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红色文旅 > 红色资源

将军英勇炳千秋——杨得志

日期:2021-12-05         

00188b27c9090a67cbe20f_副本.jpg

杨得志(1911年1月3日-1994年10月25日),原名杨敬堂 ,男,籍贯湖南省醴陵南阳桥(今属株洲)三望冲人,中国共产党党员,毕业于抗日军政大学和南京军事学院。1928年参加工农革命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革命生涯中,历任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十一师班长、排长、连长,第四十五师管理科科长、九十三团团长,红一军团第一师一团团长、副师长,第二师师长,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队长,八路军一一五师三四三旅六八五团团长,三四四旅代旅长,冀鲁豫支队支队长,八路军第二纵队司令员,冀鲁豫军区司令员,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教导一旅旅长,晋冀鲁豫军区第一纵队司令员,晋察冀军区第一、第二纵队司令员,晋察冀野战军司令员,华北军区第二兵团司令员,第十九兵团司令员等职。参加了二万五千里长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先后任第十九兵团司令员兼陕西军区司令员,中国人民志愿军第十九兵团司令员,中国人民志愿军副司令员、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战役系主任,济南军区司令员,武汉军区司令员,昆明军区司令员,国防部副部长等职。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1994年10月25日在北京逝世,终年83岁。

MAIN201609090820000408153080790_副本.jpg

1935年,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著名记者斯诺为红一团团长杨得志照了有生以来的第一张照片。杨得志将照片寄给了老家的桂泗姐姐。桂泗姐姐把照片藏在家里的墙夹缝中,直到新中国成立后才拿出来。

MAIN201609090820000482715060183_副本.jpg

1934年10月16日,红一方面军红一军团第一师第一团,这个被人们习惯地称为“红一团”的部队,在年仅23岁的团长杨得志的带领下,作为红一军团的先导,从于都的莲塘背出发,开始长征。途中,他带领红一团血战湘江,突破乌江天险,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过雪山草地,为中央红军顺利北上开辟了通路,用生命和鲜血,谱写了永载中国革命史册的光辉篇章。图为载着勇士们强渡大渡河的木船

233bd0c507434ca5bee3b9d9e4082d62_副本.jpg

抗日战争时期的杨得志

f1fe324ce6a44f28a7f21193f76989de_副本.jpg

解放战争时期的杨得志

360se_picture_副本.jpg

建国之后的杨得志

ed4793c791e2457498c383fddc252cae_副本.jpg

建国之后的杨得志

4bbb382156f940e7a360f914d0060adb_副本.jpg

杨得志

f6bd-keyancx0527046 (1)_副本.jpg

1940年4月24日,杨得志与申戈军结为夫妻

f4f696c1013a46d08447b0e518a5a2ef_副本.jpg

杨得志与申戈军

a45ee00f031d4aa6baaefe3cc630e1e2_副本.jpg

杨得志、申戈军与女儿合影

1947年6月,晋察冀野战军领导人合影

1979年杨得志和刘震等在一起

杨得志等参观军事科学院

杨得志(中)

杨得志(右二)

杨得志(左一)

杨得志(左一)

杨得志(左一)

杨得志(右一)

杨得志(中)

1978.7杨得志参加“双抢”劳动

1982年7月杨得志等在军委座谈会上

1980.7杨得志会见英国列奇上将

1960年杨得志同聂荣臻观看军事表演

1949.1杨得志等在平津前线司令部

杨得志是中国人民解放军著名高级将领,参加中央苏区历次反“围剿”和长征。长征途中曾组织“十七勇士”强渡大渡河,为后续部队打开了通路。1937年春入抗日军政大学学习。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任八路军第115师685团团长,在威震中外的平型关战斗中,他指挥本团与兄弟部队并肩浴血奋战,歼敌1000余人,给日军精锐坂垣师团以沉重打击,极大地鼓舞了中华民族抗日胜利的信心。1938年2月,率部进入吕梁山区,开展游击战争,为建立以吕梁山区为中心的晋西南抗日根据地作出了重要贡献。后任第344旅副旅长、代理旅长,带领100余人翻越太行山,越过平汉铁路封锁线,在滑县与689团会合后,取得全歼伪军扈金禄部的胜利。随后于平汉路东、漳河以南、卫河两岸开辟抗日根据地。1939年春任冀鲁豫支队支队长,率部在冀鲁豫地区开展游击战争。1940年任八路军第2纵队司令员、冀鲁豫军区司令员。在残酷、紧张、复杂、多变的环境中,广泛发动群众,建立民主政权,壮大抗日武装,组织军民开展敌后平原游击战争,领导广大军民粉碎了日伪军的频繁“扫荡”和“蚕食”,将豫北、冀南、鲁西南地区连成一片,为创建和巩固冀鲁豫抗日根据地,配合全国赢得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1944年4月率部返回延安,任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教导第1旅旅长,担负守卫黄河河防、保卫延安、保卫党中央的重任。

解放战争时期,历任晋冀鲁豫军区第1纵队司令员,晋察冀军区第1、第2纵队司令员,晋察冀野战军司令员,华北军区第2兵团(后改为人民解放军第19兵团)司令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任济南军区、武汉军区、昆明军区司令员,国防部副部长,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中共中央军委副秘书长,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委委员等职,参与领导人民解放军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1994年10月25日在北京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