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运铎(1917年1月17日-1991年5月2日),男,祖籍湖北省武汉市,出生于江西省萍乡市安源煤矿。1938年参加新四军,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曾任中南兵工局副局长、机械科学研究院副总工程师、五机部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等职 。吴运铎是新四军兵工事业的创建者和新中国兵器工业的开拓者,新中国第一代工人作家,被誉为中国的"保尔·柯察金"。吴运铎撰写的自传《把一切献给党》,鼓舞了一代代青年人。1991年,吴运铎被命名为全国自强模范 。1991年5月2日,吴运铎在北京病逝,终年74岁。2009年,吴运铎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做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之一 。2019年9月25日,吴运铎获"最美奋斗者"个人称号。
吴运铎 新华社发
吴运铎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历任新四军司令部修械所车间主任,淮南抗日根据地子弹厂厂长、军工部副部长,华中军工处炮弹厂厂长,大连联合兵工企业引信厂厂长,株洲兵工厂厂长。
1941年皖南事变后,他奉命转移至淮南抗日根据地。敌人层层封锁,军工生产困难重重,他想方设法带领同志们自制土原料、土设备,为前方部队制造急需的枪炮弹药。一次在修复前方急需的炮弹时,雷管发生爆炸,他左手被炸掉4个指头,左腿膝盖被炸开,左眼晶体被炸破,几近失明,昏迷不醒十余天。他带领技术工人研究改良武器装备,成功研制出射程达540余米的枪榴弹和攻打碉堡的平射炮,以及定时、踏火等各种地雷,为提高部队战斗力作出重要贡献。
“心中没底,不敢动手。”面对凶险的枪炮研制工作,吴运铎也曾有过害怕。他在自传中回忆,一次面对摸不清底细的炸弹时,两条腿不知不觉地从弹坑里往外走,这种举动让他感到十分羞愧。“临阵脱逃不仅是怯懦而且卑鄙,死又有什么可怕,任何工作都要付出一定的代价。”字里行间是舍生忘死的信念与决心。
在战争年代,他始终以顽强毅力战胜伤残,坚持战斗在生产、科研第一线。他说:“活着就要完成任务,死了就算革命到底。”
新中国成立后,党组织送他到苏联去治疗。经过精心治疗,他的左眼重见光明。根据自己的成长、战斗经历,吴运铎写成的自述体小说《把一切献给党》,后来被译成多种文字,在国内外广为流传。
吴运铎曾任中南兵工局副局长、机械科学研究院副总工程师、五机部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等职,主持多项兵器科研工作,为国家培养了大批军工人才,为国防现代化和改善部队装备作出重要贡献。离休后,他应邀担任京、津、沪好几所工读学校的名誉校长和许多中小学的校外辅导员,并担任一些刊物、群众团体的顾问,为教育事业、残疾人事业作出了新的贡献,民政部、人事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授予他“全国自强模范”的光荣称号。
“吴运铎同志‘把一切献给党’的精神力量将永远激励着我们勇往直前。”武汉市蔡甸区生态集团野战国防园党支部书记、总经理王文贵说,现在每年都有数万名干部群众来吴运铎纪念馆参观,接受爱国主义教育。以吴运铎名字命名的运铎公园也成了蔡甸孩子们的一处乐园,绿意盎然的园区内,时时传出欢声笑语。
画报
年轻时的吴运铎
年轻时的吴运铎(左)
1939年,在皖南边区的一座山谷深处,新四军建成了第一座真正意义上的兵工厂,而吴运铎则被边区领导授命负责步枪的制造工作,可以说是白手起家。
因为,他们没有钢铁、没有发动机等设备,然而,前线又急需弹药,他们只能从敌人手里缴获报废的枪炮。
雷汞是一种敏感度非常高的炸药,哪怕是微微的一个挤压或者碰撞,顷刻间就会发生爆炸。
为了防止拆除过程中发生意外,吴运铎想出了一个办法,把雷管放入水里浸泡一周时间,经过完全浸湿了的雷汞不会产生爆炸
1954年,著名画家、中央美术学院教授艾中信为吴运铎画像。(吴运铎家人供图)
工作中的吴运铎
1982年吴运铎病休,他和讲故事的孙敬修等人成立了“关心教育下一代协会”、并成立了中国第一个残疾人民间组织――北京病残青年俱乐部
吴运铎题字:当好小主人,接好革命班
吴运铎在工作中
1957年6月,国家第二机械工业部第一研究所作为新中国成立后首批规划建设的兵工项目之一在北京成立,
肩负起发展我国火炮技术,“迎头赶上”世界先进水平的神圣使命,吴运铎临危受命担任首任所长。
吴运铎十分重视对青年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经常勉励青年要好好学习、提高技术、努力工作、热爱兵工、献身科研。图为吴运铎与青年合影
吴运铎为当代青年题字
吴运铎手迹(资料图片)
吴运铎为331厂题词
上世纪50年代建成的331厂医院
1981年元旦,吴运铎于小汤山病中学画。(吴运铎家人供图)
吴运铎故居(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记者 沈静文 摄)
刘华清题字
吴运铎小儿子吴小勤模仿父亲吴运铎站立的动作(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记者 沈静文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