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安澜(1904年11月25日-1942年5月26日),原名戴炳阳,字衍功,自号海鸥,汉族,安徽省无为县仁泉乡(今洪巷乡)练溪社区风和自然村人。国军名将,黄埔系骨干之一。1926年黄埔军校三期毕业。1942年,率第200师作为中国远征军的先头部队赴缅参战。取得同古会战(歼敌五千余,而日军兵力4倍于戴部)、收复棠吉等战功。1942年5月18日在郎科地区指挥突围战斗中负重伤,26日下午5时40分在缅北茅邦村殉国。1939年6月17日,授陆军少将。1942年10月16日,追赠陆军中将,解放后追认为革命烈士。戴安澜曾血战古北口,后立下台儿庄战役部分战功(火攻陶墩/智取朱庄/激战郭里集)、击败瑞阳公路日军第九师团主力(属武汉会战)、击退艾山阵地日军进攻(属徐州会战)、攻克昆仑关/击毙中村正雄少将(属昆仑关战役)等战功,因昆仑关一役获得蒋中正"当代之标准青年将领"之赞誉。是二战中第一位获得美国勋章的中国军人。2009年9月14日,戴安澜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之一。
英国人的无耻让戴安澜怒不可遏,他对部下说:“我生为中华军人,死为中华军魂,绝不到印度去听洋鬼子使唤!”戴安澜给妻子王荷馨留下了一封遗书,其中写道:“现在孤军奋斗,决以全部牺牲,以报国家养育。为国战死,事极光荣。”戴安澜壮烈殉国后,举国悲痛。毛主席赋诗道:“外侮需人御,将军赋采薇。师称机械化,勇夺虎罴威。浴血东瓜守,驱倭棠吉归。沙场竟殒命,壮志也无违。”蒋介石为戴安澜将军举行了隆重的国葬,并亲写挽联:“虎头食肉负雄姿,看万里长征,与敌周旋欣不忝。马革裹尸酹壮志,惜大勋未集,虚予期望痛何如?”另外,周恩来送的挽联为“黄埔之英,民族之雄”,朱老总、彭老总联合挽联为:“将略冠军门,日寇几回遭重创;英魂羁缅境,国人无处不哀思。”中缅印战区美军总司令史迪威将军也评价道:“立功异域,扬大汉声威第一人。”
戴安澜1926年毕业以后便参加了北伐战争。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从古北口到台儿庄,从武汉保卫战到昆仑山大捷,神州各处都留下他奋勇杀敌的身影。
戴安澜将军
戴安澜
戴安澜
1939年1月,戴安澜被任命为第5军第200师师长。同年12月,就参加了震惊世界的昆仑关大血战。
毛泽东挽联
戴安澜全家福
戴安澜将军与妻子王荷馨共有三子一女,儿子:戴复东,1928年出生于广东省广州市,1952年7月毕业于南京大学建筑系(现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毕业后任教于同济大学。现任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名誉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建筑学会名誉理事,上海建筑学会名誉理事,东南大学上海校友会会长。女儿:戴藩篱,上海政协委员。儿子:戴靖东,原南京理工学院教授。儿子:戴澄东,高级工程师。1964年毕业于华东水利学院(现河海大学),先后任江苏水利厅副厅长、省委统战部副部长、省政协港澳台侨委员会副主任等职。
戴安澜率领的200师成为了国军的王牌师,让日军闻风丧胆。
戴安澜的200师的官兵们如果想要晋升,就得会使用各种武器,记住各种武器的参数,蒙着眼睛能在规定的时间里、把轻机枪拆成最小的零件、再装回去。主要考核拆卸的强就是上图的轻机枪。
1933年,戴安澜将军参加了古北口会战,虽然最终整个长城抗战都失败了,但戴安澜将军在战争中发挥的作用不可小觑。
徐州会战中的军队
1938年末,国民党决定将装甲兵团扩建为200师,这也是当时中国军队第一个机械化师,戴安澜将军出任师长。图为装甲200师
昆仑山会战中,戴安澜将军指挥200师600团在二塘大战日军41,42联队,但日军空中火力实在是太强大了,导致团长邵一之和副团长吴其生阵亡。暂时后退后,在12月下旬戴安澜将军重新发动进攻率领200师攻占了653,600高地和昆仑山主战高地。在这场战役中,日军指挥官中村正雄被击毙。图为昆仑山战役中悼念战友的军人。
1942年3月20日,日军五十五师团两万余人向戴安澜镇守的铜谷发起猛攻,日军坦克超过40辆,并拥有绝对制空权,200师不足万人,只有3辆坦克,屡攻未果后,丧心病狂的日军使用了毒气弹,但依然未能前进半步。图为战场上的中国远征军。
1942年5月16日深夜,滂沱大雨之中戴安澜亲率部队阻击追兵身中数弹,此时军中已无任何药品。十天之后,在缅北茅邦村一处破庙中戴将军召集所有部将说:“尔等务必将部队带回国内,继续杀敌,并请转告夫人,戴某今日为国战死,死可瞑目,不必以我为念”。言毕,戴安澜将军面朝祖国的方向凝望良久与世长辞,年仅38岁,而此处距离云南国境只有一百公里。图为中国远征军
1942年5月27日戴安澜将军的灵车抵达贵阳
贵阳市公祭戴安澜将军的灵堂
戴安澜:马革裹尸的抗战将军
在安徽芜湖市风景优美的赭山上,安葬着中国远征军名将戴安澜将军的遗骨。每年清明前来祭扫的人们都会献上鲜花,表达对英雄烈士的敬仰和追思。
戴安澜,字衍功,自号海鸥,1904年11月25日生于芜湖市所辖无为县练溪乡风和戴村(今无为县昆山乡练溪社区)。1924年投奔国民革命军。黄埔军校第3期毕业。1926年参加北伐。1933年参加长城抗战。在1938年的鲁南会战中,曾率部在中艾山与日军激战4昼夜,因战功卓著,升任89师副师长。同年8月,参加武汉会战。1939年升任国民党第5军200师师长,12月参加桂南会战。在昆仑关大战中,戴安澜指挥有方,重伤不下火线,击毙日军旅团长中村正雄少将,取得重大胜利。
1942年3月,戴安澜率部赴缅甸参加远征军抗战。同古保卫战打响以后,200师全体官兵坚守阵地,勇猛还击。虽是孤军作战,后援困难,但师长戴安澜决心誓死抵御到底。他在给夫人的信中写道:“余此次奉命固守同古,因上面大计未定,后方联络过远,敌人行动又快,现在孤军奋斗,决心全部牺牲,以报国家养育。为国战死,事极光荣。”他带头立下遗嘱:只要还有一兵一卒,亦需坚守到底。如本师长战死,以副师长代之,副师长战死以参谋长代之。参谋长战死,以某某团长代之。全师各级指挥官纷纷效仿,誓与同古共存亡。敌人的猛烈进攻,造成伤亡猛增,掩体被毁。戴安澜指挥将士利用残垣断壁、炸弹坑继续抵抗。他还采取百米决斗术,等攻击的敌人到达50米处时,才从战壕里一跃而出,或用手榴弹集中投掷,或用刺刀进行肉搏。同古保卫战历时12天,200师以高昂的斗志与敌鏖战,以牺牲800人的代价,打退了日军20多次冲锋,歼灭敌军4000多人,俘敌400多人,予敌重创,打出了国威。
战斗结束后,戴安澜在撤退过程中遭敌袭击,身负重伤。由于缅北复杂的地形和连绵的阴雨,戴安澜终因缺乏药物医治,伤口化脓溃烂,在缅北距祖国只有100多公里之地的茅邦村,壮烈殉国,时年38岁。
1942年7月31日,戴安澜将军国葬仪式在广西全州香山寺隆重举行,国共两党领导人纷纷书赠挽诗、挽词和挽联。毛泽东题赠了挽词“外侮需人御,将军赋采薇。师称机械化,勇夺虎罴威。浴血东瓜守,驱倭棠吉归。沙场竟殒命,壮志也无违”。周恩来题写了挽词:“黄埔之英,民族之雄。”1943年秋天,戴安澜的灵柩由广西全州迁葬于芜湖故里。1956年9月2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务部追认戴安澜将军为革命烈士。为纪念戴安澜将军,芜湖市人民政府于1979年重新整修墓地,并树立了石碑。
2009年9月10日,戴安澜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