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毅(1901年8月26日-1972年1月6日),男,名世俊,字仲弘,四川乐至人,中国共产党员。久经考验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诗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建者和领导者之一、新四军老战士,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十大元帅之一),党和国家的卓越领导人,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第一至三届国防委员会副主席,全国政协第三、四届副主席。中共第七、九届中央委员、第八届中央政治局委员。文革期间,与四人帮斗争,被诬陷为"二月逆流"。1968年,下放石家庄。1972年去世。1977年其遗作专集《陈毅诗词选集》出版。
陈毅元帅戎装照
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
1919年8月,陈毅赴法留学前在上海留影。新华社发
陈毅青年时期(资料图)
1919年秋,陈毅到法国马赛后与同学合影。左起:陈毅、金满城、杨持政(资料图)
1929年8月陈毅经香港赴上海参加中央召开的军事会议
参加南方三年游击战争合影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陈毅
1936年冬陈毅在梅岭被敌围困时的隐蔽处
抗战初期,陈毅在南昌
1938年初陈毅在南昌
任新四军第一支队司令员时期的陈毅
1938年陈毅同坚持南方游击战的部分领导合影
1938年5月,陈毅在苏南溧阳竹箦桥干部会议上
1938年1月,陈毅、温仰春、项英、张云逸、曾山等合影
1939年11月,叶飞与陈毅等在江苏江阴西桥
1939年5月,陈毅与新四军东进部队干部合影
1939年陈毅与曾山、李步新、谭震林在一起
1939年陈毅在皖南云岭新四军军部
1939年2月,陈毅在新四军党代会上发言
1939年初,陈毅与叶挺在濮阳合影
新四军时期的陈毅
四十年代陈毅代军长
1940年陈毅在长江岸边察看地形
1940年6月18日,陈毅在行军途中
陈毅在行军中
1940年陈毅在苏北
1941年陈毅与刘少奇、罗生特在苏北盐城合影
陈毅、粟裕在黄桥进军途中
1941年11月,陈毅与彭雪枫合影
1943年,陈毅根据中央指示,释放韩德勤
1943年,陈毅在黄花塘
陈毅与抗日民主人士在一起
陈毅在苏南给新四军指战员作报告
1945年10月陈毅在山东临沂
陈军长阅兵
解放战争时期的陈毅
孟良崮战役前,陈毅、张茜等在沂水县西王庄
1945年8月,抗战大反攻期间的陈毅
1945年“七大”前后,陈毅在延安
1945年8月25日,陈毅在山西黎城长凝机场留影
陈毅与红七军部分同志在延安
1946年陈毅与粟裕的合影
946年12月,陈毅与邓子恢在苏北沭阳
1946年春,陈毅和在华东野战部队工作的医务工作者在临沂
1946年3月2日陈毅迎接“三人小组”到山东济南视察
陈毅和美方代表、国民党代表在枣庄
陈毅会见驻青岛美国海军陆战队代表
解放战争期间,陈毅和薄一波、宋任穷、滕代远在一起
陈毅手迹:《赣南游击词》之一
1947年陈毅在华野高干会议上
1947年1月陈毅等在缴获的坦克前和战士合影
1947年1月陈毅和华东野战军领导在一起
1947年1月陈毅在华东野战军干部会议上作的报告
1947年2月陈毅和粟裕在莱芜战役战场上
解放战争时期的陈毅
1948年4月陈毅与李先念、粟裕在濮阳
1948年5月朱总司令和陈毅共同研究我军作战方针
1948年5月陈毅、朱德与华东野战军的领导干部合影
1948年7、8月间,陈毅与中原野战军旅以上干部合影
1948年11月刘伯承、邓小平、陈毅、粟裕、谭震林在前线合影
1948年12月中旬陈毅与朱德等合影
陈毅、饶漱石、邓小平等在西柏坡
陈毅与聂荣臻、肖克在一起留影
1958年,毛泽东和陈毅(资料图)
陈毅(资料图)
陈毅与周恩来(资料图)
中共淮海战役总前委成员:粟裕、邓小平、刘伯承、陈毅、谭震林(资料图)
为了让上海百姓不会因解放军的进驻而受到打扰,为了不因解放军的到来而影响市民的正常生活,在部队进驻上海之前,时任华东军区、第三野战军司令员的陈毅下达命令:军队进城后,在没有找到营房之前一律睡马路。严守纪律的解放军官兵夜宿上海街头(资料图)
陈毅在上海检阅人民解放军驻沪部队(资料图)
陈毅元帅和夫人张茜(资料图)
1950年底陈毅与家人在上海(资料图)
陈毅工作照(资料图)
陈毅与周恩来(资料图)
陈毅、张茜、邓小平、卓琳和他们的孩子(资料图)
1949年10月,陈毅与各界人士合影。左起:叶企孙、潘光旦、张奚若、张子高、陈毅、周培源、吴晗
1950年2月6日上海市长陈毅(右)视察杨树浦发电厂(资料图)
毛泽东与陈毅:是战友,也是诗友
从1928年4月毛泽东和陈毅在井冈山相见开始,在长达几十年的峥嵘岁月中,他们不仅结下了深厚的战斗友谊,而且谈诗论文,彼此唱和,抒发着浪漫情怀。这无论是在中国革命史还是诗词史上,都是值得回味的一笔。
毛泽东虽然比陈毅年长8岁,但他们开始写作诗词的时间却是在同一年。据史料记载,毛泽东的第一首词作,是1921年写的《虞美人·枕上》:“堆来枕上愁何状,江海翻波浪,夜长天色总难明,无奈披衣起坐数寒星……”而陈毅的第一首绝句,也是这年在听了母亲讲述家庭遭遇时写的随感:“年年难过啼饥寒,处处环境亦皆然。待到一朝风雷震,谁说苦尽不生甜。”那时他们天各一方,但共同的理想似乎在冥冥中招手,诗词成为两位伟人心灵交映的桥梁。
最早把陈毅引入中国古典诗词殿堂的是他的父亲及他的几位老师,在他们的悉心指导下,陈毅精读了《古文观止》、《千家诗》、《唐诗集解》等书籍,并作诗填词,“我少年时代家庭教育和我在成都周围富于文学艺术史迹的自然环境,又把我推上了倾心于文学的道路。”陈毅后来这样回忆道。1923年从法国勤工俭学回国后,陈毅受聘担任了重庆《新蜀报》的主笔,由王统照介绍加入了文学研究会,并在1924年12月14日的《晨报·文学旬刊》上发表了揭示劳动妇女婚姻悲剧的短篇小说《她》。
然而陈毅并没有沿着文学的道路走下去,时代的大潮把他推向武装斗争,并参加了南昌起义,上了井冈山。从那时起,陈毅就成为毛泽东的诗友,每有余暇,两人便在一起谈诗论文,吟咏中国古典诗词。陈毅在回忆这段经历时曾说,他和毛泽东都喜欢宋代诗人陈与义的一首《临江仙》:“忆昔午桥桥上饮,座中多是豪英,长沟流月去无声。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二十余年成一梦,此身虽在堪惊!闲登小阁看新情。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他们在山间小径讨论军情,有时这首小词便随口而出,激动的心情往往如“林中波涛”。
据陈毅的亲属回忆,陈毅曾告诉过他们,他是毛泽东的《西江月·井冈山》、《如梦令·元旦》等作品的最早读者之一。他曾将毛泽东当年书赠给他的诗词手稿珍藏多年,后来因为南方三年游击战争的艰苦环境,实在无法保存,十分可惜地散失了。所幸的是,毛泽东后来那首《沁园春·雪》的手稿,陈毅一直珍藏在身边。陈毅一手拿枪,一手握笔,写下了大量壮丽的诗篇,《赣南游击词》、《梅岭三章》等脍炙人口。郭沫若评价他:“一柱南天百战多,元帅本色是诗人。”陈毅的这些名篇也深受毛泽东的喜爱,以致他张口就能背得出:“断头今日意若何?创业艰难百战多。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在血与火的斗争中,毛泽东也时有佳作问世,他们的诗章在个人和祖国命运的大起大落中挥就,大气磅礴,荡气回肠,撼天地惊鬼神,独辟古今词章之蹊径,成为伟大革命家抒情言志的绝唱。戎马倥偬,居无定所,在陈毅和毛泽东不多的会面中,切磋诗词章赋便成了必不可少的内容。
1948年1月上旬,陈毅来到了陕北米脂县杨家沟,毛泽东亲往迎接。当陈毅说到孟良崮、莱芜战役时,毛泽东笑着对他说,你不写诗了吧?你打了胜仗总是要写诗的。
“对了,对孟良崮、莱芜战役都写了。”陈毅接着便朗诵起他的《莱芜大捷》: 淄博莱芜战血红,我军又猎泰山东。百千万众擒群虎,七十二崮志伟功。鲁中霁雪明飞帜,渤海洪波唱大风。堪笑顽酋成面缚,叩头请罪詈元凶。毛泽东听罢,连说:好诗,好诗!1957年1月,毛泽东将自己的18首旧体诗交由《诗刊》创刊号发表,并以书信形式表示了对诗歌创作的意见:“诗当然应以新诗为主,旧诗可以写一些,但是不宜在青年中提倡,因为这种体裁束缚思想,又不易学。”毛泽东诗词的发表在全国引起巨大反响。当时,正在广州养病的陈毅读了毛泽东的诗词激动不已,反复吟咏,并积极响应毛泽东的号召,陆续收集了自己20年前的旧作《赣南游击词》、《赠同志》等加以整理,发表在《解放军文艺》上。广州休养了三个月后,陈毅回到北京的当天晚上,不顾旅途劳顿,一见到家人,没有讲别的,就滔滔不绝地谈起毛泽东新近发表的18首诗词来。其中许多还是在手稿时他就曾读到过,这次发表有的略加改动,陈毅便细细品味,娓娓道来。
1962年5月,为纪念《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20周年,《人民文学》特发表毛泽东作于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词六首》,这组诗词当是中国工农红军艰苦战斗的史诗。作为毛泽东的战友,陈毅身为红军领导人之一,是作品反映的重大事件的目击者和参加者,因此,他以亲身经历大力宣传了毛泽东的这六首诗词。这年5月,陈毅与解放军文艺出版社的有关人员作过一次长谈,其中有相当内容涉及毛泽东诗词。他不但介绍《词六首》的写作背景,还当场吟诵了毛泽东的另一首词作《虞美人》,并评论起毛泽东诗词的艺术风格,他说:“有一位老词人认为毛泽东诗词的意境、气势、眼界都了不起,只是不太合韵律。我对这位老先生说,从李白写《菩萨蛮》才有词,古代任何一个词人写同样一个词牌,韵律也不一致,不能让格律束缚思想,艺术要创新。我指出这位老先生自己写的作品也有韵律不一致的地方,他这才服了。”
陈毅推崇毛泽东的诗词,并用自己的深刻理解来教育子女。他的大儿子陈昊苏回忆说,在自己刚刚懂事的时候,有一次父亲指着墙上的一幅挂轴,从头到尾讲解了毛泽东手书的《沁园春·雪》,由衷赞赏这首词是“一座雄伟的高峰”。毛泽东一生喜欢游泳,兴之所至,便迸发出壮怀激烈的诗词。1956年6月,毛泽东在武汉横渡长江,写下名篇《水调歌头·游泳》:“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这首词在《人民日报》发表后,陈毅特意将孩子们召集起来,让张茜给孩子们详尽地讲。他对孩子们说,毛主席已是60多岁的高龄了,但革命豪情仍像当年中流击水那样青春焕发,你们这些正当年华的孩子,一定要在大风浪中培养和锻炼自己的革命意志。1960年冬,陈毅写《冬夜杂咏》组诗时,特意创作了一首《长江》,歌颂了毛泽东横渡长江的壮举,抒发了对领袖的衷心敬仰:“有人雄今古,游泳渡长江。云此得宽余,宇宙莽苍苍。”
陈毅还经常把文物出版社精致印刷的《毛泽东诗词手稿》拿给孩子们看,并要求他们反复观摩,从中汲取教益。1966年春,陈毅利用休假时间将毛泽东诗词37首工工整整、一字一句地抄录下来,装订成册,字里行间渗透了对领袖的热爱。 毛泽东也一直关注着陈毅的诗词创作,曾多次称道他的诗。有一次对人说:“陈毅的诗豪放奔腾,有的地方像我。陈毅有侠气,爽直。”而最为人们所熟知的,便是1965年7月毛泽东致陈毅关于谈诗的一封信和为陈毅改诗的一段佳话。
1964年,陈毅出国访问期间写了许多诗章。回国后正值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会议中,毛泽东问陈毅,最近怎么看不到你写的诗发表呢?的确,陈毅自1963年12月在《人民日报》发表《昆明杂咏》以后,则很少再有作品公开见报,毛泽东注意到了这种情况,便主动问起来了。陈毅见主席如此关注自己的诗作,便回答说:“一年来,我走访了近20个国家,随手写了十几篇诗,现在还没有定稿,等改好之后,我想呈送主席,请主席大笔斧正,不知行不行?”毛泽东听罢,含笑答应:“好啊。” 1965年春,陈毅将加工修改后的《六国之行》共7首诗呈寄给了毛泽东。同年7月21日,毛泽东复信陈毅,对第一首作了修改,并加了一个题目《西行》:
万里西行急,乘风御太空。
不因鹏翼展,哪得鸟途通。
海酿千钟酒,山栽万仞葱。
风雷驱大地,是处有亲朋。
《西行》这首诗主要是从总体描述了当时出国的情景,后面的六首则分别抒发了访问六国的感受。经过毛泽东修改后的《西行》,不仅在形式上更加完美,成为非常严谨的五言律诗,而且内容愈加充实,远远超过了某一次出国访问的范围。比如“鹏翼展”、“鸟途通”、“千钟酒”、“万仞葱”,这些诗句都是毛泽东的神来之笔。可以说,《西行》这首诗是毛泽东和陈毅的共同创作,是他们联袂合作的结晶。毛泽东这次给陈毅的信是专门谈诗的。在信中,毛泽东对诗歌创作和中国诗歌的前景发表了许多深刻的见解,体现了对文字、音韵、训诂等方面的极深造诣,是一篇不可多得的、有重要价值的“诗论”,也是两位革命家几十年诗交的结果:陈毅同志: 你叫我改诗,我不能改,因我对五言律,从来没有学习过,也没有发表过一首五言律。你的大作,大气磅礴。只是在字面上(形式上)感觉于律诗稍有未合。因律诗要讲平仄,不讲平仄,即非律诗。我看你于此道,同我一样,还未入门。我偶尔写过几首七律,没有一首是我自己满意的。如同你会写自由诗一样,我则对于长短句的词学稍懂一点。剑英善七律,董老善五律,你要学律诗,可向他们请教。
只给你改了一首,还很不满意,其余不改了。
又诗要形象思维,不能如散文那样直说,所以比、兴两法是不能不用的。赋也可以用,如杜甫之《北征》,可谓“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然其中亦有比、兴。“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韩愈以文为诗,有些人说他完全不知诗,则未免太过,如《山石》,《衡岳》,《八月十五酬张公曹》之类,还是可以的,据此可以知为诗之不易。宋人多数不懂诗是要用形象思维的,一反唐人规律,所以味同嚼蜡。以上随便谈来,都是一些古典。要作今诗则要用形象思维的方法,反映阶级斗争与生产斗争,古典绝不能要。但用白话写诗,几十年来,迄无成功。民歌中倒是有一些好的。将来趋势,很可以从民歌中吸取养料和形式,发展成为一套吸引广大读者的新体诗歌。又李白只有很少几首律诗,李贺除有很少几首五言律外,七言律他一首也不写。李贺诗很值得一读,不知你有兴趣否?
祝好!
毛泽东一九六五年七月二十一日陈毅对这封信是极为珍爱的,他不仅经常翻阅,而且在他晚年的重病期间,每次住院都要把这封信带在身边。也就是在病房里,他的家人才第一次看到了这封信。这是自1957年春夏间他们以书信的形式相互交流对诗歌的意见以来,又一次重要的“诗人对话”。“文革”中的陈毅受到冲击,毛泽东曾以古语相赠:“尧尧者易折,皎皎者易污。阳春之曲,和者盖寡。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在毛泽东的鼓励下,陈毅多次想把自己的诗词整理定稿,也向人谈了修订的原则,但这一愿望没有来得及实现。
1971年12月26日清晨,因结肠癌手术已多日未进食的陈毅突然提出要吃面条,这令守候在身边的女儿姗姗兴奋不已,但只是费力地吞咽了几根面条,他对医生说:“今天是毛主席的生日,我早上吃了面条……”在生命之火即将熄灭的时候,他想到的不是自己和家人,而是他最崇敬的战友和诗友毛泽东。这情景使在场的人无不落泪。
1972年1月6日,将帅诗人陈毅在北京日坛医院逝世。1月10日下午3点是中央为陈毅举行追悼会的日子。照例午睡的毛泽东突然决定参加追悼会,他抱病来到八宝山,双泪长流,向鲜红党旗覆盖下的陈毅的骨灰盒深深地三鞠躬。他紧握张茜的手说:“我也来悼念陈毅同志,陈毅同志是个好人,是一个好同志……”随后,有一首《沁园春·步咏石韵悼念陈毅同志》作为“毛泽东未发表诗词”广为流传:“星陨朔方,天地失色,山海无光。是人杰盖棺,丹心一片,诗豪绝笔,青史千行……”不管这首词是否为毛泽东所作,但他和陈毅的诗中真情和深厚友谊永远彪炳史册!