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陈树湘留下的唯一一张照片
陈树湘(1905年1月30日-1934年12月18日 ),湖南长沙县人 ,中国共产党员,曾任中国工农红军师长,革命烈士。陈树湘1922年秋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5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7年"马日事变"后,参加北伐军叶挺部,任班长、警卫团排长。1927年参加南昌起义,后又随团参加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并上井冈山 ,曾任中国工农红军第红5军团第34师师长。1934年11月下旬,在湘江之战中,他率领部队付出重大牺牲,在完成掩护红军主力和中共中央、中央军委机关抢渡湘江的艰巨任务后,负伤被俘。1934年12月18日,在敌人押送前往长沙的途中,陈树湘趁敌不备,忍着剧痛,从伤口处掏出肠子,用力绞断,壮烈牺牲,时年29岁 。2009年9月10日,陈树湘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 。
油画《红军师长陈树湘》 在敌人押送途中,陈树湘趁敌人不备,在担架上忍着剧痛,从伤口处掏出肠子,用力绞断,壮烈牺牲,年仅29岁,实现了他“为苏维埃新中国流尽最后一滴血”的誓言。 作者:白展望
雕塑:陈树湘
陈树湘:为苏维埃流尽最后一滴血
微风徐徐,在稻田里吹起了粼粼麦浪。竹影摇曳,青苔已悄然爬满峭壁。不远处,泡水河呜咽而过,诉说着87年前的故事。在湖南省道县四马桥镇富足湾村(小週塘村)馒头岭的一个山洞里,陈树湘度过了人生中最后的时光。
1934年11月底,红军决定强渡湘江。红五军团34师全军后卫,与数倍于己的敌人拼死搏斗四天,最终成功掩护中央机关、军委纵队和中央红军渡河。12月1日清晨,掩护任务完成后,34师立即赶往界首渡河点。此时,湘江沿岸的各个渡口已完全被敌人封锁,34师无法渡江。陈树湘便于第二日率领部队翻越海拔1900多米的宝盖山,准备从凤凰嘴徒涉湘江。途中,34师遭遇了敌人两个师的猛烈阻击,损失惨重。师政委和师政治部主任在战斗中牺牲。
“渡江追赶已不可能,陈树湘决定率领余部退到灌阳一带暂时立足。”原道县史办副主任唐小峰说。“但撤退至江华洪塘营附近的牯子江时,34师再次遭遇敌人袭击。陈树湘指挥抢渡,不幸中弹。”
“陈树湘受伤很严重,肠子都流了出来,不得不就用碗罩住,再缠上纱布固定。”富足湾村村民周玉生说。他的爷爷和父亲在馒头岭附近遇到了陈树湘的队伍,因为认为红军是好人,就在清晨和晚上给红军送红薯和草药。
记者一行走进了陈树湘居住过的山洞。洞内漆黑潮湿,脚下淤泥遍地,岩洞顶上的水滴不断落下。
12月17日,敌人开始在馒头岭搜捕红军。陈树湘不得不率领警卫员冲出岩洞,再次突围。最后在馒头岭下的冯督庙被俘。
今时今日,陈树湘拒医拒食的故事仍在四马桥镇广为流传。“陈树湘被抬到了谢德堂布铺门口。在旁边药铺吃饭的道县保安团第一营营长何湘一听,高兴得发狂,放下碗马上就出去了。”镇里的78岁老人张国平回忆到。“何湘为了留下一个活着的师长,好向上面请赏,便软硬兼施地进行诱降。送药医治,送洋参和炒鸡蛋补身子。但陈树湘大义凌然,毫不畏惧,拒医拒食。”
“何湘问他,你们红军有多少人?陈树湘说,整个湖南都是。”张国平说。
何湘劝降未果,只好于12月18日拂晓,叫人将陈树湘抬回道县县城。在行至石马神村时,陈树湘趁敌人不备,从伤口处绞断肠子,壮烈牺牲。
“一清早,石马神村来了一群国民党兵。当地一个8岁的小男孩,名叫许杰,就跑到敌人驻扎的红都庙看热闹。”唐小峰说。“在庙门,许杰看到一个人,身材高大、满脸络腮胡子,身上的衣服破破烂烂,右手掌上都是血。”
“这个人就是陈树湘,当时已经牺牲。这是我们在1985年左右,重新挖掘红军长征历史时,老主任从许杰那里听到的故事。”唐小峰说。
据当地老百姓介绍,陈树湘的鲜血溅在了附近的冬青树上,这棵树每年都会结出丰硕的红果子。就在这颗冬青树附近,也矗立起了一座学校,名为树湘小学,陈树湘的革命精神至今仍代代传承。
抬头远望。不远处,红旗正迎风飘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