一个普通人家三合院的形成,以一个家庭住宅变化,不仅在四川民居一段时期以来的衍变上浓缩了这一过程,具有深刻的民俗文化意义。

与邓小平青少年生活相关的遗迹很多,故居所在的协兴镇范围内有邓家老院子,清水塘,节孝牌坊,神道碑,邓小平就读的翰林院私塾,北山小学旧址,旧貌犹存的协兴老街、佛手山等;广安市城区有邓小平曾经就读的广安高等小学堂旧址,广安国立中学堂旧址,邓小平离开广安赴重庆留法勤工俭学预备学校时的东门码头旧址等。特别是协兴老街,北山小学旧址,是邓小平读书生活纪念地,邓小平走过的石板路,古街民居特色保存较好,具有较大旅游价值。

邓小平故居,1997年被命名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1年6月25日被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近十多年来,故居每年接待游人40余万人次,成为中外游客参观瞻仰的胜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